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教学研究>> 教改新论>>正文内容

从说的解放到学习的解放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引子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能使参观者用上“震撼”、“颠覆”、“革命”、“感动”这样的词,甚至“说不出话来”?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改敢于任何时候开放所有教室,任参观者随意进出“检阅”,制造当今教育一大“奇观”?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被别的地方学去后便立竿见影地收到成效,令人发出“方法决定一切”的感慨?
杜郎口,鲁西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无疑是2006年中国教育的“注意力中心”。参观者蜂拥而至,他们带着满脸的疑惑和试图有所发现的冲动。
入秋时节,带着同样的疑惑和冲动,我和同事来到了杜郎口。丰收后的鲁西平原弥漫着烧秸秆的味道,而我的大脑却被一个问题完全占据着:杜郎口中学课堂的核心特征究竟是什么?如果只给你半分钟的时间,该怎么说?

{1}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用学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可这一切都是怎样实现的呢?
有专家做了很好的概括:“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但在这些可谓老生常谈的字眼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玄机,让它们全都活了过来。
当天下午到达杜郎口中学时,已是最后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们迫不及待地往教室里窜,却看得一头雾水——教室吵吵的,虽然热火朝天的气氛扑面而来,但却不知道学生们在干什么!是自习吗,不是,好多同学在讨论问题,一个女生得意地嚷着给一个男孩讲题;是在小组讨论吗,也不像,有不少学生在埋头看书,整理知识点。老师呢?老师在哪里?老师正被一个学生拽着走,看样子有一组学生遇到了问题。
这就是杜郎口的课堂?下课铃响了,学生们的活动时间到了,心中涌起的疑团只有等待第二天解开。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几节课连续听下来,难以抑制的激动涌上心头,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实,说几节课“听”下来是不准确的,应该是“看”下来。我们熟悉的好课大多有教师这个主角,教师用出色的讲解或“引导”、“启发”,附带学生精彩的回答来“取悦”我们的耳朵;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所有学生都是主角, 令你的双眼“看不过来”,这样的课几乎无法用文字记录。
午休时分,刚走完20多间教室的崔其升校长跟我们小叙,得知他进教室也是用眼睛“看”——看谁?不看老师看学生。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投入程度,看学生的兴奋劲儿!
那是怎样一个场面啊!走进教室,可能你一眼看不到老师,因为在黑板前说话的十有八九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全班同学都围着他,刚一说完,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一个学生接着说。学生抢着说的情景此起彼伏,等听到有人在提醒,在质疑,在强调,在补充,在布置下一个环节时,才知道那个人是老师——或是代替老师的课代表!
三面黑板,没有讲台,课桌按小组拼放在一起,中央是一大盆彩色粉笔。在老师的安排下,学生时而在黑板上板书、演算,时而聚在黑板前听同学讲解、表演,时而在座位上自习、研讨。以前坐得整整齐齐,腰杆笔直地听讲的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几乎可以自由走动,但却神情专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体很自由——或站,或坐,或蹲,或倚,或不声不响,或大喊大叫——但神经却很紧绷,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步伐移动,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感觉时间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自己学习,自己讨论,自己讲解,自己质疑答疑,自己展示,自己欣赏,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学生如此高的自主性和投入度,加之整个课堂在教师引领下的高强度、高密度和高流畅性,令人完全可以想见课堂的高效率。就像一位学生对我说的那样,课堂上学的知识“擦都擦不掉”!
还需要什么作业呢?还需要搞什么题海战术呢?还需要什么死记硬背呢?哪里还有什么满堂灌!
在杜郎口中学,孩子们一张张纯净而专注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自主、自在、自信、自然、自由地学习。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你想让他们成绩不好都难啊。何况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受益的远不止于学习!
可这一切都是怎样实现的呢?!玄机究竟在哪里?自主、合作、探究在这里不是生涩的点缀,而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形态,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2}
谢金国,杜郎口所在茌平县的教育局老领导,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早年的特级教师,对基础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务实且有思想,是当地最了解杜郎口教改的人。在我们的整个采访中,有幸得到他全程的专业指导。
老谢把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概括为三点:一是“10+35”,即老师只能讲1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第二是分组合作,以小组方式组织教学;三是杜郎口中学独创的“预习、展示、反馈”3种课型。3种课型都占用正式课时,分别以自学、交流提高、总结检查为主要任务,用时或长或短,前后环环相扣。
老谢的这个概括为我拨开了云雾,我感觉杜郎口中学课堂的核心特征逐渐清晰起来。
那节初一年级的语文课,任务是复习文言文《幼时记趣》,各小组的学生先把分配给本组的句子抄到黑板上,先小组内部交流讲解,然后由每组的两三个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内容包括重点字词释义和全句翻译,以及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一旦讲解中出现了错误,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纠正,老师则在一旁强调、补充。
有意思的是,他们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语言非常生动。除了说作者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外,有说作者幼稚可笑的,有说作者聪明,“可以自己给自己找乐”的,有说作者“能够把自己跟大自然协调起来”的。他们都是对着自己身边的同学说,或朝着全班同学说,非常投入和卖力,没有半点做作。有个女孩邀约同伴唱起了《童年》,虽然唱得不太顺当,却博得大家一片掌声。
我已然被这堂课吸引了,但陪同的高老师却不太满意,说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放开,毕竟初一学生还只上了20多天课,有些学生还不够大胆主动。而这显然是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才能看出来的。
那节在报告厅上的初三化学课,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复习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点问答;然后分组到黑板前讲题,都是学生自己讲;然后让给学生到任意黑板前去回味巩固。之后老师抽查原题,最后再出新题让全班同学做,交换对答案。
而在一节地理课上,由于任课教师有校外任务,课代表带领全班同学滴水不漏地完成了10多个环节的复习内容,其中自然少不了分组展示,各组学生向大家讲解本组分配到的内容。该班的一个男孩对我说,他很羡慕地理课代表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他是数学课代表!
第二天下午,我们随崔校长来到淄博的齐鲁杜郎口实验学校,那里有五年级(五四学制)、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对于初次接触这种课堂的我来说,很难看出那里的课与杜郎口中学有什么不一样。
在初二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们分小组在黑板前手拿课本表演“历史剧”,事先没有专门排练,虽然“暴君”不像暴君,“贤臣”不像贤臣,但孩子们演得很欢喜,每组最后一位同学向大家提问所演内容的知识点,让大家抢答。老师在最后还要给全班巩固知识点,估计这节课下来,该记住的也都记住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堂课孩子们都在抢着说,特别是在回答某朝代“为何覆灭时”,一个个振振有词,还能用书上没有的词汇,就好像自己亲眼目睹了历史一般。
最有悬念的也许就是英语课了。五年级的英语课用“喊声震天”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如果说分组做对话练习没有什么特别的话,他们的预习课就很有特点了。老师让孩子们分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把新课的重点写出来,有的写的是本课的新短语,有的写的是本课的过去分词,有的写的是重点句子,然后由学生带着大家读,非常卖力地读。之后就是大家争先恐后地领读课文,孩子们听得很仔细,谁领读错了,马上有人指正,并让大家跟着他读。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听到杜郎口中学本部的英语课,因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重点与中学有所不同。最遗憾的还是未能连续、完整地听完一个单元的预习、展示和反馈课。不过,冥冥中,我似乎感到我就要把捉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与其他所有课堂的最大不同了。

