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探究法”,是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要讲究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以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实现问题应有的求知、诊断、反馈及激励功能。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45-02 
  培养“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技能缺乏,往往走入误区,其设计的问题缺乏深度,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致使学生学习非常被动。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从这些年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法(即问题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从五个方面提高设计问题的质量。 
  一、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一节高效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等实践状况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更要有针对性,如果偏离教学目标,或提出的是一些通过教师讲解就能领会的问题,那么,尽管教师可能下了不少功夫,也只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的《权利法案》的制定一目,我向学生展示了三幅图和《权利法案》中的部分条文。三幅图分别是:英国议会大厦(附有说明文字)、克伦威尔半身照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示意图,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图片中的议会大厦说明了英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传统?(2)图片中人物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何时完成的,其标志是什么?(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示意图说明了什么?给胜利的掌权者提供了怎样的借鉴?(4)从《权利法案》的条文中可以看出,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扩大了议会的哪些权利?(5)从以上的思考中,你能总结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吗?(6)英国政体的这种政治设计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以上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必要性、内容和作用来展开,注重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思考,踊跃回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新课改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必须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准问题直击教学目标,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益。 
  二、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 
  古人云:“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从学生的兴趣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介绍,或者是跟当今社会有着比较密切联系的历史内容;而那些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比较重要的分析性内容,如事件发生的背景、历史意义、人物评价等等,学生则比较厌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没有而可能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学《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一目,就可以引用一个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来设问:国王为什么不能进(老百姓的屋子)?这体现了《权利法案》的什么特点?这个比喻很形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更能很好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权利法案》王权受限、法律高于王权的特点。 
  我平时就比较留心收集诸如此类的经典语言,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更有趣味,学生更喜欢上历史课。当然,设置有趣味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要想办法通过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 
  三、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 
  在高中历史的平时训练或考试题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平平坦坦”的,而是有梯度、有层次的,大都是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最后还要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或综合。这样做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能由弱到强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考渐入佳境,从而使其得出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答案,从而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益。 
  仍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这一内容为例,其所设各题的难度、梯度如下:第1题只要根据文字说明即可得出的正确答案;第2题利用课本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回答问题;第3题需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解决问题,难度已加大;第4题必须归纳概括历史事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难度再加大;第5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高度综合能力;第6题与现实相联系,没有固定答案。 
  四、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方便学生讨论、探究,教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精心构思,预设好探究方案和结果,以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交流、探讨过程中发现、获取新知识,且防止出现科学性错误。一些学生一看就明白无需探讨的、或根本无法探讨的问题就不要提问,一些学术上仍在争议的还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不必让学生来讨论。 
  例如,教学《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内容,教师提问:什么是福利制度?你怎么认识西方的福利制度?其第一问,学生都知道,无需探讨;而第二问则比较笼统、空泛,不方便学生探讨。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材料转化一下问题:对于一个德国公民来说,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德国前总统约翰斯·劳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依据这个材料,引导学生交流、认识西方福利制度的利与弊。这样,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福利制度,并能归纳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 
  五、设计问题要有联系性 
  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因此,设计问题要多注重时间的纵向联系或空间的横向联系,而不能干巴巴地只是本课本专题内容,以致学生对所学或尚未学到的知识不能上引下连;况且,对诸如通史等“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的选修内容,学生大都比较淡薄,普遍缺乏时间链条,这就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教学目标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强化,使高效课堂大打折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其作必要的相应资料补充。例如,教学选修模块《日本明治维新》,可以补充日本古代史上大化改新的材料,或结合有关战后日本崛起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纵向联系),也可以联系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横向联系)。 
  如何将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得尽善尽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存在的不足,又要及时寻找对策,优化设计问题思路和质量;既要不断探索研究,又要认真总结、反思。这样,才能接近我们孜孜追求的“高效课堂”,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启迪、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设计|历史|问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