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融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融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
(《中国教研网http://www.jyw.cn-首页/教学研究》)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今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本文拟谈谈高中融于“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
一、生活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学生认为,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记住老师所讲的能应付考试就行了,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样做,是没有人管你的。这样,就造就了一个个在课堂上和在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两面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就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的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
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
“实践性”将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遵循高中生活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三、开放性
“开放性”的特征使这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更具有革命性。思想政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重大变革,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育理念、师生关系、评价制度等将沿着开放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开放的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开放的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只有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开放的教学时空 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可以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这样,就给教师捕捉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留有空间。同时,一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有课前准备阶段,也可以有课后延伸活动,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堂。
开放的课程评价 思想政治新课程在评价功能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它关注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重视学生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及探索、思考、创意等。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随着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的方法也随之改变。本课程的评价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另外,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也变得多样而灵活。在评价主体方面,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角度方面,它是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在评价尺度上,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四、人文性
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人文性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照。人文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
人文性,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教育中培养“民主”的氛围和习惯,将意味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更加“民主化”!“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是告诉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人文的角度看,选修课的设置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选修课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环节。”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多元智能结构等个性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思想政治新课程设置了六种选修课,分不同的年级段实行,他们是:“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等人文方法。在讨论中,讨论各方的立场得以展现,在对话中对话双方的观点受到质疑,在实践中实践者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个体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这些方法,政治教学克服过去抽象的、过失的、空洞的和无力的弊端,有关知识才能从“无活力的知识”变成“有活力的知识”,才能从“专业的知识”变成“一般的知识”,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人类脆弱心灵、生命和人性的“维他命”。作为这种有效教学的条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拿出勇气、坦诚和耐心,要能够面对那些自己不敢直面和坦言的东西,要能够耐心地倾听他人的困惑、痛苦和无奈。作为教师,特别要放弃久已习惯的权威地位,以一种平等的精神来组织教学。扪心自问,课堂里的许多问题对于我们教师自己而言同样也是需要不断追问的。生活的意义是需要独自发现的,谁也无法从外部给予。把握这一点,政治学科的教师恐怕就找到了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在思想政治新课程里,它没有提出具体的评价措施,但是提出了几条要求:“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的范围上,不仅包括学生评价标准的变革,也包括了教师评价标准的变革。但是,总的来说是强调一个“发展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总的精神还是“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关闭窗口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高中“思想政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