{3}
一节新课在杜郎口中学应该怎样上?简单说来,似乎是先让学生分组自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任务,让各组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总结巩固,查漏补缺,检测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对目标的全面达成。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把直接讲解的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学、互学,交流、展示。而卸下了“说”的重负的老师,时刻“穿行在教室里”,眼睛和耳朵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发现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全班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承担责任。
就是这样的课堂!完全不同的课堂!而确保它实现的究竟是什么?
反复琢磨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我感到有四大突破性的要素使这样一种课堂获得了稳定的特征。这四大突破性要素是:“10+35”、分组、自学和展示。这四大要素,每一样都是在我们常见的课堂中没有的。有的即便大家并不陌生,如分组,但大多还是点缀性质,没有成为基本的课堂组织形态。
在这四大要素中,“自学”和“展示”又是其中的双核。因为“10+35”的时间限定,以及“分组”合作的组织方式,都属于“形式”,属于“有着实质重要性的形式”,它们都是为学生的“自学”和“展示”服务的。虽然有 “预习” 、“展示”、“反馈” 3种课型的划分,但它体现的是只不过课堂的不同任务,贯穿其中的是“自学”和“展示”。
如果一定要用简洁的文字为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变革概括的话,“自学展示”或许是一个选择。正是“自学展示”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率三大问题,并使得学生的两大核心能力得到了重点发展:学习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正是借着“自学展示”,杜郎口中学与以往的课堂彻底告别了。
这难道就是杜郎口中学课堂变革的玄机?

