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高一政治课教学的“趣、理、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高一思想政治教学面临以下三大困难。
第一,教学任务重。高一思想政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党和同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其在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建设成就,肩负着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的重任。高一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原理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联系的基本知识点较多;与法律、哲学、政治学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也很多。
第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很多地方没有把思想政治学科列入中考范围,即使考,所占分数比例也很小。因此,很多学校未按国家规定开设思想政治课。不考不教,考则突击,画重点,编提纲,让学生背。上高中后,学生既不重视,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门课,学科基础知识薄弱。
第三、学科地位低下。目前,抓升学率仍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特别是重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间经常被抢占挤压。课程标准规定的时事政策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7课时不但被取消,正常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一学期也要被冲掉7-8节。如果不是高考还考这门学科,会考政治不合格,学生会拿不到毕业证的话,这门学科可能被冲击得还要厉害。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坚守和巩固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块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在高一阶段,必须在“趣”“理”“度”三个字上做大文章。
一、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阶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及时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和学习观,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妨碍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给学生造成终身危害。因此,高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排除各种障碍,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因势利导,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
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要有春风化雨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学生善于思考、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快等心理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材料,设计好教学程序,引领学生在分析思考中将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笔者针对高一新生重视高考科目这一特点,这样设计开张课:课题一“思想政治与高考语文”。分别将2002年全国及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印发给学生,指出,“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关键看作文写得如何,写好作文关键看题审得准不准。”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材料,审读题旨,分析如何写好这篇作文。第二步,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其归纳。第三步,引导学生审读材料,逐步分析归纳材料揭示的深刻思想内涵,确定选材范围。最后提问:大家想想,你们审题时为什么抓不住材料蕴含的思想内涵呢?因为“全国高考作文题”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北京高考作文题”既蕴含荐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这些知识分别在高一高二思想政治中讲授。其实,学好思想政治课并不仅仅是应付高考,它又是一门思想方法课,是帮助我们提高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科学。这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要想学生对这门课有好感,就得设法让这门课吸引学生,要想诱发学生对这门课的极大兴趣,就得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高一思想政治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紧密,讲述经济常识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只要选择学生熟悉、具有典型启发意义的事例设计教学情境,抽象、枯燥的经济学概念、观点、原理就会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从而触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如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1.提问: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了实现交换,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必须具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思考。2.做直观演示。出示物品:一支无笔帽的破钢笔,高中语文、地理、历史课本第一册各一本,《中学生学习报》一张。走下讲台,向学生推销。3.引导学生分析交换结果:只有《中学生学习报》推销了出去,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出了答案:破笔无用,语文、地理、历史课本虽然有用,但我们有,不需要,只需要这份报纸。4.由此引入基础知识学习。
又如学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前,笔者让学生做了这样的预习:1.假如允许学生在校内自由经销商品请做出你的经销计划,列出经销商品品种和高效推销的措施。5人一组,并将计划制成幻灯片。2.展示各组计划,汇总经销信息。3.分析经销策略的可行性,探讨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途径。由此引入基础知识学习。这样,以实际问题探究引入基本理论学习,学生感到新鲜、轻松、有趣,思维很容易进入主动状态。
(三)疏通思想政治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1.用析句法理解基本概念。
教育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习难度与学习兴趣成反比。用旧知识探求获取新知识是化解疑难、增强信心、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高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碰到的难题首先是理解基本概念。用语文阅读中的句意分析法理解概念,学生会感到既新奇,又轻松。即将概念看成一个句子,先找出它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确定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性质;再分析宾语的定语(谓语的状语或补语),确定概念
反映的事物包括的范围或揭示的本质。如“货币”这一概念,抓句子的主谓宾→“货币是商品”,确定货币的属性;分析宾语的近定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确定货币的本质;分析宾语的远定语→“从商品交换中分离出来”,明确货币的来历。这样分析,内涵一清二楚。
2.用语文课文有关内容帮助理解经济观点。
如学习“资源配置、开发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引用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有关内容:“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稍作点拨,党和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就自然为学生所领会了。
3.用现代文阅读技巧解答材料分析题。
高一学生面对材料分析题,特别是图表题,总是不知如何下手,让他们运用现代文阅读技巧,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信息,分析提问要求,抓住材料和提问的联系,确定问题的中心,选择知识,组织答案,很快就掌握了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4.用有关历史知识辅助理解思想政治观点。
如学习“独立自主、平等互利、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等知识,引入关于“《共同纲领》、万隆会议、洋务运动”等知识,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略作比较,这些观点的内涵就明白了。
(四)深入挖掘学习内容的兴趣触发点
高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比较强。高一思想政治学习内容中潜藏着很多触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1.社会热点、重点、焦点问题。
枯燥的理论一旦同现实生活结合,就变得鲜活直观。教学中,把“十六大”和十届人大制定的我国本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融于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相关产业的状况、入世后面对的严峻挑战、出路和对策,就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如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农业资源、技术装备、劳动者素质、农民收入增长状况、入世后面对的严峻挑战和机
遇、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等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学习“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向学生介绍入世第一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和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等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激发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对策。
2.当地经济建设成就。
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是人生俱有的美好情感。将本地经济建设成就引入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关心家乡,增强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如学习我国的对外贸易“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时,我向学生介绍长虹集团的发展历程,当讲到长虹自主创新,开发出世界技术领先产品——精显王背投第四代75 HZ,全面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成为当之
