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交往心理>>正文内容

人际交往中的“登门槛效应”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伊索寓言》里面有一则《石头汤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人际交往中的“登门槛效应”。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的厨房讨饭。“滚开!”厨娘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厨娘认为这不太麻烦,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到路边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到锅里。最后,这个可怜人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不得不说,这个人实在很聪明,而这聪明就体现在他提要求的时候很会掌握分寸,如果一开始他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个效应:

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立一块“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实验者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率仅为17%;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们先请求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立牌要求,接受率竟然达到了55%。

对于这个结果,心理学家给出了分析:一般来说,人们会拒绝一些难以做到的或者是违反自己意愿的要求,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人们一旦对于某个微小的要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很有可能会同意这个要求。对于第二个居民区的居民来说,当他同意了第一个请求后,便会产生一种认识,即“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的”。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更大的要求,就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持他继续做出更多的帮助。

不言而喻,第二个居民区的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他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并且大多数人同意了这个小要求,为了自己给他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当后来再对他们提出大要求时,他们更容易同意;而第一个居民区同意率之所以不足20%,是因为之前没有对他们提出一个小的容易接受的要求,而是直接对他们提出大要求。

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是这样。当你在寻求他人帮助时,倘若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就极易遭到拒绝,反之若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对方同意后再逐渐地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的。

比如,你想约一个朋友陪你去逛街,朋友很可能会犹豫,但如果你懂得运用“登门槛效应”,可以先对他说“中午一起吃个饭吧”,只要你们一起坐下来吃饭,那接下来是看电影还是逛街就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德育|教育|心理|不详|交往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