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心理产生的一种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反映,对教学非常有利。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活跃,爱玩好动,有一定辨认是非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教材特点,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利用多种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课文中设置了许多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环节,其目的是着眼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种活动,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这点困难算什么》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先从自己的身边找到自己的困难,然后在课堂上把各自的困难说出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自己解决不了的,大家来想办法解决,这样就做到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同学们感到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好的社会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公共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我首先播放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它们默默地这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无尽的便利。再播放长满“牛皮癣”的电话亭,乱画乱刻的旅游胜地,垃圾满地的公园等等,让同学们感受到伤害了这些生活中无声的好朋友,最终、受伤害的其实是我们的健康生活,是我们自己!从而深化了学生的社会道德认识。

三、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社会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社会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白是非,提高认识,指导学生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做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商店服务员和购物员,让他们进行讨价还价,培养他们购买东西的能力,明白价格的奥妙在哪。又如教《我的绿色日记》一课时,我会选择学校附近的小河、水沟或工厂等,带领同学们去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河里的鱼虾少了,油菜花长得不好是什么原因。然后完成考察报告,写下自己的绿色日记,并把收集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希望对人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四、 体验生活过程,巩固学习效果。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习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例如教《伸出我们的手》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拄着拐杖,单脚走路,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里行走,体验盲人走路的不便。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从而教育学生应多关心,多帮助残疾人。在教《呵护绿色家园》一课时,课后让学生回到社区宣传怎样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发展动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