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讨论法跃进政治课堂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智育工作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烂背”的教学方法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然而它完全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政治课成了中学教育中“最容易教”和“最容易学”的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沦落到了“最不受欢迎”的地步。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走出目前的困境。这就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加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标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教学的目标要全面化、素质化,体现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有机统一。遵循这个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也要以既能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又能教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能达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发展个性特长和道德素质为标准。应试教育对学生素质的理解呈现出片面化、狭隘化的倾向,导致教学方法“简单化”,学习方法“机械化”,教学成果“分数化”,教学质量“低劣化”。这种重知识、轻素质的教学是影响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广大学生厌学的重要根源。如何使学生对政治课从‘“苦学、厌学”中脱离出来而变得“乐学、善学”呢?就教学方法来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明确指出:“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的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这些教育思想都说出了教学方法的真谛:要教会学生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素质。本文拟就中学政治课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实行讨论式教学法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所谓“讨论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是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去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以“机械记忆”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学习获得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和外显的。如果教师也只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激荡,就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疙瘩,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只能进行“纸上谈兵”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认同感进而自觉地去学习,关键在于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他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五花八门、良莠混合,由于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的说法大相径庭。这些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会使学生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就会对书本知识产生信任危机。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识、经验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正如《学记》中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讨论式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大家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矛盾能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互相教育、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一般来说,对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人生、价值等诸多因素,只有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全面、历史、辨证地分析它。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
  其次,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政治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比较、批判、评价、表达等七种能力。能力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讨论式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一,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
  第三,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就要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对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智的因素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除了要授以学生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素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学只会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人格不健全”的学生。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是群体活动,它会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摆脱自我中心,增强集体意识;讨论教学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相互论辩组织教学,它要求学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讨论法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疑难问题讨论法

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其理论性较强,或因其距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陈观点,然后老师加以点拨,就能加深理解,化难为易。例如,我在教授初二政治,有关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时,曾经向学生提出一个命题: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没有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当该子女成年后,也可以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该命题的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二是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三是双方权利、义务的发生和终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以上复杂关系的多种错误理解,有的是从双方权利、义务的发生和终结,从而认为该命题是正确的;有的是认为该命题的条件有欠缺,要补充条件才能成立。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统一认识,对该命题的教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问题的认识,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设情景,把复杂的法律命题,演变成一个容易理解的社会生活问题,融法理于生活中,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地展开讨论。

二、热点问题讨论法

帕金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力量”.比如对社会出现的某些腐败现象怎样认识?作为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怎样理解生活的实际?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就对这些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讨论的问题,学生由于社会生活实践的缺乏,认识水平的限制,有可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学生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与我国政府现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对此可组织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政府所进行的一些努力,看待我国政府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

三、典型事例讨论法

一段时间有些同学在吃饭时将饭菜随意扔掉,浪费很大。对此我联系课本所学内容在教学中组织了以”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还要不要”为讨论题的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不管时代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以后,浪费粮食的现象就很少出现了。

四、命题引导讨论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教学中的在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一些书籍,看一些优秀影视片,参观一些展览,然后联系所学内容,开展有命题的讨论。比如关于毒品的危害,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戒毒展览,然后开展“毒品离我们有多远”的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的道理,纷纷表示要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五、论文讨论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一种形式自由的教学方法---小论文的写作成为了考察学生能力的较好方法。小论文能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际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出题的具体形式一般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规定字数的小论文。在对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易组织,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充分时间进行材料准备和论点论证,所以,理论层次深,教育面较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论题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反映要有一定的预想,必要时,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讨论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1.充分准备。教师对所提问题应心中有数, 特别是对学生思想中可能会出现的模糊认识、错误认识及社会生活中的敏感话题更应精心准备,充分估计学生讨论中可能会出现的结论,做好应变准备,以便针对学生的不正确认识及时地予以纠正、教育。

2.精心选题。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其次,要符合社会实际,选择的内容要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

3.注重德育功能。选择的讨论题要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如“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政治企图”以及“在台湾陈水扁公投的本质”等问题就是很值得学生讨论的题材。

4.教学过程。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避免冷落儿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归纳、评析,澄清错误观念。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

任何一种课型都不是不分场合的。布鲁纳认为,教师不能按照自认为十分圆满的方式去进行每一次的教学。作为讨论课教学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讨论课的适用性原则。  

首先,要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在学生中有不同的但存在主体性的观点认识,内容是开放性比较强的。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分析自己学生的特点、个性、能力等,在学生知识水平、经验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对问题有言可发,有事可议,内心有表达的需求愿望。

第三,资源上的丰富性、易收集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讨论,这一中心内容的资源相对要丰富,接近学生的经验体验,学生容易进入其中。资源的丰富多样才能保证结论的多样性。

第四,经济性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有些内容有可讨论性,学生也有言可发,但价值不大,学生不必花费过多精力去探讨,或者是教育性不强,即缺乏必要性。

总之,讨论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讨论为中心,以发展为主旨,渗透启发式、研究式、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讨论法跃进政治课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