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试论政治课教学活动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活动,是个体借以与客体进行相互作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①。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形式,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途径。有学者认为,活动有微观、宏观之分。微观层面上的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活动两种类型,宏观层面上的活动包括学校学习、劳动、日常生活、游戏、交往等形式②。政治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政治课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体性作些探析,以期找出一些规律,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

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以表现其潜能,发展其个性的基本形式。

当前,中学生在政治课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我认为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较高的自觉性与创造性的偏弱之间的不和谐

重点高中,一般都有良好的校风积淀,在良好的校风熏陶下,学生纪律方面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相对较高。由于良好的学风影响,学生在潜意识中追求知识欲望强,往往驱动着自己在知识水平上的提高,这既是适应环境的需要,也是发展自身的要求,这种潜在的自觉性往往与外显的主动性统一,联接着他们的意志和行为,这种自觉的精神,往往会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达到知与行,悟与修,想与做的统一,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但传统教育观的积淀,应试教育的弥漫,社会舆论的强有力,重点

高中的教育导向往往偏重于确保升学率,重点高中学生在意识中往往自

觉或不自觉地把考取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忽略了,不可避免地在活动中出现一些看似正常实是有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这种不和谐的表现形式如:

1、重知识性的活动,轻实践性的活动

2、重应用性的实践,轻探索性的实践

3、求同思维众,求异思维寡;

4、应试活动参与者众,创新性活动参与者少。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合作意识的滞后之间的不协调

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时代的必然,重点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的厚积和信息接受的速度快,加之群体的灵性,往往善于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往往珍惜参与的机会,有利于个体活力的提高,个体意识的增强。但在主体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的同时,往往忽略主体间的合作,看不到群体的存在,意识不到通过主体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群体的目标。表现为:

、重视个体的目标,疏忽群体的共同目标;

2、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冲突;

3、重视个人参与活动,忽略群体活动。

三、结论:

政治课学习活动中自主意识的提高,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它对于建立正常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建设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共享经验,弘扬个体的主体性;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意识的不足,会影响学生活动中的更大发展,因此,必须在活动中更新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当前,学生学习活动中依赖性过强,自主性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需要我们在活动中加以引导,加以矫正,加以培养。我认为,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必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在政治课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

一、教育观念,是自主学习中能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灌输、约束。甲骨文中的“教”字,是成人执鞭立于儿童之旁,以防儿童作恶。《说文解字》中“教”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作用概括为“传道 、授业、解惑也。”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尚存的应试教育模式等在观念上也同出一辙,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学中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这样的教育理念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无怪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宇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育一直把学生变成念死书的人。

我们审视过去,不能不感觉到传统教育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我们更应着眼于末来。“教育的首要作用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④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时,信息时代呼唤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呼唤着教育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转变教育观念就显得尤为紧迫。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应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唯有主体性得到弘扬,方可为个体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那么,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转变哪些观念呢? 我认为必须着重转变四大观念:

1、目标观念

在活动中,抓住自主性所具有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质,融合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上,作为每一次活动的基本目标定位,并根据不同活动的类型,再确立每次活动的主导目标。

2、过程观念

自主性的培养,改变的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注重每一个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并检查每一环节的推进情况,及时发现不足,加以矫正。

3、激励观念

自主性的培养过程,由于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在动机上激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努力终会成功。激励他们在行为上迎着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在目标上进行调节,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激励是最强有力的激励。

4、持久观念

自主性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它体现在每一个活动中,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其它一些教育思想的转变:

1、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2、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

3、从练习性向启发性转变;

4、从苦学向巧学转变;

5、从纯理论性向理论实践结合型转变;

6、从接受性向创造性转变;

二、教育过程,是自主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核心

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营造情感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教学结构,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1、情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桥梁

教学,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中蕴含着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据有关机构对教师素质调查发现,无论学生、家长、教师都认为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几条中都有一条“热爱学生”,正是热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才会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而课堂中师生情感的沟通,无疑会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与教师在情感发生共鸣时,往往是智力上,行为上能达到最佳状态。据笔者调查分析,在这样的状态下,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特点:

(1)、踊跃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2)、课堂信息传输流畅,碰撞频率高;

(3)、个体潜力发挥超常,群体思维活跃;

(4)、知识演绎能力强,内化速度快,创新思维出现频率高。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得好:“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 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空虚。”教育活动正是师生心灵上的沟通,才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扫除了情感上的障碍,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2、教学的民主,营造着主体参与的氛围

弗洛姆针对缺乏主体性的人说:“许多人在开始生活之前就已经死去。”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权威形象,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意志,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无形中,课堂成了教师主宰的场所,要改变这种漠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思想,我觉得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师生之间以平等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营造民主氛围时,我觉得应注意几条原则:

(1)、平等的原则。这是营造民主氛围的起点, 也是良好氛围持久的保证。

(2)、全员参与的原则。这是营造民主氛围的着眼点, 没有全体学生的发展,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3)、差异性原则。这是营造民主氛围的保障。课堂上, 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准,学生参与的频率,课堂参与的质量肯定会有差异,我们要在评价标准上打破统一性,只要学生在原先的水准上有所提高,就是发展。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带动群体参与课堂教学。

(4)、激励的原则,这是良好氛围形成的动力。 在讨论或参与的过程中,鼓励为主,即便是错误,也尽量回避批评,设身处地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3、教学结构,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一大革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授课制被异化,表现在:教学上系统化、规范化、计划性有余,而变化不足,往往形成僵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上缺乏开放性、动态性、墨守成规,阻碍着教学与时代的相适应。我觉得,改变这种状态,必须适度改变这种教学结构:

(1)、教学的内容结构上,稳中求变

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恒定性,往往使学生与教师无法进行新的选择,这样的结果,一是教师以知识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学生难以与教师平等的对话,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影响了师生在人格上的互染;二是制约了对新知识的吸纳,教学在起点上就落伍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因为教材的滞后性带来学生事实上知识的落伍,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在保持稳定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基础上,开放式地吸纳新知识,弥补教学内容结构上的不适,可通过必修课、活动课加以补充,在动态中海纳百川,而不是以有名无实的形式加以点缀,而要达到自主学习的绩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的时空结构上,动态中求平衡。

应试教育模式下,时空结构揉合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缺乏动态性、开放性,建构适应素质教育模式的时空结构,必须树立动态的时空观。

时间、空间既是恒定的,又是变化的。教育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每一个单元的时间如何使用,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对象而定,有时可完全由学生独立支配;有时可师生共同支配;有时则可完全由教师使用,不能总墨守时间必须由教师支配,一定时间必须全体学生完成一定的内容,而必须视内容的难易,学生的接受水平等加以确定,要因材用时,一句话,学生是时间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

在教育的空间结构上,我们往往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性,规范性。其结果,一方面,学校教育越来越与社会阻隔,教育越来越脱离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班级空间缺乏变换性,影响了因材施教。我认为,教育的空间应有适当的调控,比如现在一些学校探索的分层次教学,小组教学,社会实践等,都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空间,也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弥补了原有教学空间一成不变的弊端,使教学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目标。

总之,“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⑤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达到“不教”的目的,这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①②③丁念金《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机制初探》 《教育理论与实践》 99年第三期

④、《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⑤、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