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黄新型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民族。也就是需要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素养。创新型人才和民族创新素养的提高需要教育来培养。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文拟就笔者多年从事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浅谈自已的认识请教各位同行朋友。

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自。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对学生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现并保护学生创新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分拔高,理解成为要学生去发明一个公式、定理、经典理论之类的东西。而是多把学生的创新理解为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对前人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刻理解、重新组合并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符合中学生实际的创新要求。又人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些“独处心裁”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学生每一次对问题能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思路、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及创造性的学生方法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授内容,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情景问题为课堂营造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课堂上淘气、顽皮、不拘小节有棱角的学生,更要充分引导挖掘这些学的创新潜能,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因为他们至少在思考。对于这些学生千万不能讽刺、挖苦、打击,这样会浇灭他们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闪光点。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燃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克服自卑感,扬起理想的风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取笑中有爱迪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耐心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将来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情况下,更应该更多地发掘和使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

二、发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方法、交流思想、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善于领悟教学内容,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并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因素,科学地使用好教材中典型事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更应该重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素材。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学和设施、设置更多地教学情景和创设有关素材。如九年级教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结论中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做出的一个至今仍然正确的结论。而邓小平同志就是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结论的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根据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使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结论更符合当代的实际情况,并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由此向学生说明,邓小平同志就是在别人的正确结论中,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深刻思考,拓展延伸概括出新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到新的高度,升华到新的境界,这就是创新。其实教材中有很多克激发学生创新能意识和能力的素材可供挖掘使用。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补充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在不断的补充、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创新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善用课堂讨论辩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

教学实践证明,当讨论的问题负有争论性或问题有多种可能的答案时,运用课堂讨论是最适用的。因而教师设置的讨论题应是开放的、多元的,问题的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使学生通过相互间的思维交流和碰撞,达成对问题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课时(人教七下8课②框P108),有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则情景和问题:14岁的刘丽(化名)父母离异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经常赌博,还常常打她。她决定上法院告她爸爸。奶奶却说:家丑不可外扬,打官司也不光彩;她会求爸爸不要再打她的。老师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刘丽会听奶奶的话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让学生分成两大阵营,并就“家丑不可外扬”与“家丑应该外扬”展开辩论。在辩论中,老师又告诉学生“当奶奶跟刘丽的爸爸说了以后,刘丽爸爸却变本加厉,刘丽“旧疤未愈又添新痕”。刘丽在绝望之时,无意中发现了奶奶的安眠药……老师又一次问学生:刘丽会把安眠药吃下去吗?

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议论……

此时,老师问学生:当刘丽被爸爸一顿暴打给打醒时,你认为,可怜的刘丽可通过哪些途径讨回公道?老师让学生为刘丽想办法……

案情悬念层次不穷,老师设计的讨论题又颇具开放性,课堂上创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讨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通过精彩的课堂讨论辩证,学生的多向思维得以培养,创新意识得以有效激发。当然课堂讨论教师应当创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重新努力得以激发。

其实,在思品课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所授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景、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能逐渐的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朋友创新型人才提高民族的创新素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①沈平:《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思想政治课研究》 2001 第六期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出版

②卢方昕:《强化问题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04第五期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出版

③龚一婷:《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2004第一期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出版

④方长明:《让课堂讨论涌动生命的灵性》《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第12期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杂志社出版

⑤王晓龙、刘歧顺:《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 第一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出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