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关注学生学法,更新教师教法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快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都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对于修订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来说,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删减了部分纯知识概念的教学内容,合并了前后有重复的内容,增加了用于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课时,从而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体现学习评价与考核的多样性,强调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的变化会导致教材内容的变化,从而教学过程也必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作为处于教改第一线的教师,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学法,改进教师教法,发挥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步步的开掘和充分体现。

一、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中心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德育影响内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以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大、参与不多,原因之一就在于过去我们的教学忽视了情感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而言,由于基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以及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自觉锻炼,那么良好品质的培养和正确的观念就只能是我们教师个人的意愿,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而现行的初中品德新教材之所以会删去了部分的纯知识的内容并增加了活动课时,既是不想把品德课变成是传授知识的理论课,也是不想把品德课变成灌输课。因此,把情感教育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才是真正体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根本所在。

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关键在于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使整个课堂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常用的情感教育方法主要有:情境陶冶法、情绪感染法、道德两难判断法、活动体验法、品德评价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以情感的两极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及其规律为依据的。例如在讲“培养高尚的道德与良好心理品质”时,引用了一个学生的经历:上学时为了帮一位老人而令自己迟到,从而在自己的全勤记录中写下了一个败笔。有人认为值,但也有人认为不值……学生们就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烈争论起来。当然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还取决于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善于运用表情、语言、姿态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当喜则喜,当忧则忧,努力创设合适的情境。

二、密切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其实是指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近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以往教材中的一些图片、例证材料和现代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感知性、情境性、行为示范性都不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想教育。初中一年级的实验表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一般来说,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渴望在课堂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它们既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也是令学生困惑的难点。这些矛盾反映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同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水平差异。把握了这些矛盾,也就获得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联系中学生实际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可以运用来自中学生生活、能够为中学生了解和引起他们情绪共鸣的实际材料,创设情境;可以运用中学生熟悉和能够接受的实际材料说明理论,帮助学生形成看法或观点;可以利用理论和中学生实际生活的矛盾,设疑激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也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和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

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此时学习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实践也证明:只有在主动探索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看法、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而在新的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矛盾所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在充分的讨论与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学生学到了远比在教科书中能学到的更多的东西。

学生的“探究发现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探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是各种现象性材料,探究发现的是社会的规律和本质,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初中的教学中比较少用到这一方式;另一种是以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为目的的探究发现,这是一个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具体的行为对象和行为条件,要探究的是应采取的具体行为方式、行为对策和行为步骤,最终形成的是高尚的道德观和科学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讲“能够承受挫折”这一内容时,我不只要求学生会叙述“能够承受挫折”的“大道理”,更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对待挫折。如通过关于“当你学习成绩下降时,面对别人的指责眼光,应该怎么办?”和“你的朋友与你发生误会,个个都不理你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明确处理此类事情的基本原则与恰当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地解决矛盾和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消除认知和情感的障碍,因而它是课改实验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力求创新,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