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创设活动情景 激化学生道德内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情境教学还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能够在生动、形象、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起到有效激发学生道德内化,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情景教学 激化 内化 创设 观察 体验 道德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与行为,首先要激发学生道德的内化。这门学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既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以及儿童的道德生活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来确定。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情境教学实施《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事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演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行为要求或渲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境可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观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十分积极作用。情境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情境的引入或创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生动具体的场景是以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三是具有较浓的情感色彩。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施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何谓内化?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并从内心产生路线、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入耳、入脑、入心。

一、创设观察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活动。思想品德教材大都选用一些典型的事例。如《在成绩面前》一课,就选录了正反鲜明对比的两个事例:“骄傲的将军”和“谦虚的元帅”。学好、用好这些事例,对理解文中之理,强化情感体验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教材是死的,只有让教材“活”起来,让这些事例“活”起来,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将文中“骄傲的将军”这一反面事例制作成动画片的形式,用多媒体出示在同学们的眼前,活灵活现地向学生再现了一位骄傲自满的将军从常胜将军沦落为逃命将军的全过程。学生在观看这部动画片时从将军的语言、神态、动作中直观的感知到:在成绩面前将军骄傲了、自满了,而最后将军被擒时的那副惨样,更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骄傲使 人落后。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与小动物》时用多媒体出示学生与小动物在一起玩耍的画面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又让同学们一起回忆: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你平时和这些小动物一起是怎么玩的?教者撷取了孩子们在一起的真实场景,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画面链接真实,链接城乡学生生活,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表达真实感受,通过观看别人与小动物在一起的照片,讲述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感受到与动物们在一起是快乐的。从而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要善待动物,要与动物友好相处,才能构建美好的家园。这样,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二、创设情境体验活动 激发学生道德需要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次亲身体验。”可见很多道理强行灌输不见得有效,让学生体验一次,他不但明白了道理,还能掌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激发学生道德需要、孕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和易受感染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道德情感,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中来。这种内心体验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陶冶情感,并转化为行动。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材都是以故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的。上课时,教师往往是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思想行为的是非、恶善,来明确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尽管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但是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学生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静态地 分析别人,知道了应该怎样,获得的是理性认识。而这种从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因为现实生活是动态的,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本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有 亲身实践的体验,使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扫除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做合格小公民》时就通过演《换座》、《在游乐场》、《招聘》等小品和“角色互换”来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这些设计、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进行自主体验的很好载体。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必定会更深刻、更持久。

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还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以及道德行为的实践中。此外,情境教学还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能够在生动、形象、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起到有效激发学生道德内化,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

参考书目:

李志林, 《情境教学法》 江苏出版社

林索德, 《品德发展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曾欣然, 《德性培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吴慧珠,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经建美, 《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育社出版2002年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