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方法初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近几年来,苏州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苏州开放程度的不断的增大,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入苏州,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觅渡中学作为大量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教学进度不同,教材不同,学科设置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十分复杂,等等.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比较有代表性,这也引起了我们一线教师的一些思考.外来务工人员为苏州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好我们这些特殊的学生呢?为此,我做了一个专门针对外来工子女的问卷调查,并做了相关的分析。

我个人认为,教育好这些孩子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配合都是不够的,就象四面体的四个点缺一不可一样,(如下图所示)。政府,社会,学校, 家庭,就是这个四面体的四个点。“孩子”就是这个四面体的中心,在教育这些孩子的问题上,四个点都应当承担起他们应有的责任.下面从政府,社会, 学校, 家庭四个方面来简单谈谈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方法的一些看法。

学校

社会

孩子

政府

家庭


作为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对于民工子女的教育,应该多一些关心和帮助,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少一些干涉和打击。当然必要的管理还是应该的。我们苏州的民工子女教育,现在主要是靠民工子弟学校来完成,其主要特点是收费低廉, 所以一般的外来务工人员都会考虑让孩子就度这些廉价的学校.而能上象觅渡中学,三十三中等一些比较正规的公办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奢侈的了。(这些学校同时也面临着办学条件差、办学场所变动频繁、教育质量差、交通安全问题,伙食问题,设施安全问题等等. )在我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9%的学生选择“如果有可能,我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还有16%的学生选择“到民办的名校就读”。可见,大部分外地学生还是渴望上公办学校的。但是据调查,有71%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任何的帮助。而表示很满意的只12%。我们政府对外地学生的投入尽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毕竟我们的农民工为苏州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是苏州人,没有让苏州花大力气去培养,而加以歧视,加以拒绝,甚至加以否定,显然是不公平的。相反,因为他们没有让苏州政府花费成本去培养,我倒认为应该加倍的补偿给他们的子女才对。

切实解决民工子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工子女,财政应按生均比例向学校拨款和安排教师编制。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多的地方,民办民工子弟学校较多,当地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办好这些学校。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干涉,适当建立专用基金,集中用于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工子女应与当地学生一样享受“两免一补”的待遇。而不是追加那么多的附带条件,这些条件是拒外来工子女于门外的一个槛。还有,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小学、初中出现“择校热”,也就是说,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长放弃使用政府所提供的义务教育的经费,那么,这些孩子所在的地段学校可否将政府已经划拨来的经费转而教育外来工子女(如果照常划拨的话)。这些都是值得商讨的,毕竟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不单单是个人问题,家庭的问题,更多的是国家的问题,民族的问题啊。

不可否认,近期苏州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相对的提高了,这是好事情,媒体报道也多了起来,但善于观察的我们细细想想,为什么苏州的媒体到现在才如此关注外来工呢?(很明显,与政府的态度、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资的事件密切相关,有一定的功利性。)报道以外的关心够不够呢?关心的力度与我们外来工的数量是不是成比例?是不是从内心想要关心他们的呢?等等。还有一些负面的报道,如苏州的公交车超载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只报道校车,而且是民工子女学校校车的超载问题。比民工子女学校的校车挤得多的公交为什么依然存在。公交公司可能会解释为效益问题,利润问题,但是,民工子女学校政府没有给予很多的投入,甚至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出了问题,最主要的是应该想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忙着找替罪者。我们对此应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少一些指责。

各级单位和部门对于外来工及其子女的帮助应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而不该象夏天的雷暴雨,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然后是大雨倾盆,转瞬即逝。同样的降雨量,结果后者润物效果不佳,相反,倒是冲坏了我们的禾苗庄稼。大部分的“雨水”也流失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当然在其过程中,也有个别别有用心的单位也别指望用一点小恩小惠捐助于他们,然后就大作宣传报道,提高其社会效益,达到为其作广告的目的。借此发财扬名,是不人道的。我们的农名工兄弟已经承载着太多的无奈。我们不应该达到无孔不入,无以复加的地步。我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不希望被报道,(无论是否接受了捐助)他们认为这样挺伤自尊的。是的, 我们都是有自尊心的,谁希望别人满大街的吆喝自己是穷人。当然,以发动为目的的宣传是值得提倡的,

管理外来工子女,除了政府的政策的帮助,更需要社会的配合,我们不防借鉴一下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外国留学生的管理方法,比如让外地学生寄居在当地的居民家中,外来人员出一定的费用,作为生活费、搭伙费,政府再补贴一些费用作为管理费,再给予个荣誉称号等精神鼓励。这样既可以让外来人员子女 很快的溶入这个社会,又可以让那些居无定所的孩子暂时有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孤单的孩子不再孤独,相互之间可以沟通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长其见识,以共同成长。

当然这种结合前提是平等,遗憾的是,调查显示,82%的学生都认为他们作为新苏州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且多被看不起,被苏州本地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同为新苏州人的我,除了有同感外,更多的是隐隐心痛。“新苏州人的到来,抢了我们的工作,挤了我们的社会地位,”这观点很有代表性,也很可怕,小孩子也受大人的影响,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有62%的学生表示很孤独,没有人玩。有70%的学生表示喜欢和外地的孩子玩,我想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天生象一张白纸,他对外来孩子本应是一视同仁的,许多城市孩子对外来孩子的歧视是来自于家长。许多家长得知学校接收了务工人员子女,对学校有意见,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这些孩子玩,要想根除这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加大力度对市民进行教育,提高其开放意识,容纳意识,教育苏州本地人要胸怀宽广,不故步自封,不自以为是。别说苏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离不开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当然几代人的观点,一朝想改,谈何容易,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来一定能解决。因为苏州在与世界同步,朝着开放的方向前进。

