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课程改革>> 课改课堂>>正文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1.深入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研读新课标是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必要环节。

1)要通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全面了解其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贯穿于《课标》各部分的主线和灵魂,其它各部分内容是基本理念的具体化。

2)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课标》结合起来研读。

3)要把新课标与旧课标进行分析比较。

4)要把新课标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比较。

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各地级市、县或区、学校可定期组织多形式的新课标学习报告会和研讨会及其他有关活动,使新课标的内容及其理念逐步地深入广大教师心中,使广大的政治教师确立新的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文化的共建者。

   2.明确课程性质,准确把握目标定位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反映课程性质的要求。课程目标决定着学生努力的方向。

第一、要明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第二、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目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具体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要明确三个目标各自的内容,同时要明确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知识目标是基础,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方能立足和发展,才有可能获得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才能以此为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能力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此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其它两个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与感受,它贯穿于前两个目标之中。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时,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目标的实现。

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所决定,在实现上述各类目标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理解课程设计思路,系统把握课程标准

第一、 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分别设置三个模块,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的模块。这四个模块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必修部分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2)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3)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4)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共12个学分,设六个课程模块:

(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2)经济学常识;

(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科学思维常识;

(5)生活中法律常识;

(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以上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第二、 系统把握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科学思维、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需要我们去熟识。新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有待我们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必修课程对学生来讲具有强制性,是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必修课程的内容及结构与选修课程的内容及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其要求也不同。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设好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值得我们去研究。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一个知识和活动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去处理。加强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要求青年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他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在课程标准中强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

  二教学实施建议

1.合理安排课程

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保证。

建议高一到高二每个学期开一门必修课,每周2学时,总学时36学时。同时对应开设一门选修课,每周2学时,总课时36学时。例如高一第一学期开设《经济生活》(必修),同时相对应开设选修课《经济学常识》

高三第一学期开设2门选修课,上半学期一门,每周4学时,总课时36学时;下半学期一门,每周4学时,总课时36学时

高三下学期每周4学时,用作高考备考。

2. 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和制定三年课程修习计划。 鼓励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3.教研走向校本

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操作者,而教师业务水平和科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科研工作。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教学研究。

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教研促教学质量提高的观点。

要确立以实践性研究为主的教研方向。实践性研究是指研究者从自己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选择研究的课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把科学研究过程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把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统一起来,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不仅相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而且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也要加强交流,拓宽视野,互相启迪,互相促进。

4.寓新理念于课堂教学中

第一、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坚持“三维”的目标。

“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但作为思想政治课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同时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学生资源(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资源、环境和情景、网络、多媒体与CAI课件等。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时事政策、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

第三、课堂练习强调要突出创新性、发散性、研究性、迁移性、践行性、体验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培养查找、获取、选择、提取、筛选、吸收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第四、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交往、交流、沟通、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具体方式有研究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和谐合作式、综合活动式等等。

研究式

研究式学习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

讨论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式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协作式

小组协作式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小组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和谐合作式

它是将课堂变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场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互相提问、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平等合作。

●综合活动式

综合活动式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把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第六、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第七、教学的组织和控制方式从完全由教师调控转向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控制。

我们主张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时间大部分交由学生享用和控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

第八、由单一媒体到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直观形象、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广泛开发教学资源,促进生生、师生互动。

三、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达到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一) 评价原则: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课程评价必须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首位。而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课程评价既要坚持目标多元化的原则,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更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评价方式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和教育的效果。新的课程评价,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等都应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学互评,可以使学生互相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同时也发挥了集体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给予鼓励。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全面、真实,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学发展的功能。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给学生以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使评价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为此,一方面,要尊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差异,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提高能力。另方面,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收集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析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等能力)都要用发展的眼光、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地肯定,客观的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传统的教学评价,着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特别是一些所谓客观性的试题,如选择题,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无任何要求。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方法、推理过程、知识的运用等,这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都被摒弃于评价之外。这种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忽略,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碍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学业的完成,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各种能力的提高,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因此课程评价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评价过程要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学习、成长的各阶段入手,综观全过程,要着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行为的变化。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各种信息,调整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评价内容:

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1.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可根据各模块对知识目标规定的内容,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具体评价。

2.对能力目标的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注重运用理论的能力的考评,又要强调对创造性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对知识的求知欲的强弱,克服困难的意志,自信心,探索精神等,要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和情感变化的趋势、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观点以及关切程度、参与各项活动的行为表现、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不同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1.成长档案袋评价法。它通过记录和汇集学生成长过程一系列资料展现学生的进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学生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主要是计划的设想、编制。

2)系列作品。学生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创作的各种作品集。

3)学生的反思记录。学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征、自己成长过程的进步、 已经实现的目标等。此外还有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价。通过学生自己的反思,为其成长提供了重要的锲机,培养了学生反思的习惯,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2.活动表现及成果展示。就是把学生在班级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和表现作为评价的内容,把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成果、作品,或某方面的特长拿来展示。通过评价活动,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3.考试。包括结业、升学考试。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形式,我们还应倡导情景测验、辩论等多种形式。

4.自我报告与同伴评价。自我报告通常采取问卷调查或者自我

鉴定,同伴评价是指同学评价。

5. 行为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

四、保障措施

1.请专家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作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要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如:师资培训制度;选修课指导制度;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评价制度。

3.搞好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4.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5.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督导机制。

6.在实施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新课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