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品德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成长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里的一个主题,它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从平日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马克思说:“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品德学习的过程,品德应紧紧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品德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下面我以《成长的故事》的教学谈谈几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从生活中来

本课的第一板块是“快乐一起分享”,这一内容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看到我们身边每个人的可爱,每个人的优点,用笑脸面对每一个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存在“自我中心”意识,因此引导他们学会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就势在必行了。我课前就把全体学生的集体照片放大(这是去年春游时照的),上课时拿出来向学生展示,并问他们:这是什么时候照的?当时你的心情如何?那天什么事最令你开心?学生这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吱吱喳喳,好不快活,仿佛又回到了当时春游的情景。我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指着照片说说某位同学的优点,说自己当时和同学之间有趣的经历和体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如数家珍般的一一道来,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以上的教学事例都来自于生活,生活的亲切温馨使课堂的氛围充满了亲切。儿童期是品德发展的启蒙阶段,儿童生活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因此品德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反映小学生的生活需要,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到生活中去

儿童的道德发展如果离开日常生活是不可思议的,就像离开游泳实践不可能学会游泳一样,要想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必须使他们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因此,我通过创设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我体验和感悟。

关于第二个板块“送你一个微笑”,我是这样处理的:课前安排一次“我让你快乐吗?”的采访,自由采访学校的老师、同学,真切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行动的思考,体会怎样善友乐群,欣赏别人。

课后我又开展了一个“送你一个微笑”的活动,让学生首先制作一个卡片,剪成漂亮的图画,画上笑脸,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写下来,送给有困难的人,告诉他:“有困难,来找我。”然后拓展活动,让学生组成小队,帮助在生活、学习中有困难的人,并且轮流把活动日记写下来。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帮助人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被人帮助的快乐。

由此可知,教育学生只有到生活中去,才能调动他们的道德情感,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最后真正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在生活中检验实效

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成长的故事》这一主题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并不意味我们的品德教育结束了,相反,这仅仅是学生新的道德行为的开始,更需要老师善始善终的引导。因此,我结合以上“送你一个微笑”的活动,设计了一个跟踪方案:谁帮助别人的次数最多,谁就能获得“爱心大使”的称号,一周评选一次,让这个活动长期间地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会发现,原来德育课程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是课堂上的言不由衷,而是在活动中快乐地生活,身心得到愉悦,思想得到教育,达到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总之,品德教育从来都不可能脱离生活,杜威先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力戒简单的知识灌输和说教,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品德的自主建构,促进小学生品德素养的不断生成。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