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让德育插上网络的翅膀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网络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工具和“第四媒体”,正在不断向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地渗透,并导致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在网上人们可以学习工作娱乐游戏,也可以购物看病谈情说爱,可见,“网络社会”与现实的人类社会同生存、共发展。在校园里,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也造成许多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道德失范——黑客、病毒、为见网友离家出走、为了上网抢劫杀人等等。虽然在网络道德发展初期,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过程,但必须尽早引起重视,在学生加入这个网络社会的初期,德育工作者加以引导、教育、规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一、机遇与挑战

  当今社会离开了网络是不可能想象的,学校德育工作更是受到这股迅猛浪潮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喜忧参半。从有利的方面看,一是德育工作者获取资料和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二是德育工作的手段实现了根本性变革,交互性、针对性、时效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三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呼之欲出,正如新课标所述,“信息技术(网络)的影响在观念上的意义要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然而,当我们还没有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的便利和支持时,却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网络给传统德育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强力冲击。一方面,网络创造了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德育空间。传统的德育工作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对外界的接触,几乎就是“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教师几乎是控制了学生的眼睛和耳朵。我们只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正面教育,负面的东西,只要老师不说,学生也就不得而知。但社会越开放,资讯就越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就越多,负面的东西也就越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明白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往往使得我们的德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泛泛而谈,工作经常陷入被动。例如,我在和学生谈不能偏科,要各门功课一起努力的时候,引用了黄全愈教授的著作《素质教育在美国》的第一句话:“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学生似乎听了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很高兴。可第二天学生就来找我,说回家找了网上的黄教授的文章,他的第二本书开篇就说其实一只水桶的装水量也可以取决于长的桶板。我顿时很尴尬,一个好的德育机会反而给学生教育了。所以,当我们一边还刚刚享受或者还没有享受到网络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好处时,另一边就感受到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

  同时,网络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某些负面影响也给德育工作增加了新的困难。网络最大的技术特质是开放、共享、主动、交互。首先,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充斥其中,对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的中学生来说,庞杂的鱼目混珠的信息会造成学生思想的迷惘和错乱,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由于每个人都是用虚拟的身份在网上交流,因此,责任感与道德感大大降低,人的隐性特质和自主意识的突显,尤其是情绪容易波动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出现道德失范的情况,通过网络往往再影响到现实社会,造成现实社会的损失乃至犯罪;再次,当青少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在相当程度上对网络形成依赖性时,网络也因此将对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成长过程产生长期的、连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长期影响的积累效应是惊人的,对青少年的思想成长的作用将是深刻的。最近,北京301医院设立了“戒除网瘾治疗中心”,青少年痴迷网络被医学专家称为是一种心理疾病。随着青少年上网时间的增加,网络对他们的作用甚至将有可能超过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应对与思考

网络技术让德育工作者看到了传统教育手段的弊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德育工作者也应当拿起网络这个武器,投身德育现代化、网络化的进程中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德育的现代化要求德育工作者首先要“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不仅指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尤其指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不少学校给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于是每次大考结束以后,教室里最易见班主任把电脑里的排名情况用现代化的手段投影给学生看。这样做有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可也扼杀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弊远大于利,是非常不适合新课标精神的,毫无人文关怀可言。此外不少德育工作者还把网络当作“洪水猛兽”——一谈到网络就认为是不健康的、无聊的,对网络有偏见,自然不会也不愿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可见,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要把德育工作做好,首先要提高个人素质和教育艺术,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来育人。

2.充分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建立德育电子信息系统。 学校要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和网络技术,把德育课、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德育途径构成的德育体系和社会(社区)、家庭构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沟通网络,形成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例如南京不少学校的班主任把自己的QQ号码公布与众,节假日与学生相约网上,讲学习,谈人生,聊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愿意与老师说一些学校里不愿意说的话,既让学生享受了良好的网络文化,又加深了师生感情,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所熏陶,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与此形式类似的还有不少教师和班级的主页、博客(BLOG),它们也为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搭建了顺畅的平台。

3.在网络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实现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信息化。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我们可以看神州飞船上天,可以看伊拉克战争局势,还可以关注美国大选,纵览世界风云,都为德育工作服务。

  科技的现代化远不能替代人的现代化,归根到底,建设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乐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三、反思与期待

  1.网络对于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利要远大于弊,一个不会善于利用网络的学生不是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因此,对于网络,宜疏不宜堵,不能像某些班主任那样,一声令下“严禁上网”否则如何如何,而是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地使用网络、有效地利用网络、辨证地对待网络。合理指在当前阶段,学生主要的任务在于学习,因此学生利用网络应当主要用在学习上;有效指针对学生当前的心态如“无聊才上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上网,用网络去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辨证指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对于网络资源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接受,用“拿来主义”而不盲从。一位语文老师在他的作文课上用投影仪带着学生“游览了”几个网上著名的文学网站,并欣赏了几篇佳作。课后有的学生兴奋地说:“原来网上还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以后再上网就再只是聊天了!”

  2.摆正网络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位置。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资源和技术在德育改革中占据重要位置、起重要作用,但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德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春风化雨式的思想工作是网络技术所不能取代的。江苏常熟某中学很有创意地利用一个短信平台(SP)把学校和家长联系起来,学校可以把一些重要事项通过短信告知家长,家长也可以用它与学校、教师沟通。可惜的是,这个平台并没有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家长还不习惯面对手机屏幕与学校、老师交流,所以加之费用和内容的原因最后只能草草收场。可见,中国传统的交流习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还是根深蒂固的,谈话式的德育方式还是主流,新的德育工具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让社会来适应。

  3.正确对待网上学生的言论。不少学校都建立了学校网站以及论坛,在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匿名的学生在倾诉着一些对老师,对学校的不满,而且有时言论还是相当偏激和过分的。有的老师看到以后,要么要求网管一删了之,要么想方设法把学生找出来批上一顿,有时还要把家长找来一起训,其实这样做实在不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学生对教育教学有意见、有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以往的教育机制中,教师是主,学生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学生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表达或者是宣泄的通道,只能和同学,家长聊聊而已,并不能解决问题。而网络提供了一个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通道,而且适当的匿名反而会让交流真诚而有成效。所以,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校园,德育工作者都应当带着爱心,去与每一个学生真诚的交流。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关于基础教育部分首先就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今年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同时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文化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发出《关于深入推进“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的通知》,在当前,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情况下,认真思考和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无疑是德育工作者在落实“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全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刘玉萍,K12网站
4.《试论网络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顾名远,《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四期
5.《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2004年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