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课改课堂>>正文内容

启东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为了积极推进和落实普通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认真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和教学质量,结合我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现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领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高中政治教师要通过研读国家、省、市的有关课程改革文件,以及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了解并认同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从而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定准位、起好调,这是进行本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点。

1.深刻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就课程的核心价值来说,它是一门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就课程的能力目标来说,它是一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一门课程;就课程的培养目标来说,它是一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在学科系统和德育系统中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人文和社会学习领域中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一门重要学科;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

3.学习并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理念

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内容,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的教育。教学要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但要注意按照高中学生的实际,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⑵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就是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它要求教师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教学要贴近高中学生思想实际,注重释疑解惑、因势利导,生动形象,润物无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⑶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组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点。教学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用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⑷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尤其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学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

形式上不能囿于课堂,内容上不能囿于教科书,要注意利用家长、学校和社会力量完成教学目标,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⑸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重建课程评价机制,强调评价的目的既是为了选拔,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要探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二、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为本试用必修教材,并积极准备开设选修课程

1.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课程标准为标准把握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旧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的“怪圈”。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只有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根据、为根本要求,才能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是如何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意义上表达、呈现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并借助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提示与建议”,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的要求,恰当处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

如,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有关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是“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这一原则本身有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审视坚持这一原则的价值意义;课程标准提供的“提示与建议”是:“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这是建议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分配方案的设计过程,能够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理论知识,提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教材内容涉及到:概念6个:①效率 ②公平 ③效率优先 ④兼顾公平 ⑤初次分配 ⑥再分配;原理观点2个: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探究活动4个,辅助文1则,综合探究(讲究效率,维护公平)1课。建议教学使用2个课时。

把握教材上的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如果不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目标为根据――把教学内容限定为重点要求学生学习“什么是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现行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三个主要问题上,并以此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展开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完,全部剖析透、深,清,甚至再补充分析新教材虽涉及到但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概念的具体内容,恐怕很难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2个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

再以“国家收入的分配”的教学为例。旧课标和旧教材在讲授这个内容时涉及“国民收入的分配用于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财政的概念,预算的概念,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包括的方面,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增加财政收入,财政的巨大作用”等三框内容,需要3课时,也必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概念和原理。

同样讲授“国家收入的分配”,新课标规定的内容目标是要求学生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根据课标的这一规定,新教材把有关教学内容缩为了两框内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教学时就要注意控制这个内容的教学总量和学习要求:减少学时,只需2课时;减少内容,学生只要重点掌握“什么是财政,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内容及其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就可以了。至于教材上的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概念等,并不需要详细分析,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只要知道会用就行了。教学的侧重点在于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再现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的事实,并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事实中所体现的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和具体作用的评议――归纳提升,理解相应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学材”,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要求有了十分重大的改变:

重视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或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归纳抽象为理论问题的学习能力;

不拘泥于知识的理论体系,突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核心概念。对于一些非核心概念,采用了描述性语言,不再下严格的本质定义,甚至不下定义,学生只要拿来能用即可;重视将抽象理论具体化,重视理论问题的“生活化”表达,力求淡化纯理论的分析和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要求。

重视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追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和达成,等等。

面对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如何认识本课程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等理论知识,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以达成完整的课程目标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要在深入学习研究新课标,并作为根本规范的基础上,指导新教材的研究、使用,提高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哪些放在了必修模块,有哪些放到了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服从并服务于本学科的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主要概念等知识作载体来支撑的;相关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理论逻辑结构。

其次,重视从总体上控制理论知识的学习总量,给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创造条件。要分析必修课教材删减了哪些过于深难的内容,必修课教材中有哪些仅供学生自由选学的内容、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中不能认为和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在面向全班学生开展必修课教学时,不应该随意地把删除的内容再补回来;不能轻易地把降下来的难度再按旧教材的要求提上去,明确定位每个知识点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于新教材超越课标最低要求的知识、教学中认为需要补充的一些课标中不作要求的知识,要适当关注,分层要求:第一要保证全体学生学好四个必修模块中课标规定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要求的内容,这是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广度的前提条件。第二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加多内容、加大难度。既要适度,又要着眼于指导学生自己通过探究习得,更不宜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所以,灵活处理教材的内容,要依据课标规定不能超越学生的承受能力。