{4}
在“自学”和“展示”这缺一不可的双核中,哪一个是杜郎口中学的原创?
答案似乎只能是“展示”。
回顾我国的教育实验史,以自学为基础的课堂改革并不鲜见。如40多年前就出现了 “自学辅导法”,它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在吸收、借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和实验研究而创立出来的”。它的原则是“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分为“启、读、练、知、结”五步,要求在一堂课内完成。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以及学习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对我国教育方法改革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而杜郎口中学课堂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对自学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在对“展示”的价值的充分挖掘。我学,故我示!展示是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所创表达出来,无论什么形式:讲解、解题、领读、表演、演示,以及学生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展示是强化所学,也是提升所学,更是学生互教互学;学生在展示中学习,更在自由的展示中成长: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交往能力,无论是探究还是审美,无论是自信心还是勇气!
没有任何学校的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如此广阔、自由的展示空间!而“展示”二字,自然成为所有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老师最陌生的一个词。
但杜郎口中学的自学也是具有独创性的!
因为杜郎口中学的自学是“群体自学”,而不是单个学生的自学。如果说“自学辅导法”也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在家里由家长对孩子一对一进行的话,那么,杜郎口中学的“自学”,则是为课堂群体教学量身定做的!它充分挖掘了课堂上几十个学生的“集群价值”。它让“课堂上一个孩子只能分到几十分之一个老师”的说法彻底失去了意义。
凭借着独特的“自学”和“展示”,杜郎口中学改写了课堂的历史!

{5}
谜团即将解开。
坐在从淄博回茌平的车上,坐在从聊城回北京的火车里,我脑中浮现的是一张张学生的嘴——他们在自由地说啊,说啊,说啊。课堂真的是他们的了。那个得意地嚷着给男生讲题的女生,还有那个羡慕地理课代表代行老师职权的男生,那个在英语课上纠正同学发音的孩子,那些在历史课上快乐的“暴君”和“贤臣”,所有那些在黑板面前侃侃而谈的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似乎都在告诉我,他们解放了,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是时间的真正主人,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突然明白,一切都来自“说的解放”!正是让学生们“说”,才有了“展示”;正是让他们“说”,才有了非单个学生可以完成的“群体自学”。而让学生们“说”,岂不就是崔其升迈出的第一步?他命令老师一句话不说,他要实行“0+45”,虽有矫枉过正之嫌,但就是从“0+45”开始,崔其升便与所有传统课堂决裂了,他彻底瓦解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颠覆了课堂的权力结构,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课堂时代!
试问哪里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说得多,比老师还多?哪里的学生能有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多,还没有家庭作业?正是通过“说的解放”,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现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成为所有人充分互动、相互感召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得到准确回归,学生的学习天性和主体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实现。
我学,故我说。崔其升通过解放学生的嘴,解放了学生的眼、耳、手、脚,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解放了学生的脑和心,解放了他们的学习。解放了他们的学习,也就让他们成为了自己。而崔其升通过解放学生,也解放了学校的教师和他自己。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在鲁西平原一所农村初中的课堂里找到了。全中国都应该感谢这位不喝酒的山东大汉。

{6}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变革,以独特的“自学”和“展示”为双核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课堂平台,把中国的课堂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课题。
我们的很多词汇都将被扔进字纸篓:让学生认真“听讲”显然只适用于传统的课堂,取而代之的是在课堂上好好“学习”;“教材”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提法,应该以“课堂学习资源”来代替它;甚至“教学”二字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它预设了“教”与“学”的二元对立,今后应该用“课堂学习组织”来取而代之。我们说某个老师“教学能力强”,其实不正是说他的 “课堂学习组织”能力强吗?“教学论”似乎应该演变为“课堂学习组织学”;甚至“教育”这个概念也应该以学习来定义——教育就是对学习的促进。
现有的任何流行理论和理念都无法完全解释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变革。从实践中萌芽并仍在发展的杜郎口中学课堂,期待着全新的思想与理论的诞生。
我们要大力研究学生集群条件下自学的最佳模式,研究“说”、“表达”、“展示”、“交流”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研究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我们要在“自学”和“展示”搭建的新平台上去研究各个学科的教学,使各学科的教学更加体现本学科的专业特性;要花大力气研究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它们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和互动;要探索各种互动学习方式,使老师对课堂的组织更加专业,更有效率;还要探索这种全新课堂的评价方式,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甚至还要在这个新的课堂平台之上研究教育技术。它还为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尽快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与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主人。
多么希望有一天,全中国的教师在通往教室的路上,心里想的不是这节课该怎么“讲”,而是怎样更好地让学生“学”;多么希望有一天,全中国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大胆说话,绽放出自主、自在、自信、自然、自由地学习的“表情”。那一天,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天下的父母,通过解放学生的学习,解放了自己……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程改革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