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教育个案>>正文内容

言说教育之八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中人共有的价值观,是组织中人共有的信仰,是指导组织和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哲学。对于学校文化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学校中人所共有的价值观,主要是教师的价值观,而且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指导并支配着教师行为的不是学校形成书面文字的办学理念,也不是教师们在正规场合所言说的教育目的观,而是一种教师在非正规场合表述,并真实地支配着教师行为的内隐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摆到教师桌面上的关于教育价值的言说往往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理解学校文化问题是一样比较难的事,观察行为,观察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才能发现真实的学校文化。

2、文化历史的积淀的结果,学校文化也应该是学校历史的积累而成的,充分利用学校的历史资源就是一个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开发过程。

学校文化是需要建设的,它不可能自发形成,而且只有他被学校中人感知并认同时,它才可能发挥文化的作用,才是真正的学校文化。

3、教育生活化是必要的,但是教育不能完全地先于生活。

  一方面,在内容上并不是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并且能进入教育领域的,教育为了自己的目的,必然地要对内容进行选择。

  另一方面,完全生活化的教育效率是很低的,不符合教育效益的要求,要提高教育的效率,必须对生活内容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造。

所以,教育可以生活化,但是教育不能变成生活本身。

4、教育的真正的意义在哪里?在于提升生命的价值,在于增加生活的幸福程度。对学生,对教师都应该是如此的。

  但是我们却时常地听说,一些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而自杀、自残;不少的青少年对学习厌恶之极,厌学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把学校视作监狱,把教师当作狱警,把家长喻为"间谍";读完高中,进入大学,对学习仍然保持兴趣的学生是"珍惜动物"……

  我们也看到,教师中喜欢这个职业,把教育作为事业来追求的是少之又少,能在教师职业中体验到幸福感的人更是稀世珍品了;而职业倦怠感却是教师的普遍现象。

  这一切都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到幸福,应该让教师感到职业的崇高与幸福,可是,现存的一切都相反,这一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教育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5、在学习有关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中,我发现,文化一词在中国出现得非常早,而且中国也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教化的国度。但是作为当代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方面的研究,中国却一直是一个空白,这与中国当前企业管理层次总体不高是有密切关系的。

  美国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比较深入,作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研究在美国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冲击,导致了美国企业对自己管理的反思,他们从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分析中吸取教训,开始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问题,而且日渐深入,成为管理学的主流。《追求卓越》《第五项修炼》等一系列名扬世界的管理学名著,都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展开,以文化建设为提升管理的切入点,在世界上反响巨大。这些经验和结论对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6、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有着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生命,所以教育应该以生命的完善为目的。把教育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的观点和做法是有违这一教育的本真的。

但是,教育现实是:教育是政治的工具,是经济发展的工具,是社会发展的工具,这是一种本未倒置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通过完善生命而不断地提升政治文明程度,提升经济发展效益,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而不是相反。

7、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实践与反思的结合是一条走向成功的途径。

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是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环节;而没有思考与理论指导的实践,即无意识的实践对专业知识向教学知识的转化帮助是不太的,是低效的。所以促进教师的尽快成长应该是实践与反思的结合。而有指导的实践与反思的结合是一种高效率的途径。

8、学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发展状况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发展空间在于给学生提供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得越广、越深,学生发展的机会就越多,发展得就可能越好。

9、学校文化功能的核心是实施教育服务。这种服务应该有二个层次:一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二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人生发展服务。

  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起为实施这种教育服务而必须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10、在今天的政治课中,讲量变与质变统一的原理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在讲完适度原则与飞跃原则后,我提了一个问题:这二个原则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对此作了如下的分析:适度原则要求控制量变过程,以防止有害的质变的产生;飞跃原则要求在量变到达一定程度,而质变又是对我们有利时,则要有意识地增加量变,促成质变的发生。因此,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非常重视量变过程。由此得出质量互变原理的第3点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

  得出结论后,再要求学生体会:重视量的积累是对量变过程的重视,是控制量变还是促进量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一推理的过程,符合哲学思维的一般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好问题、好方法。

11、沟通和对话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手段,但是,对沟通和对话的理解却是一个远没有被人们所理解的问题,教育更是很少去关注教育过程中人际间的对话和沟通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12、教育是科学,有规律存在,需要以理性的眼光去把握,以精确的技术去执行,教育决不能成为一种随意的行为;

  教育是艺术,个性与创造是其特点,需要以艺术化的手段去执行教育行为,需要个性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是事业,不能仅以职业的态度和功利的追求去对待,作为育人事业的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具有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13、学校是文化传递、传播的场所,也是文化再创造的场所,文化才是真正的学校。因此,学校的管理在本质应该是文化的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学校需要以文化来凝聚人,激励人,单纯的以量化、科学理性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学校可以运用,而且可以是很有成效的管理,但是,那只是学校管理的低级层次,学校管理的高级境界应该是文化管理。

