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探究式教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引导学生直接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建立模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因此,实施新课改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已成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最吸引的新教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设计问题和应用思品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作为新课改教学的执行者应如何组织探究式教学呢?下面笔者就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作了探究式教学谈一些认识和感悟。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导,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边事例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引导、唤起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延伸学习的机会。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广东版)《自立自强》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①你们班主任明天外出学习一周,学校又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②父母因事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为了让学生在情境中开拓思维,深入探究,我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依次交流与表达,然后教给学生善于捕捉思维火花和理顺的方法,鼓励、诱导学生将想法深入探究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开始体验到发现与达成不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结论:①服从班干部的管理,自觉遵守班纪班规;②要明确目标,向40分钟要效益,自己约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③首先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做到事事有计划有安排;④主动学习,珍惜学习时间,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从而达到学生能学会独立自强的表现。由此可见,最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探究的重要因素是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进入探究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同时也构成了整节课教学的探究脉络。

二、设计创新条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科学探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为此,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所以创新重在探究未知,创新也正是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地求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对探究过程的思维整合作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正是加深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1、提供“探究”空间。《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空间,并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指导,在探究式教学中只有创建条件,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创设条件,巧设质疑,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为后面进一步探究铺路搭桥;②注意了解学生合作、思考、讨论、分析、回答问题等探究活动中存在偏差或问题时,不急于下结论,而诚恳导问:“你是怎么想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你能说说发现的原因吗?”;③要及时反馈,评价鼓励。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而且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学习思想品德课主动探究和应用的信心。

2、保证“探究”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是寂静,学生集中因素,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如果回答问题不出,就必须重复问题,再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潜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首先,把握新课标,从不同教材内容“尝试——探究”。尝试是探究和创新的开端,是学生提高“兴奋剂”的路标。目前,思想品德课教材在科学方法方面上以分散的形式隐藏之知识,学生在注意方法的学习而影响了 “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的知识获得和应用,使学生在此方面的探究收益甚微,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指导学生将各种假设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利用已有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拓展思路、巧设方法、启迪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例如,我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广东版)《成长记录》教学中,创设新条件指导学生。

我先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了如下尝试题:你能否结合教材编排小品《迟到》吗?并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提出问题:你能否结合教材编排小品《迟到》?

猜想与假定(人物):老师、男生或女生、病人……

建立模型(情节):老师组织考试,时间过了三十多分钟后,一个学生因为路上遇到了一位病人,扶着送进医院,因而迟到了。进教室后,老师不由分说,严厉批评了他,学生他感到很委屈。

体验与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根据情节表演小品所获得的事实进行归纳得出:“被别人误解时”条件的正确结论。

表达与交流:在教师引导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比较简单、明确地阐述。学生甲:听老师批评完后,再告诉老师的事情真相;学生乙:依情况论,老师是无意的;学生丙:待老师冷静下来,再找老师谈一谈,澄清事实……,从而达到了探究过程的成效。

反思与评价:假如是你被老师误解了,假如你是那位迟到的同学,该怎么办?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体验探究活动中的乐趣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这样的尝试探究,巧妙地把教学难点、重点、质疑等问题,使学生在观察、体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中实现学生创造性的想法,提高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整合探究式教学设计“猜想——探究”。牛顿说过:“没有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猜想的因素,使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形成的速度,让学生大胆猜想。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广东版)《直面挫折》导入教学时,我先出示: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头像(暂时不标名),引导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创设猜想,然后又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分析、探索,看看这头像是谁?音乐的作者又是谁?他是一个怎样一个人?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猜想出头像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作者又是贝多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是一个敢于向挫折和困难挑战的人。

尔后依据猜想,我不急于作出解释,而是进一步为学生点拨:贝多芬的坚强意志是不是父母给的?如果不是,那么,他是属于那一种的行为精神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合感受探究材料中提供和适当启发、讨论、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等方法自主探究,对猜想进行验证。

可见,这种设计巧妙地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具有较强的猜想意识和探究性,给予学生很有吸引力,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情推理这种非逻辑方式的奇妙威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在“猜想——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环节,不仅发现音乐家贝多芬面对挫折和困难无所畏惧,仍能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感悟,提高学生在猜想中发挥“主体作用”,定位探究角色,与新课改一同成长。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作用——调动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处处与生活同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实现“再创造”,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其作用具有的特点:①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定向性的创新潜能;②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创造性思维、搜集整理信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的科学态度起着综合性作用。与此同时,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开发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再创造”的活动中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合作学习的亲密伙伴,享受快乐、体验成功,促进实施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同时也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新天地。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关键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从“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掌握学科知识前沿,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对“探究式”学习具有“积极追求新知识”的高度自觉性,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提高,使学生在探究创新的境界中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