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教育,它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在数量上、专业上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要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知识结构、创造才能等诸方面全面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就在于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般来说,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是要使劳动者在这五个方面的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在个人素质的五个方面中,心理素质是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个人其它素质的形成、发展和能力的发挥。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准
所谓人的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品质,包括人的意志力、情感、情绪、性格、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根据国内外诸多心理学家的论述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具体而言,主要从八个方面加以断定:
1、认识是否正常。认识正常的人能较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不主观、固执,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地认识和改造,既不逃避现实,也没有相入非非的困扰。
2、情绪是否健康。情绪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情绪生活,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并能较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经常陷入情感上的困扰,愉快积极的情绪状态常多于消极的情绪状态。
3、意志是否健全。意志健全的人有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行动有较明确的目的;既能尊重别人意见,又不盲目;能根据活动的要求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能专注于某一学习与活动,做事能善始善终;在挫折和焦虑面前也能采取较合理的反应手段。
4、行为是否适度。行为适度的人能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能立即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
5、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人能以信任、尊重、友谊、礼貌、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兴趣和个性品质,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并能诚恳地赞美和学习别人的优点,能与周围的人友好交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保持和发展融洽的关系,并能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获得友谊。
6、社会适应性是否良好。社会适应性良好的人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会实际,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望和态度,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生活取得协调一致。
7、自我观是否正确。自我观正确的人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既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既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各方面的条件,又能正确地把握和对待自身的变化。
8、人格发展是否健全。人格发展健全的人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白,富有同情心,对学习、劳动、工作认真负责,有创造精神,对自己自尊、自重而又自信,能主动进取,富有自制等。
这八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般而言,一个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这八个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因此,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就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要求的必然结果就是劳动者的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因此,任何一位劳动者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劳动者连起码的心理承受力都没有,那幺是不可能在存在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社会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当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教育下一代,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国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而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如果不得到发展和提高,那幺,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将是不全面的,而且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3、心理素质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具有明显的能动性,它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使人能够认识甚至改造其周围的客观事物,同时,它使人能够不断地认识、控制和完善自己。因此,一个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决定这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的好坏。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他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健全或不健康,小则直接导致其自身的毁灭,大则危及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及到社会的安定。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作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以其广泛的内容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其它方面素质的形成、发展以及其能力的充分发挥。
4、我国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在当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青少年们的心理素质却呈日趋下降的态式:据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展的“百所学校、千名教师、万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躁、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在问卷中,有的学生在“最讨厌的人是谁?”一栏中竟写下了“妈妈”、“班主任”,而“最苦恼的事”则是“找不到知心朋友”,很优秀的学生在高考过后竟声斯力竭地大号,并把所有课本撕得粉碎等;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也曾对3000多名学龄儿童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生理问题的仅占1.3%,而有心理问题的则为20%。另据一权威机构心理测试的结果也表明,当前中学生中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占17%;此外,我们还经常在各种报刊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因无法忍受家长和学校在学习上带来的沉重压力而自残、自杀,有的甚至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老师、同学等。这些惊人的数字和血的教训无不在向我们警示:当前,我国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已严重地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青少年自杀、自残事件不断发生,且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太差。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5、我国教育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仍存在严重的不足。
虽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现行初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也专门开设有心理品质课,但是,由于还有许多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再加之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我国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许多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众多家长则更多关心的是子女能否升入高一级的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而对子女的心理问题要幺一概不问或很少过问,要幺则过于扩大化,限制子女的社会交往活动;同时 ,就学生自身而言,他们也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的也就无所谓。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说是我们一些学校、家长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一个失误,这个失误已给我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立急采取有效措施,以弥补我国当前教育在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总之,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的这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普遍偏低,而国家教育又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必然影响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兴旺,影响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兴旺,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
既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幺,我们又应采取哪些措施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根据人的心理素质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造成当前青少年心理素质不健全的原因两方面入手,对症下药。
1、开展心理课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保健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只要根据心理素质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外在的一些专门训练和实践活动,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培养和不断提高的。因此,学校教育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知识的讲座,通过讲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保健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从而培养、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自身维护和保健能力。
2、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仅限于心理课讲座,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担任各科教学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策略的训练、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行为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心理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学校的过高期望以及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使当代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心理负担必然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应尽量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消除社会的负面影响。
社会负面影响是造成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乐于接受和探索新事物,易接收新观点、新观念的优势,但同时他们又存在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泛,辨别能力差等缺陷。因此,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社会意识形态良莠混杂的时代,青少年学生极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极力消除社会的负面影响。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创造有利环境,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环境。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而且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因而大多数家庭在子女的物质生活方面都是宠爱有佳。是故,绝大多数青少年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满宠爱的环境之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招手”的“小皇帝”式的生活。从小就在心理上滋生了一种“优势心理”,而对生活的艰难困苦、曲折坎坷却没有一点认识和体验。因此,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非常脆弱,从而影响到了他们整个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发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教育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创造有利环境,不断锻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总之,人的素质是由各种素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我们要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其它素质才能形成并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切实有效地搞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附: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张承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1日第一版)
中国教育导报
程健康《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施意义》(《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年第6期第11页)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生|培养|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