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政治教学中的非语言沟通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很多人把三尺讲台比作舞台,那么这舞台上那一出出“戏”的编剧、导演兼演员便是教师。通过自己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确实是舞台,而教师上课也一定要“入戏”,充分发挥“角色”效应,我们的政治课才能有活力。除了“唱、念”等语言沟通,还要有“做、打”等的非语言沟通,这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对于一位受欢迎的教师来说是缺一不可的。而在如今的改革时代里,这又是政治课堂落实素质教育不得不提的一笔。

  教师授课的表演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因为语言是教师传达知识、表达要求的重要渠道,但如果语言缺乏色彩,表述有欠艺术,学生的接受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言语所呈现的刺激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机制转化为意义实体而为其同化顺应。因此,当一个成熟的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语言刺激的同时,呈现非语言刺激,表达意思的渠道拓宽了,内容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

  政治教师要做好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使用以下几种非语言:

  一、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指的是以人体姿态、动作来表示的信息传输系统。现代的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私塾里“之乎者也”的“老夫子”的。尤其是我们政治学科,要根除某些人的偏见,要让学生从接受到喜爱,首先要给学生以轻松感、愉悦感。而能否恰如其分使用肢体语言对于活跃政治课课堂气氛是极有帮助的。同时,你传情入神的举手投足,无疑也有助于学生对你所授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自身情绪的积极调整。那么,对政治教师肢体语言究竟有什么具体要求呢?我觉得应该有这样几个层次:(1)美感,政治课要有艺术性,语言固然要形象生动,结构固然要合理严谨,板书设计也要追求新颖独特,而肢体语言的优美同样重要。因为它会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为“亲其师”打下伏笔。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有没有一些不雅的习惯动作,因为这些小动作既有碍美观,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效用性,一切形式服务于内容。肢体语言归根到底要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服务。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乐于学”;同样,生动的肢体语言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记起某个还未内化的知识的同时会联想起教师的手势、动作,成为学生回忆的线索。(3)情感化,教师的肢体语言中往往呈现出教师的心绪和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一个肯定的点头,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遗憾的摇头,则可能牵动出学生内心的深深的歉疚。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走神了,我走到他的跟前,提问他,他哑然了。于是我双手按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了下来,没说什么话。可我却见到他的脸马上通红,随即全神贯注地听起了课。所以说,情感化的肢体语言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二、表情语言,教师的表情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传统的观念里,“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可能有人认为和颜悦色的表情捍卫不了教师的权威,甚至会影响到课堂纪律、教学效果。这种观念是完全违背现代的教育意识的。孰不知,面对教师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学生会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并用相应的情感来回报教师,在接受教师的教育时,学生就会伴随着肯定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反之,则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抵触和行为上的抗拒。表情语言的使用,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有对政治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丰富的表情语言才是发自内心的,才真正具有感染力,否则就会给人以矫揉做作的感觉而遭到排斥。(2)其次,教师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调整好心态。生活里的一切里的喜怒哀乐不能影响到上课时的情绪。只有排除情绪上的干扰,你才能精神饱满、态度友好地面对学生。(3)再次,表情语言的运用要因时因地和适度,也就是要根据所授知识的内容、要求或学生在课堂里的实际表现来进行交流。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流露,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过分的夸张或不合适宜的表情会弄巧成拙。

  三、副语言,又可称为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指的是教师讲话时声音的轻重、调子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等会让学生领会到教师的另一番含义。语言表达是教师最起码的基本功,它要求教师能做到条理清晰、简练准确、通俗浅白,形象生动,但光有这些还不够,必须要辅之于副语言。只有这样,语言的表达才更具“色彩”。政治课上,教师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应该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来得重要。在我校对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政治课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的首选,理由是政治课枯燥,政治老师古板。客观地讲,政治学科因为理论性强,较多抽象的东西,确实容易让学生产生“敬而远之”的感觉。这就要我们政治教师在主观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把“死”的知识讲“活”了,把“抽象”的东西讲“形象”了,副语言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语言的使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的放矢。要充分针对你所讲授的知识的性质,或者你所进行的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讲到教材的重点、要点时,可以故意提高几个分贝,放慢语速,使字字铿锵、句句有力。而要是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可以用来进行思想教育的话,不妨徐徐加快语速,初似“行云流水”,继而“喷薄而出”,收尾后再停顿片刻,使这份情感在学生的心田里回荡驻留,得以升华。(2)通过副语言,调节课堂的气氛。平铺直叙的讲话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感,而相反,音色声调抑扬顿挫,进程速度流利畅达,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中,学生倦意尽去,兴趣昂然。也只有在这样的兴奋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吸引”学生。(3)副语言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基础上。我觉得这是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没有牢固的语言功底,或者言之无物,一味地追求辅助语言,是舍本求末,再精彩的副语言也起不到预期效应。

  四.人际距离,霍尔的经典研究认为,人们总是根据某个特定时刻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间的某种距离。人际距离是影响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要把人际距离的调节作为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政治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的时间里,都是能够有所作为的。随着民主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意识里接受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而有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却是这样做的:每当他和某个学生单独交流时,总是要弯下腰或蹲下来,真正与学生“面对面”,这是拉近“人际距离”最典型也是最形象的例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我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也曾体会过居高临下姿态下的孤独与无奈,于是,在一番思索后,我下决心调整。如今,课堂上时不时有人“插嘴”,时不时有人“反驳”,教师在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必须不断给自己“加压”的同时,你也已经将你的学生真正地带入了你的课堂、你的期待。因为学生在宽松自如的气氛中增添了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仅只是为了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谈到这里,我特别要提一下关于后进生的问题,他们不应被忽视,相反,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鼓励和尊重。去年,在我所任课的某一个班级里,有一个几乎被公认的“差生”,在他期末考试中只有政治及格,(而事实上,政治不及格的大有人在),我细细想来,可能就是 因为经常点他的名来回答问题,有时还让他帮助做点小事情,再有的就是一次几十分钟的个别谈话。想到此,我真的被感动了,我意识到,这样的学生是如此强烈渴望被重视,而作为教师,你真诚的重视和关心或许会改变他的一生。

  总之,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非语言沟通,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直观的“刺激”使他们形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非语言沟通回影响学生的兴趣、动机、情绪、意志,而兴趣、动机是智力活动中的一种推动力,情绪、意志使学生智力的建构更具目的性、方向性。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