另外,我们还可以呼唤社会上那些有钱的好心人,对外地孩子进行捐助,要知道,有钱人的一顿饭,一次夜生活的消费,可能就是一个外地学生一年的生活及学习费用啊。这样也算是我们身边的“希望工程”,这需要我们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大力宣传,必要的时候可以下指标,派任务。必要的时候给个荣誉称号加以肯定和鼓励。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主阵地是学校,学校更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平等团结的学习环境,以我们觅渡中学为例,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校是稳定的三足鼎立的结构,而且各有优劣势,相对平衡。振华班学生是本地生,但是家庭的贫困,使他们不会歧视外地生和学困生。外地学生,作为外地人,也不会歧视本地的贫困生和学困生。本地的地段生(多是考民办名校而未被录取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太好,也不会去歧视贫困生和外地生,这种三分天下的局面,使学生和平共处。维护了其稳定性和和谐性。这样和谐的局面又是学校领导老师的协调创造的结果。我们学校的老师有多年教育外地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善于教育这些孩子。我私下认为,苏州如果多几所这样的学校,那么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教育学生,特别是教育外来工子女这一类型特别的学生,老师要有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地域差别、语言的差别、教学进度差别、教材内容差别、学科设置的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和习惯差别等等。都决定了我们要有特别的耐心和爱心去呵护他们。在我调查“你希望教你的老师是怎样的老师?”,答案多集中在“有知识,有方法,上课严肃,课后能聆听孩子声音、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老师”。这也恰恰与调查的结果(62%的同学表示“没有人跟我玩耍,有点孤独”,还有39%的同学表示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学习方面的”)相吻合。

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我的几点想法是,学校可以效仿大学里,用“导师制”,每个班里的几个难管理的学生列出来,分配给本班的任课老师,加以重点管理,让老师们用心管理,其内容是其生活和学习的全部,我们老师既是主老师,又是朋友,又是家长。细心耐心的管理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象农民每天守在田间观察他的庄稼一样。巴特尔也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这种做法需要我们老师有奉献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形成制度、形成习惯、更形成特色。我们要重实质性的内容内容,不搞形式。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吃苦精神太缺乏了。这样的经历(从小跟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机遇。这样的经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想办法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有53%的同学认为,“我不想要任何人的帮助,我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目前的困难的”。这是很好的想法,我们做老师的要从正面教育孩子客观的看待当前的困难,让他们知道“我的今天的贫困不是我自己不努力造成的。我们能够来到异地,说明我们有能力,有魄力”等等。充分肯定其闪光点,肯定其父母勇敢外出打工以改变贫困的胆识。以此来去除孩子的自卑情绪,激励他们自强不息,挺直自己的背,活出尊严。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立、自信、自强。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老师要用宽容的心里接纳外地学生,多用赞美、认同的口气,并且是由衷的,老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所在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多给外地孩子制造机会了解本地的一些风俗习惯。避免因沟通不畅带来的麻烦,学校要尽量把情况相当的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有共同语言,尽情的交流,走出孤独,在我调查的学生中,有62%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孤独,没有朋友。当然也要避免个别人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

老师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倾诉,老师聆听,同学互相交流,主题班会交流,周记记录,互相通信,给自己写信的方式等等。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事通过各种方式说出去,通则不痛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放下包袱,健康成长和轻松的学习。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全身心的投入,不能例行公事的样子。这些孩子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物。他们会利用好这些机会的。

我们老师要充分尊重外地孩子,在我的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需要“能与我们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对我们和蔼可亲的老师,有责任心的老师能与我们做朋友的老师。”等等。与本地孩子相比,外地籍学生除了有本地孩子的学习压力以外,凭空多了作为外地生所要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居无定所,父母无固定收入等等。)所以他们多比较敏感,比较脆弱,又比较倔犟,所以更需要我们的特别的呵护。我们老师要笑对孩子,当然这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格式化的,更不是工作需要的居高临下的笑容,给孩子一个甜蜜的微笑,可以缓解他们的自卑和压力。我们要给特殊的学生以特殊关照,尽可能的做到为其保密,让他认可老师,信老师,想老师说真心话。学校要多搞些活动,丰富其生活,让他们没有时间想不愉快的事情,更没有时间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欢乐,

除了学校,家庭是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老师,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长辈,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巩固和促进,为防止5+2=0(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加2天的家庭反面教育,正面反面和为零)尴尬,我们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而遗憾的是,在调查中发现,有48%的孩子认为“父母根本没有时间管我,照顾我,”有30%的同学认为“父母没有文化,没有能力管我,也管不了我”只有19%的同学认为“父母做的很好”。是的,我们学生的家长大多为生计而奔波,大多没有时间管孩子,大多文化水平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因此,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特别需要良好的教育。而不是听之任之。所以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辅导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化需要,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我们的学生。

以上是笔者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家庭,社会,学校,政府都是外在的、客观的,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要想教育好这些孩子,最重要的是从其主观着手,合理引导,正确教育,让他们从主观上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据我的调查,有5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有还有18%的同学不负责任的“听天由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今天我们的孩子没有了理想这一胚芽,明天何以成参天大树?我们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责任心的教育。马卡连柯也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相对于本地学生,我们这些外来工子女成为“废品”的可能性要大些,甚至还可能成为危险品,而我们外来工子女的数量远大于百分之一,据统计,江苏省有流动人口900万人,其接受义务教育适龄子女近50万人。这个庞大的人群不教育好,我们的国家将遭受难以估计的损失。所以,我们各个方面更加要想方设法教育好这些孩子。将这些孩子从“听天由命”的泥潭中拯救出来,把他们培养成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