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对央行加息的简要分析

背景材料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9月29日开始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自1995年7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争论了一年之久的加息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

  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提供的数字显示,在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部省份安徽,居民储蓄自今年1月出现25%的最高增长幅度以来,连续8个月增速下降,比年初累计下降7.2个百分点,并且在今年4月和8月出现余额净下降。

居民储蓄连续8个月呈现增速下降趋势。根据央行今年第三季度数据,前9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7万亿元,同比少增499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2万亿元,同比少增2070亿元,居民储蓄增长幅度已连续8个月回落。

从今年6月份开始,国内物价涨幅连续4个月都在5%以上,超过通货膨胀警戒线。由于去年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翘尾因素已经减弱,非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在加强。水、电、煤等能源价格近期呈上涨趋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继续上涨,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也出现同步高速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国际原油飙升、房地产价格呈泡沫化趋势对也对通货膨胀造成压力。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多年来中国的利率决定机制的行政化程度较高,利率一直处在极低水平,对市场供求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反映资金成本、投资风险和通胀水平,导致资金供需极不平衡。人们倾向于贷款而不是存款,投资热一直得不到遏制。利率僵化还导致资金大量流向民间集资,进入体外循环。

  一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负利率使资金异常便宜,大大刺激了投资需求的膨胀。境外资金流入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又加速了通货膨胀。负利率带来的信贷膨胀,使得国内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大增。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美元资金流入下降,造成国内流动资金紧张。国内长期的存款负利率造成储蓄严重分流,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却贷不到资金,货币资金体外循环加剧。

  我国当前的通胀形势以及负利率现状迫使中央银行采取加息措施。

【热点点评】:

本次加息是自1995年7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也是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能够取得显著成果所采取的举措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应从角度分析这一热点话题。

这次加息是4月份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延续,起到进一步收紧银根和信贷规模、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和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本次加息是国家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发挥价格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一大举措。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也是国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

加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较高的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抑制低效益企业和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需求,从而优胜劣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加息有利于防止一部分企业过多占压资金,从而缓解另外一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利率偏低会使一些企业不计贷款成本,多贷多占,“不贷白不贷”,而加息有助于资金更合理地分配。

考点链接

政治常识透视: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国家机关,在适当时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加息政策,这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之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抑制通货膨胀,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职能,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2.我国的国家职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央行加息是履行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职能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此次加息,是国家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市场上货币流量和投资规模,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学透视: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有原材料、能源价格的调整带动产品价格上涨;需求膨胀,造成社会上过多的货币追逐热销的商品,引起了我人上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出现了私有制产品,致使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了需求膨胀等。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有:(1)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2)通过提高银行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3)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2.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市场的调节存在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货币政策,调整存贷款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3、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放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这次加息说明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这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4、银行的作用 在我国,银行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能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利率是货币政策方向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利用利率杠杆来调节市场,一是可以刺激居民选择长期储蓄,二是可以抑制不断增长的长期投资需求,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抑制低效益企业和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需求,从而优胜劣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哲学常识透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此次央行加息是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针对近期经济金融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巩固前一阶段调控成果,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央行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为基础。年初开始的这轮宏观调控打的是“组合拳”,是综合运用各种调控办法,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由于行政性手段的放松使得三季度投资明显反弹、并进一步造成经济降温速度偏慢,因此,在行政性手段逐渐放松的背景下,加强市场化手段的运用是后续调控的必然趋势,而利率政策是最主要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之一。这体现了国家充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加强市场化手段的运用,引入市场机制,以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调控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本次央行加息有其客观的具体的原因和现实的意义,这都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央行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也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九五”后期,面临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突出问题,面临亚洲金融危机和南北特大洪灾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扩大内需、克服通货紧缩:把宏观调控政策从实施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有效地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使经济增长出现重大转机,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瓶颈环节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等问题。在货币政策的目标已由克服通货紧缩变为防止通货膨胀的今天,央行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存货款利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