无愧的世界亚军时,学生十分自豪,对党和国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和“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就有了比较直观深刻的理解。
3.学生生活。
学生的很多活动和经济常识紧密联系。比如在学生食堂吃饭,在校内小卖部买东西。学习“市场交易原则”和“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分析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义,其认识就更为具体深刻。
4.巧设疑问,引发争辩。
经济常识中很多知识充满着辩证法。抓住这一特点,巧妙设疑,引发辩论,则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兴趣。如学习“财政的巨大作用”,当学生了解到我国五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问:我国能否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又如认识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重大作用”后,问:是否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越先进越好,越多越好?让学生辩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把教给学生探明事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具体到高一阶段,必须教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原理和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并以此指导、规范个人的经济行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
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学生厌烦思想政治课,就是因为这门课概念、观点、原理、结论、事实太多,太深奥、太枯燥,难理解,难掌握,下了很多功夫记,记住了却不知道怎么用。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块学校德育主阵地能否巩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大政治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关键要教给学生辨明事理、正确认识事物的逻辑思辨方法。
1.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经济现象也不例外。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分析事物间的联系入手,探明其蕴藏的道理,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理解经济常识基本观点、原理的科学方法。比如,学习价值规律有关知识,引导学生抓住“社会必要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和价值、价格、市场供求关系之间的关系。”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面对入世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一问题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又如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个观点,抓住“税收”“国家行使职能”“公民享受权利”三者的相互关系,就很容易理解。再如“市场交易原则”,抓住“规则、经济秩序、企业合法利益、消费者权益、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就能比较深刻地认识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同样,抓住了制假售假给消费者、合法生产经营企业、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的危害,就能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重要性。
2.认识事物的地位和职能。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主体居于不同的地位,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之间相互协作,和谐运转,才能促使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这一特征,就能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面对入世后的挑战,国家(政府)、企业、公民应做好哪些工作?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政府、企业、公民各自应做出哪些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
具备哪些条件?企业经营者、职工、国家(政府)各自应该做些什么等。这类问题,从分析事物的地位和职能入手,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掌握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
分析任何问题,离开了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高一学生分析问题往往忽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在经济生活,情与理,情与法,理与法相互交织时,孰是孰非,怎么判断?人与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怎么处理?必须掌握正确的判断标准。比如分析下列问题。(1)某集币爱好者用20元人民币从别人手中购买两张面值100元的假人民币收藏,其行为是否违法?(2)某厂长为使企业走出困境,能给工人发工资,指使会计做假账大量偷税,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3)某顾客凭自己丰富的商品知识和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承诺。到几家大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然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并连连得手,获得了较高的赔偿费。有人认为这是投机行为,索赔所得是不正当收入,应当没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正义行为。你怎么看?类似现象,有的看似合理却触犯国法,有的看似不合情理却既合国法又合国策。看似很难,但准确掌握了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找准了立足点,孰是孰非,便一清二楚。
4.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任何事物都是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构成的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经济规律、经济现象、经济政策和措施也不例外。教学中教给学生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复杂的经济现象,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学习好思想政治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特殊作用。如分析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全球化、出口与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问题,采用这种方法,结合具体条件,辩证地分析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解释。
三、把握好教学的“度”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心灵与心灵沟通、智慧与智慧碰撞、人格与人格激励的艺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激发出来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方法是靠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训练而成的,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竞争意识、法制观念、开放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现代观念也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陶冶、涵泳、领悟而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即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和高尚人格的激励。要将教学艺术上升到美的境界,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的度。
(-)循序渐进,宏观上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梯度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提高有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渐进积累过程。就每节课学习的知识而言,也有一个接受、消化、理解、领悟,内化为认识能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制定科学的教学进度,设计好每课时的教学进程。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了,一课一得,各有所得。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能不断开发,智慧不断增长,知识不断丰富,修养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升华。
(二)劳逸结合,调配好学生精力聚散松紧的张弛度
要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组织学生合理分配学习精力。学、思、辩、练,教学进程应设计好吸引学生注意和让学生适当放松的精力调节点。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思维既得到了强化训练,又无疲惫感,轻松愉快地学习,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因材施教,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
照本宣科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忌,超越学生接受能力,过宽过深地拓展教材知识,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也适得其反。经济常识的很多知识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改革措施、企业生产策略、居民生活紧密联系。其中很多问题,既涉及经济常识知识,又涉及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如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市场交易原则、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要让学生比较准确透彻地理解,必须适当拓展,这就必须把握好“度”。在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基础上,适当拓展加深,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不断地获得新的启示和成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