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高考哲学常识复习讲义(三)认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知识网络

二、主干知识

㈠基本原理

1.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世界观

①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事物,无论是简单的事物还是复杂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②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它们或者从这个方面表现着本质,或者从那个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方法论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反对错误倾向

正确认识和把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混淆现象与本质,把现象当作本质。只看到事物的某种现象,就轻易对问题下结论。二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不从现象人手,想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世界观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

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反对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又要反对不善于思考、不经过思考就盲目下结论的经验主义。既不做实践上的懦夫,又不做思想上的懒汉。

3.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的原理

世界观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

反对错误倾向

一要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深解;二要反对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三是反对认识上的静止观点而不向前推移。

4.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而言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决定着认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尤其是真理、科学理论能够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发展,因此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不符合客观事实本质的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①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②我们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反对错误倾向

①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②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世界观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工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㈡知识链接

1.实践的物质性与能动性的关系 (《中华英才》P222)

2.比较认识的途径和来源 (《中华英才》P223)

3.比较认识的根本的目的与认识的根本任务 (《中华英才》P185)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区别: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改造世界是指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联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

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1)区别: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2)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6.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2)联系: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二者联系表现在:它们的最终来源都是实践,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是别人通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经验。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沦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因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8.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第一的观点是一致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9.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统一的

唯物论、辩证法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认识论研究的是人的认识的发展规律。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主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坚持了唯物论的观点,即实践第一的观点,又坚持厂辩证法的观点,即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10.创新问题

2004年高考政治学;科中有两个考点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一是在辩证法部分增加了“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二是在认识论部分增加了“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可见关于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在今年的高考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那么,在学习中如何理解和把握这部分内容呢?笔者认为,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创新思维。而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⑵理解创新的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①知识创新的目的与意义。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其意义在于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②为什么要技术创新?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③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⑶结合十六大报告有关精神阐明创新的哲学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他还强调,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高二哲学常识的学习,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创新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打破旧框框、旧条条,反对墨守成规,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②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发展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实现事物的发展。只有创新,才能破除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做到与时俱进。③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体现了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道理。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进。可见,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⑷领会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①培养创新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培养创新精神是民族振兴的要求。

③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④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⑤培养创新精神是个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⑸如何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①从国家角度看,应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在全社会倡导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研究型课程学习。

②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应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③从学生角度看,首先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勇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此外,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自信心和好奇心,敢于探索和追求。

【运用一例】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加速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上述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请简要分析说明。

(2)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树立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1)①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科技创新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打破旧框框、旧条条,反对墨守成规,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②体现了发展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③体现了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道理。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进。科技发展无止境,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有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①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②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③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④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的要求。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