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课题>>正文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综合考试对历史教学导向作用的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张志胜

一、课题研究现实背景与意义

文科综合考试已经进行六年,高考的命题作为甄选与选拔的功能,不论外界如何认定与历史教学的价值标准存在诸多的矛盾,然而现实中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的影响无疑仍是最深远的“指挥棒”的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六年的文科综合考试的实践、探索,我们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教学点滴作一次全面梳理,把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大家,也有义务反思走过的教学心路。

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足令人担扰,历史的字眼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成为死记硬背的无聊之课,成为学生上完语、数、外等课后的小憩之课。说得不客气一点,高一的历史课我们不知道课程独有的教育功能,而高二、高三我们不明综合能力为何物。

对于高一历史的教学,我曾为备课组写过一个总结,总结最后一部分是这样写道,“高一历史教学,随着的会考的结束,成绩的出来,一切都可以说是结束了。接下来是教师算分数,学生问分数,得知各班的平均分都在几乎有近90分,学生喜笑颜开,教师仿佛也可以有个交待。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一些都很自然,尘埃已落定,这个结果也不需要我们再去思考,在这一刻,思考已成多余。然后我还是有不安份的杞人之忧,我们的学科在高一任务真正完成了吗?作为历史工作者我们除了对冰冷凝固的数字感兴趣,我们心中还有哪些东西让我们终生不渝地去热爱、不懈地追求的?现实总是那么无情,历史教学要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留给学生哪些历史的人文性的沉淀呢,我们又应做哪些探索?”

高二文理分班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要求仿佛有了授权,整个课堂很容易陷入教师的灌输过程,这是一个教研员的感慨。教师的教学与原先分科时的教学到底区别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构建综合能力考试下的历史课堂?从根本上讲,教师对历史课程目标的理解有偏差,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以高考为唯一目标,我们教学缺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个性发展和生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交流与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的能力的培养等等,我们该带给充满期待的学生怎样的课堂。

高二高三的两年的学习大致是第一轮完成历史的主干知识、第二轮是专题、第三轮是综合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专题,专题的划分大致按如下原则进行:一是按历史知识的不同属性划分,如“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文化”等;二是按历史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线索划分,如“近现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等;三是按分属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历史沿革划分,如“中共发展简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简史”等。其实这些划分标准基本上都是从“纯历史”的角度出发的,与文科综合复习的专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高考文科综合命题非常重视“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综合命题均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其旨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做到学以致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0042005的高考又体现一些新的特质:试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对情感因素和过程方法的执着诉求吻合;注重政治文明史的探究。把思想文化史置于重要地位;吸取最新学术成果,与时俱进,使高考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地方史也纳入试题之中。随着高考命题的放权,对高考命题如历史地方史的渗透,从区域的视角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将由浙江省自行命题,文科综合考试不可能没有调整、变化,一线教师对这种变数有充分的估计、把握是迫切的问题,这些都亟等我们的探索、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目前的综合考试下的历史学科的研究,已有诸多的同仁做出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成绩斐然。具体对高考的命题、历史教师的教学等诸多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比较典型如李彦朴图文型历史选择题的类型及解法示例》(《考试》(高考文科版)20055提出:“在近几年高考中,图表、图像被大量引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形成了图文型测试题。此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也为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也反映了文综试题形式改革的方向。”方仙来《历史问题现实思考 现实问题历史反思——2005年高考文综(浙江卷)37题》(《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059)提出:“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浙江卷)37题依据《考试大纲》精心编制,它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整体思路,试题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 陆美芝 《重视基础知识 培养综合能力——关于高三历史复习的思考》(《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3)提出:“近年历史高考测试的能力要求,仍然延承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四项十条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虽然,每年都有新的阐述发挥,但也不过只是“传”与“经”的关系而已。其中包括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其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能力;文字表述能力。”林联益《文科综合模式下历史高考复习策略》(《历史教学问题》20052)提出:“文综历史命题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第一、在命题原则上,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巧妙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及基本素养。如“长城”问题、“全球化”问题、“东北老工业振兴”问题等。第二、在内容要求上,强调学科基础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和主体知识。第三、在试题设计上,仍将坚持“稳中求改,稳中出新”。刘俊利《历史高考热点专题复习研究》(《教学与管理》20054)提出:“高考复习中的热点,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现实中的热点或焦点问题相关的历史事物;一是指高考命题机率较高的历史事物。热点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安排在考前一个月内进行。可以说热点复习的效度和准度,与考生的高考成绩成正相关。一历史备考复习中的热点专题复习,是一个通过对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事物的复习过程;是一个温故知新、在新情境和新视角中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和技能的复习过程;而不是阐释热点问题、掌握热点问题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王素芳《利用历史地图 提高综合能力》(《历史学习》20044)提出:“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怎样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呢?一、借助于历史地图形成历史空间概念,以图学史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空间及其变化的具体体现,所以历史空间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历史地图。而某一空间概念总是与历史现象相联系,蕴含着丰富具体的历史内容,有助于形成历史概念。”胡军哲《文综历史复习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5)提出:“综合能力有两重含义:一是单科综合能力,二是跨学科综合能力。在近几年的文科综合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的复习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周泉《历史教学实施过程评价的尝试》(《广东教育》20049)提出:“过去的评价一直认为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其实人的智力并非仅指记忆力或逻辑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所说,人的智力有多种类型,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的发展有各自的特点。这一理论提示我们,现行的测验无法测量出所有这些智能,因此不能恰当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多元化教育的理论,只要评价者在评价时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徐驳《文综历史命题趋势浅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提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文综测试虽名为综合 ,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所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题侧重从现实的教学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一、文科综合下课堂教学研究。其二、对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其三、学生习作、制作活动指导。其概要内容为:

1.       思考历史教学我们该选的问题。专题的选取要有利于切合跨学科知识交叉点,设置应有现实意义。

2.       追踪文科高考,高考命题作深入研究,同时思考现实命题的科学性、针对性使之与高考接轨。全程监控历史评价问题,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形成一套硬件成果:试题、课件、论文、研究报告等。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历史教学过程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通过观察、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历史教学的课堂优化、历史学习的评价、试题的编制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一些有一定普适性的认识。
  2、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指“从实际工作中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关注文综考试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的课堂优化、历史学习的评价问题、试题的编制等都将在研究中不断地充实和改进。

四、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时间

主要工作

预期阶段成果

2006.1——2006.2

 

 

 

 

 

2006.3---2006.10

 

 

2006.11---2006.7

 

 

 

 

 

 

 

 

2006.8--2006.12

 

 

召开两次会议。第一次课题负责人提出课题的背景、来源、设想,经过讨论修订,提出初步意见,由负责人形成文字。第二次讨论初步方案,进行课题分工。

 

对历史课堂优化教学、课外学习、试题编制深入研究。

 

确定相关的专题,加强文科综合考试下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以上阶段的资料为依据,总结经验,实践探索,并且课题要求能编制高水准的文科综合卷、撰写典型个案。通过制作课件上公开课,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意见。

 

进一步修改课题的研究报告。通过讲座、公开课等形成,推广自己的成果。

形成课题可操作的方案与分工。

 

 

 

 

 

课题组成员全面实践探索,获得经验。整理出可信数据。

 

重点研究中,进行阶段性总结整理出课题的研究报告。

 

 

 

 

 

 

 

观摩推广,策划和宣传。

五、研究目标(及预期的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高二文理分科后在文科综合考试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放在完成历史主干知识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历史问题、如何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历史问题、专题的选取怎能体现跨学科知识交叉点又有现实意义等问题。综合科目考试只能是对学科能力提出更高、更精确的要求,而不是降低了学科能力要求,我们的历史课堂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其二、命题研究。我以为日常考试也应同高考接轨,体现历史考核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包括: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材料处理(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 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历史的命题也要借鉴他国的先进理念,不能让学生只是知道历史的史识而已。日本人在对高中生历史课考试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曾有交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输了,输在什么条件上?对此,不少同学的回答是:这场战争可能爆发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统一之后。因为这样一来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而日本从中东运输石油到本土的油轮必须绕道马六甲海峡,成本大大增高。所以日本油轮要从台湾海峡经过必须出动驱逐舰。这样与中国军队难免有一场激战。时间大约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所以日本从现在起就要做对中国作战的准备。从他们的角度而论,这是非常开阔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教育!它把每个学生都推到国家政治和未来发展的最前沿,使每个人从小就养成总结过去、关注和谋划国家未来的习惯。

其三、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研究。要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重视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历史考察、历史制作,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新形势下的整体条件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随着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改革,高中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文科综合将由浙江省自行命题,这也只是指日可待之事。在改革的大潮面前,历史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评价问题、我们日常的题目编制都将有所变革是必然,该课题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2、  课题组的具体条件

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事业心强,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以下为课题组成员的简介:

张志胜1974年出生,1996年杭州大学本科毕业,2004年获浙江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台州地区级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系路桥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曾在浙江省高中历史新教材省级培训会(浙江省绍兴上虞中学)、台州市的玉城中学、温岭二中等学校多次作教学分析报告。

附:与课题相关的近三年个人研究成果:

教案: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中国古代史》全一册教案。

论文与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献疑二则发表《历史学习》2004年第12期。

《重视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刍议》2005年浙江省历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获2005年浙江省历史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试题: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四》《试题研究》(2005高考模拟试题第一集)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五》《试题研究》(2005高考模拟试题第二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学政史地》(20054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学文科》(20056

各地文综模拟试卷原创精典试题《求学》(20056

2005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市历史科统一考试命题者之一

课题:

    路桥区规划课题:《历史知识分类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整合与研究》(2003年结题)

    台州市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历史自主性学习研究》(2004年结题)

卢小燕:华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在浙江省、市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在全国、省、级的刊物发表文章数篇。

吴恩光: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任学校政教处副主任,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全国、省、级的刊物发表文章数篇。

林和平: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任学校校办主任,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曾顺利完成二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全国、省、级的刊物发表文章数篇。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