再次,要走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忽视或淡化理论知识学习要求的误区。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课程目标。不能因为新课程的学科知识仅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的理论支撑,不能因为新课程不再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构建课程内容,就误以为新课程完全降低了或淡化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恰恰相反,新课程的理论知识突出了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时代性,更强调了基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更强调了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如经济生活教材上的综合探究课,看似实践活动课,仍然蕴含有基本的理论知识需要在教学中强化,不能不讲,不能不学。当然,我们也不能象传统教学一样一味强调知识的理论体系,单纯地就概念讲概念,从纯粹的理论分析到理论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有关原理观点,盲目地增加难度,搞题海战术,这样做,将来很难适应学业考试改革趋势――考查能力、突出运用的要求。

3.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选课指导小组或课题研究组,开展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设的研究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结构,适应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如何与必修课合理搭配、有序地安排,如何指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如何发挥本学科教学的优势和特长张显本学科的课程吸引力,既突出本校政治组和各位老师的教学特色,又能满足学生形成有个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修习计划的需要。各校政治组需三年统筹安排,早做准备,创设条件,尽可能早地开设选修Ⅰ;多做准备,展示特色,尽可能多地开设选修Ⅱ,满足学生选修思想政治课程的需要。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整体设置,我们的建议是:

高一高二高三

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

每周2学时,共36学时必修每周2学时,选修每周2学时,共72学时必修每周2学时,选修每周2学时,共72学时必修每周2学时,选修每周2学时,共72学时每周4学时,共72学时每周4学时,共72学时

必修:

经济生活必修:政治生活必修:文化生活必修: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高考备考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照课标要求,高一和高二每个学期开一门必修课,每周2学时,每个模块的总学时均为36学时。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选修学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一种反映。着眼于学生的需要,政治教师要鼓励和提倡更多学生在获得毕业最低要求学分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选修更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课程(包括选修I和选修Ⅱ),获得更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学分。按照高一学生的学习实际,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开设选修课,每周2学时,每个模块的总学时为36学时。

三、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高中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倡导的两种基本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教材是学材的理念下,围绕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这一课改的大方向,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做法,放下架子,学会向学生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激发、保护和保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热情和信心,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突破的关键,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重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内容活动化教学的成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教师要精心研究并进行活动教学的优化设计:内容上――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活动,做到恰到好处;方式上――让尽可能多的甚至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到恰如其分;时机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奋点展开活动,宜探究时就探究,做到恰逢其时,在学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⑵遵循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教学的程序要求:活动前――内容目标明确,有要求(如早布置小课题长作业)、师生均要早准备;活动中――时间有保障,学生能感受、能体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展示充分;活动后――有总结、有提升。这样才能达到活动教学的目标――既致力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注重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归纳、理解掌握。

⑶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无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学生形式上的所谓探究活动,有活动无内容,“走过场”;二是不从教学实际出发,刻意地单纯地追求活动的次数,为活动而活动,讲“热闹”。这两种倾向都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这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的曲解。

2.强化实践环节,由传统的“课堂加考试”构成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由教室、社会实践活动组成的“开放式教学或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各模块的理论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观点、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有用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有性质和特殊定位,也决定了要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当代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课本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机结合。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只有将更多学生所关注的、富有生活气息、更加鲜活的题材纳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才更加有利于促进和提升我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动开发和整合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多种课程资源,坚持不懈,注重积累

1.合理整合和有效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等现有教学资源

⑴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注重师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激励、肯定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和思考。

⑵注意将教科书与其它的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支撑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网络信息、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参观、调查、访谈、时事政策、党团活动、班级活动、学校特色等。我们要善于把身边的资源(如基于网络的信息、见多识广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纪念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与学校的资源一起,发挥取长补短的互补作用,使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资源得到大大拓展。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决定我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特色、高质量的优势和强项。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要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寻求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尚不足的学校也可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加以利用。

⑶理性地选用教辅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辅资料作为师生经常利用的一种学习资源,政治教师一定要做好教辅的筛选和对学生学习使用的指导,要坚决抵制各种粗制滥造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劣质教辅。当前尤其要注意,教师把握教学要求的最重要标准是课标,不能以习题集等教辅资料为依据。

