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正文内容

“破窗理论”与班级管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破窗理论”应用于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应做到关注细节小事,处理及时有效;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班级管理;坚持一个标准,贯彻始终如一。
  关键词:破窗理论; 班级管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一个相对杂乱的街区。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车牌,并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内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礼拜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敲了个大洞,结果仅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
  在此项实验的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1982年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地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衍。也就是说,无序的影像刺激无序的管理,而无序的管理又会造成影像的更加无序,最终成为犯罪的根源。
  “破窗理论”提出后,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预防犯罪科学和企业管理科学之中。而学校班级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破窗理论”同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关注细节小事,处理及时有效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管理必须从小事抓起,从琐事做起;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破的窗户玻璃”,防微杜渐,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班级建设中,每个班级作为一幢楼房,把每个学生作为一扇“窗子”,那么每扇“窗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小错小误”的“破窗”,如果其中的一扇“窗子”损坏后不能及时修理,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破窗”出现。所以,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一方面,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当时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班主任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未采取必要措施,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广大学生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正气受抑制,邪气滋长,由此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很多“破窗”,对班级的建设造成无可估计的不良后果。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的原则,并及时有效地让一切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班级管理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小事”,如卫生、纪律、做操、上课、同学交往等等。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以事小而不为之,或以事小而忽视之。例如,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出勤看似很小的一个常规管理,许多学生也认为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迟到一分钟,绝不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学习。但是迟到现象能反映出一个班级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状态。当一个班级的管理非常完善,学生们置身于一个全身心向上的班集体之中,没有出现过迟到。这种严格的班级氛围会给学生一种不自觉的提示:绝不能迟到。但是,如果有人迟到了一回,班主任对此事不加以纠正,对于其他同学就会有一种暗示:原来是可以迟到的。迟到人次愈多对于不迟到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个班级很快就会处于一个混乱局面。出勤管理是这样,班级的其他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如,班级的桌凳,今天少一个螺丝,断一条腿,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如此下去,班级就将成为一个破仓库;某同学脚下有一张废纸,我们不去及时拾起,教育大家,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班级就会成为一个垃圾场;班级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说话、睡觉,自习课闲聊、喧哗、打游戏,平时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课任老师不及时反馈并加以制止,即使说了也是不痛不痒的几句,过不了几天这个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凡此种种,都是“破窗”的结果。于是这个班级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级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本班在师生心目中的印象,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慢慢的,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滋长蔓延起来,于是这个班级真的就如人们所预料的一样:混乱不堪。
  
  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班级管理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虽然学生来校的第一天起,就学习了《学生手册》,但这仅仅是学校管理的第一步。很多具体的事务还要班主任去落实、去补充、去完善。如班风建设、学风要求、卫生管理、值日管理、班级常规、班干部职责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完善。
  有的老师没有经过认真周密地思考就提出班级管理要求,在落实的时候出现困难,管理措施就不了了之,有些学生就会觉得有机可乘,一旦“第一块玻璃”被打破,又没有及时地惩罚,那么“第二块玻璃”会很快被打破,班级的建设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进行量化管理。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通过让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制定规章,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心中有目标,办事有方向;而且也是一次次接受思想教育、规范行为、内化习惯的过程。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期的管理工作。如果班级中有一整套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而且能够严格执行的话,则“破窗”难成。
  
  三、坚持一个标准,贯彻始终如一
  
  一个班级成员,不论来自何方,不论成绩好坏、职务高低,都是班级的一分子,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特殊。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要对事不对人。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也会使一些学生心存疙瘩,从而产生“抗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心灵的破窗”。坚持一个标准,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这对树立正气、端正班风是很重要的。
  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刚开始抓得挺紧,一段时间后就放松了管理,对学生迟到、早退等小毛病也听之任之。岂不知这正是一种不正常的暗示,别的同学会以为:他这样做老师都不过问,是否我也可以这样做?更有甚者试图做得更过火一点。这样一来,班级各种问题会层出不穷,等你再想彻底治理时已来不及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贯彻始终如一,忌时紧时松,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才是明智之举。
  总之,“破窗理论”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学校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都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干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补好每一扇“破窗”。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才会拥有一幢幢窗明几净的“楼房”。
  
  参考文献:
  [1]刘英陶等.管理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1.
  [2]韩延明.管理学新论.新华出版社,1996.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