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高考哲学常识复习讲义(二)辩证法(二)知识链接

二、唯物辩证法

㈡知识链接

1.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灭亡。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因果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是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的严格区别,又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联系的辩证性: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

(7)联系的多样性:①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②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③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⑤按照联系的空间规律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⑥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此外还有因果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等等。总之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8)联系的观点的方法论意义: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也要注意这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通观全局,重视局部。

(9)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①事物本身的客观联系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形成了普遍联系的观点。所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起点。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也就承认由普遍联系所构成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也就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为事物联系的基本内容是矛盾的关系,看不到事物矛盾着的联系,就无法理解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当然也就无法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2.正确把握发展的观点

⑴.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因为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事物的质变,不是量变。事物质变中有向上的.前进的,也有向下的,倒退的。为此要具体分析,不能把一切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⑵.准确把握发展的含义、实质、基本条件、原因 (动力)、状态、趋势和道路。

①发展的含义:就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发展的基本条件: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事物失去了联系就不能发展,孤立的事物不仅是不存在的,也是不能发展的。

④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叫根本动力,是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⑤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是事物质量互变规律的重要内容。

⑥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联系、矛盾、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中华英才》P139 179)

4.正确的理解规律与具体规律、规律性现象、规则、定律的关系

(1)哲学规律与各种具体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哲学规律概括的是一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体规律是某种具体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和必然性的联系,具有特殊的具体内容。二者不能等同。

联系:哲学规律是以各种具体规律共同性进行概括和抽象的事物。具体规律是普遍规律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或体现,哲学规律与各种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规律与规律现象既有区别又有关系。

联系:规律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关系,不会外露于事物的表面,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只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即任何具体规律总是在事物的具体运动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必然要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如,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都是万有引力规律的一个外部现象间的联系。

区别: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是属于事物内部本质层次的东西;规律现象是具体规律发生作用的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

(3)规律与规则、守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规则、守则是按照人们的需要而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它是主观的,属于意识的范畴,可以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修改、废除规则、守则;而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更不能违背规律。

联系:规则、守则是具体规律的反映。任何正确的规则、守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如中学生守则就是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人们遵守正确的规则,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

(4)定律不等于规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5.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分 (《中华英才》P158)

6.矛盾分析法

理论依据(原理)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要求

(运用)实例

矛盾的普遍性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兼听则明,偏信侧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矛盾的特殊性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量体载衣”,“因地剐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善于把握重点

坚持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善于把握主流

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7.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区别

起作用的范围不同

在复杂事物中(众多矛盾中)

在每一事物中(在一种矛盾中)

所处的地

位不同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其他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所起的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不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运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不同)

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统筹兼顾,防止“单打一”

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分清主流和支流

联系

“两点”的共同性

都是讲的不平衡性,矛盾的特殊性

“关系”的共同性

(1)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的

共同性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分析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外部矛盾。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内因和外因,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就会陷入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中去。

(2)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这是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从而使依存关系破裂,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因为矛盾双方斗争的复杂性决定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旧事物则处于支配地位,仍属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旧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斗争由于力量对比,反复的较量和斗争的复杂性,使新事物的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9.“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和“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否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差异性主要包括矛盾的复杂性和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两种情形。矛盾的复杂性,即指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还指事物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对事物的方向和性质的决定作用,正是通过其主要方面体现出来。这是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也分为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在外部矛盾(外因)的影响下,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及地位发生变化,使主、次方面发生转化。一旦这种转化实现,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因而,这种说法是内在联系的,是不矛盾的。

10.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关系

区别:唯物论与辩证法尽管都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角度不同。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不断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辩证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状态,即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充满矛盾的世界。

联系: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论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同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贯通、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否则不是走向机械唯物论,就是走向唯心主义辩证法。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也贯穿着辩证法。例如,它把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看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等等。因此,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它在解释世界状态“怎么样”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例如,它把辩证法的规律首先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而把思维的规律看作是外部世界规律在人们脑中的反映,等等。因此,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

③坚持唯物论与坚持辩证法是有机统一的。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基础,只有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状态,才是唯物的辩证法。坚持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项原理之中,教材提出坚持辩证法的要求时,强调“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相结合”,指出“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是强调要把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11.正确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哲学中的这“两个对子”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第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思想观点从来不存在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辩证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