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循环经济

为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 20 世纪 90 年代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在全面判断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形势下而做出的极富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4部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不仅催生了各种观念的变化,引导了环境保护力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局”,更是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2004年11月6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曾培炎强调,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要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曾培炎指出,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机经济,要加强宏观调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 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公众参与。

考点连接:

经济常识:

①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②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支撑。

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⑤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⑺有利于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哲学: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⑵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面广,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

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体现了我国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人类根本利益。

政治常识;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也是我国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②我国坚持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⑷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进,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治理环境,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一。

⑸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与践行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

模拟练习: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性生活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史学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材料二: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环保立法的力度,《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由思想层面转向实践。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2)联系实际,谈谈“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经济影响?

(3)结合材料二,说明党和国家是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参考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已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式形成整体时,整天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②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③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④有利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⑤有利于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①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国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国家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3. 国际上近年来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新概念。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承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物,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在循环经济日益崛起的今天,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

阅读上述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废物不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l)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废与不废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物, 只有未被利用起来的资源。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因一定的条件而发生和变化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物质循环、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人的活动要不造成危害, 就得模拟这个循环机制, 使废物再利用。

(2) 循环经济显示了人类的一种什么价值取向?

求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

(3)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实现废物不废、生态安全要靠什么?

靠科技使废物得以充分的循环利用;靠广大群众环境保护知识和生态道德水准的提高;靠法制;靠资金投入。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