2.根据本市本校的教学实际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利用教科书这个最主要的教学资源的同时,研究如何按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开发出体现本市本校特色的本学科的课程资源。

选修Ⅱ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应该更具个性和弹性。高中政治教师可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自主开发,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与其它学校的政治教师联合开发,共同收集。尽管目前开设有一定难度,但不能为了应试需要,将选修Ⅱ变为变相的加课时或者变相的补课。

五、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制定本学科学分认定的最佳方案

1.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综合评价

从教、学、评(考)的实际出发,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价值应追求学生思想政治的高素质和学业成绩的高分数的双赢,这就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不仅考察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强调创新多种新颖、活泼、可操作的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重视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既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

2.重视过程评价,搞好学分认定,发挥校内评价考试的作用

⑴充分发挥校内评价考试的真正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认定学生每个模块的真实学习水平。

⑵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各模块学分认定具体操作方案的研究。所制定的方案,一要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的精神,切合本校实际、便于操作;二要坚持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三要注意运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的过程评价。以下学分认定方案仅供参考。

类别评价项目和要求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过程性

评价①出勤情况 ②课堂表现(如问题提出与回答、讨论与辩论、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 ③作业 ④平时测试成绩(如闭卷纸笔测验、口试、开放性考试等) ⑤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时事政策学习、法律知识竞赛三类活动的表现与成绩  ⑥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及结果  ⑦其它学习档案袋记录等。政治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完成①平时观察并记录 ②查看每单元或每课作业、测试成绩记录及分析 ③查看并统计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义工服务的方案及成果的记录  ④查看并统计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记录及学习成果的展示等。各项目按权重折算为一定分数或等级

终结性

考试试题的形式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试题的知识范围和难度遵循课标要求,不拔高,也不降低,以有关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为主。学业水平测试。政治教师闭卷纸笔测验方式为主;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试卷原始得分

学分认定方案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应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业终结性考试成绩为主。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合理确定每部分的权重。学校学分认定小组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为一定等级。确认学生每个模块的最终学分

六、改进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实施课题带动策略,促进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要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方式,着眼于解决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本课程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加快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最终为我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1.强化校本教研,重视行动研究

新课程的内容大量更新,新课程试验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学校内部的年级集体备课和科研活动,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校本教研要围绕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个大目标开展工作。

首先,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以教学设计的集体研究为切入口,保证高一思想政治新课程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安排合理,使每一位政治教师研有所得,切忌把集体备课只停留在统一教学进度、研究训练习题的水平上;要遵循集体设计—→实施—→研讨反思—→再设计—→…的教研方式,把基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课例研讨活动制度化;要强调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强调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为了每一位老师的发展而评价。

其次,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组的建设。把高中思想政治组建成学习型组织,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都要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化外在理念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新课标、新教材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本学科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2.加强教研活动,推动新课程教学在全市范围内的交流和发展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学实施离不开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要求我们改进和完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首先,要转变观念,把专业引领作为目前教研工作的重点。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对教研活动的需求,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从各自面对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用先进的课改理论和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新课程的教学建议,指导新课程的具体教学。

其次,要努力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如,深入课堂,注意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探求、实验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发掘体现新理念新要求的教学案例,通过课改成果多形式的展示机制,注重用教学案例积极探索合乎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的新教法新学法,提升新课程的整体实施水平。再如,针对目前新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资源不足和开发利用不够的实际,注意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和资源库的建设,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研中心组在组织、共享教学资源的优势作用。

3、扎实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的课题研究,引领和推进新课程的实验教学。

⑴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研究意识,改变新课程教学只是忠实地讲授新教材的片面认识。新课程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正确解决离不开教育科学的支持。一切教学工作都可以视为科研工作,都可以且应该当作科研工作来做,以便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发现的各种教育教学难题,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否则,新课程就可能没有新面貌。

⑵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确立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新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组,注重基于问题、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以解决普遍性的大问题小专题为主。研究的课题要忌“空”。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推进实验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展示、推广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让更多同伴分享经验,分担困惑。通过新课程课题研究,锻造一批走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前列的骨干政治教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