14、后现代哲学强调无中心,无主体,非本质的观点,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能做到这一点吗?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过分强调主体作用的观点的一种反动,后现代主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不见得对了,列宁教导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就是谬误"。

比如在教育过程中,片面强调教师作用或是学生作用都是不正确的,在不同的活动中,在同一活动的不同阶段,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唯一不变的是交互作用--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始终如一。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主体、学生主体都是需要的,但是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因此,传统的教育哲学和后现代教育哲学都有不足之外。

15、上午,天下起了大雪,到我写日记时仍没有停的意思,天气预报说,下午和晚上还有中到大雪。

  看到雪,学生们中午时可疯了,而在这时,活泼的青年人才真正地呈现了出来。平时,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象老年人,缺少青春的活力。

  是谁把青年人变成了这样?我们教育在做些什么呢?

  当把一个个学生都变成了没有激情的"小老头"时,我们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是一个需要好好反思的问题啊!

  雪,雪中的活泼的充满激情的学生,呼唤经人为本,以人性为本,以人的真正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16、收到了一个电子邮件,是一位学生的一个关于哲学学习的问题,对此,我作了简略的答复:

  From: sherry_kid@hotmail.com

  Subject: 一个小问题

  今天课上阁下说新事物的发展一定会遭到旧事物的阻拦,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只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才有显著表现,在其它领域,如科技,艺术,特别是信息领域,刚出现的新事物大多都会得到支持的,并没有什么旧事物在阻拦(或者看上去是) & 新事物的出现一定要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发展吗?有多少事物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他依然发展的很好.

  以上问题如果成立,那今天讲的就不是所有事物的共同规律,那是否违反了哲学的目的?

  我的答复:

  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哲学研究的是事物发展的总体情况和趋势,不是具体阶段和细节上的规律,这是一个哲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新事物(新理论、新形式)的出现也会有一个过程的,建议你去读读科学发展史方面的文章,就会有这个体会的。

作为一个理科学生学一些科学史、科技哲学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的。

非常愿意与你们进行交流。

17、收到了另一个关于哲学学习的问题的电子邮件,这位学生对哲学的思考是比较深入了。对此,我也作了简略的答复:

  From: "zsyalexander"

  Subject: 期待您的解答

  老师:

我是您目前的一个的学生,我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我认为马克思思想和其他哲学思想一样,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对一个时代的普遍规律的一个总结和对下一个时代的展望。当然,人类对这种思想的可行性做了充分的考虑,尽自己的可能地概括出身处时代的规律,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机械的唯心主义,辨证的唯物主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一个时代总又它的局限性,人、人的思想是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只不过又些人的思想范围大,有些人小罢了,而马克思主义,我认为也有其局限性(虽然我目前找不出具体的根据)。就像在几百年前,没有人怀疑神的真实性,而现在我们却发现其是可笑的,如过一个时代过后,马克思主义会不会给后人同样的感觉呢?如同当年牛顿发现目前称之为经典力学的三定律的时候,人们奉之为真理。而后,爱因斯坦发现对于微观和高速运动的物体,这并不适用,他又创立了相对论,而现在,人们又在验证它的准确性了。

  不知道您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呢?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把哲学作为高中必修课的一部分,而似乎把马克思主义奉为真理,反对其他的哲学思想,如果马克思主义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一天它被淘汰了,那我们这样广泛的进行教育,是否会阻碍思想的发展。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国人民的世界观由于这样的教育形成了广泛的一致,是否会简慢我国的思想进步。如果没有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教育,或者用选修其他哲学流派的课程,在一个不尽相同的哲学思想氛围里,更利于我国的哲学思想发展呢?

  我知道您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我无意冒犯你。我希望您能客观的,用一个单纯的哲学研究者角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回答我的问题。

  期待您的回信。

  您的一个学生

  我的答复:

  你提出了一个有趣且有深度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理论不是固定的真理,它应该是发展的理论,但是我们后人却把它当作不变的"真理"来看待,也就导致了许多错误。

  目前,国内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国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更是发展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去读一些之方面的作品,会有很大收获的。如国内的任平、衣俊卿、孙正聿、刘放桐等学者的东西,国外哈贝马斯、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著作。

  我们高中的教材远落后于哲学本身的发展,所以感觉上不是太好。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哲学学习还是必要的。由于教学时间的问题,我们很少接触其它哲学,是一个遗憾。不过,即将实施的高中新课程,已经有所改变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改革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