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运用活动教学法激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要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波澜,最容易做、最简单的办法是往水里投掷石块。思想品德作为一种课程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它的特性来说,它是一种判断,一种结论,是一种准则。其文字表述特点是平铺直叙。因此,我们在学习和解读它的时候,既不能把它当成散文、诗歌来赏析,也不能把它当成自然科学去推演。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单一、呆板,以致课堂教学主要以“说理型”和“灌输型”为主,使教师容易养成“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病。而另一头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则处在被动的位置,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对道德定论的学习,尤如嚼腊,枯燥无味,兴趣丧失。思想政治课堂上,总是老师讲,学生听,听着听着,昏昏欲睡。思想政治课教学变成一潭死水。随着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往里面“投掷石块”来激活它的时候了。而最能激起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波澜”的“石块”,就是“活动教学法”。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理念和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结构特点,为教师运用活动教学法,创设各种各样的课内课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推广和应用,活动教学法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推崇。这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成为我们实现思想品德课课程目标,彰显德育功能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认为,活动教学法之所以能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核心教学方法,是因为活动教学法较之于其它教学方法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其一,活动教学法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识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思维以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成熟,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知识、情感、能力)水平与教育者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个活动之中,通过亲自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从而铺设一条条“经验之路”。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思索去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趣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因为,如果学生对所面临的现象或材料产生了兴趣、激情,生理上往往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活化整个神经系统,能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整个身心都处在积极的状态中,使认知得到提升,知识得到升华。其二,活动教学法更适合思想品德课学科的特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定性”,决定了教师在教法上选择“活动教学法”的必然性。也只有活动教学法才能更好地扮演这一教学角色。因为,采用活动教学法,则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学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学生与认识客体的互动产生多种信息。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传递成多向性、交叉性、分散型,从而形成一个教学信息网络和信息圈。它们刺激着学生的大脑,大脑开始进行感觉,然后选择储存,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一种新的综合,即直接的经验。这种直接的经验再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上升为抽象的认识。其三,活动教学法具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生成的交接点和驱动力。思想品德新课程观认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主体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离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因此,通过做好课上和课下的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是政治课教师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这不仅拒绝了教师一味单纯采用给学生灌输道德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促使我们不得不采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活动教学法。为此,教师需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筛选课文所提供的活动备案,或者自行设计重现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片断和虚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我们采用活动教学法,是因为这种教学法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活动为形式,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重现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协调。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变,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其四,活动教学法切合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内容结构特点。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的基本结构是“单元题---主题探究---课题---引文---框题---目题---活动---正文”。每个单元均有一个“主题探究”,其本身也是一个“活动”,“目题”和“正文”之间穿插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这一呈现方式,体现了教材“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结构特点。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没有长篇大论的叙述性文字,而把更多的空间让给课内课外活动,正是凸现“内容活动化”的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体现“活动内容化”的要求。教材的这种内容结构特点,使我们自然而然地选择活动教学法。其五,活动教学法具有包容性和先进性。活动教学法的包容性是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活动教学法的时候并不排斥其它教学方法,而是对其他方法兼容并包,如我们在组织一堂“模拟法庭”活动课的时候,里面也包含“辩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因而它的内涵更加丰富。活动教学法的先进性主要是指它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生成的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前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根据以上理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是该不该采用活动教学法的问题,而是应当把它作为思想品德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并且深入研究如何运用好活动教学法的问题。下面根据本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 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要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首先应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弄清楚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角色地位,教师已经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向导。如果这一点都搞不清楚,教师就不会自觉运用活动教学法,即使勉强用了,也会变味。因为活动教学法倡导的是师生互动、合作,讲求平等。二是弄清楚课程目标的定位,这一点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任务或达到某一目标。这点定位不准,教师就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放下包袱,是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不必担心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确实,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总是生怕自己拟设好的道理没说完,准备好的话题没讲完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仅仅是跑跑龙套,蜻蜓点水,草草收兵,致使开展的活动大打折扣。这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活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实,我们只要贯彻好活动,就已经抓住了教学的关键,完成了主要的任务,不必拘泥于其它细节。有些教师借口学生的基础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省略了活动,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学生积极性不高,说明我们所设计的活动内容有可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生龙活虎的青少年连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他会坐得住认真倾听老师讲述那些“高深”的理论。

二、 丢掉功利思想,真正为学生的成长着想。

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辛辛苦苦的折腾在活动课上,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未必考得好,还不如趁早要求学生强记课本上的结论,熟读书上的道德知识,学会熟练解题,一到考试,成绩准不会差。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观,决不是真正的教育观,用考试分数来掩饰德育教育的缺失,这是功利思想在作祟。当他沉浸在考试高分带来的喜悦,享受荣耀的时候,殊不知,他已经彻底忘记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的自我体验才能真正内化”的科学道理。这决不是分数高就说明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内化的程度很高了。恐怕真正得到“实惠”的是教师自己,而学生的德育很可能还是“一张白纸”。所以,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就不能消减有效的教育程序。

三、 设计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均设了相应的活动,教学参考书中也为对应的内容提供了若干备选的活动,教师应认真筛选,选取适合当地学生实际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懂得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特别是那些“似曾相识”事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平时也要有意识地搜集、积累各种各样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熟悉活动法的各种模式,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体教学模式

活动法的主要模式有:学生互助合作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情境性模式、社会实践模式等。“学生互助合作模式”又称“小组合作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目的在于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因为它易于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情趣,但活动的深度有限。“角色扮演模式”又叫“角色模拟模式”,是让学生扮演剧情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体验的机会。如我们在讲有关“法律与社会秩序”内容,实施“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目标的时候,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模式,有的同学扮演“被告”,有的同学扮演“原告”,有的扮演“律师”(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有的扮演“法官”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达到了培养情感,提高判断力,形成信念,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情境模式”是教学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模式,如用多媒体播放的影像、现场、实景等,以及参观访问工厂、农村、博物馆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也是一种情境模式。采用情境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实现教学目标。社会实践模式是教师根据活动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校园外开展各种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因各地各校的条件限制,运用的次数也相对少。但再少也要保证有一定的次数,因为它在学生德育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用活动法去组织教学是新《思想品德教材》最主要的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活动教学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因为,实施活动教学法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落实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要求。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采不采用活动教学法,运用活动教学法的效率高不高,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判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还是不好。当前,我们不能驻足观望,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大力度运用活动教学法,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情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课程目标。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