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阅读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阅读法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阅读,也是学生涉猎知识,拓展知识面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外,也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法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45-01 
  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究竟运用哪种方法收效最大?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阅读方式,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议几点做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掌握阅读技巧 
  学习某门课程,须事先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学到何种程度,采取什么学习方法;接触某一课,也须先明白学习本课应弄懂哪些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深入全面学习之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1. 读前言,明目标 
  学习新的单元课题之前,指导学生阅读这一单元,这一课的前言即课前引言。以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为例,先引导学生阅读第84页主题探究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正处于特殊生理和心理时期,缺乏社会经验,法制观念淡薄。通过这单元学习法律的有关知识,让他们明确法不可违,应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等方面等责任,学会采取正当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学习第一课时《走近法律》的时候,还要指导学生阅读第85页引言部分的案例,让学生从两个法盲的案例中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发生,从而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地尊严,这样来导入新课。 
  2. 读标题,明结构 
  新授课导入后,往往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熟悉一下路径。这就要重读标题,增强知识的概括能力。例如,讲《走近法律》这一框时,用框架的形式展示出节题、框题和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联系(如表一)。 
  表一 《走近法律》框题结构 
  走近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社会生活中离不开规则 
  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学生从框题的阅读中,可以想到自己身边规则有很多种,从而又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些规则有哪些呢?法律跟这些规则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生活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律?法律又是怎样规范和保护我们的呢? 
  当然,学生读题后并非都能产生以上问题,但总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生发自己的各种疑问。不论学生读题后怎么想,总能起到整体了解当堂内容和读书设疑的作用。为后面的带着疑问去读书、读中释疑作出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课堂疑问,带“疑”阅读 
  带“疑”阅读,是带着问题阅读的深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不少教师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疑”,自行设计疑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阅读,讨论解决,这样才能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动机。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疑”阅读,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寻求知识、探究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要掌握“读三点”技巧,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所谓的“读三点”是指,读易错点,易淆点,模糊点。有时,可能因为教师课堂上的疏漏或者学生知识的缺陷,导致对某一问题存在着错误认识。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带着他们的“错误”观点去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错误,自己澄清观点。有时为了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也有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先掉进去,再自己爬起来。这样做,能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四、课后归纳阅读要点,形成知识记忆网络 
  对于课本中的基本观点、知识要点,这些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因此,在课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归纳知识阅读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记忆网络,这样就更易让学生记忆,提高阅读效果。比如《走近法律》的知识阅读要点可以这样归纳(如表二)。 
  表二 《走近法律》知识要点归纳 
  一、走近法律 
  1.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2)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3)身边的规则有:道德;纪律、规章;法律等。 
  (4)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生活离不开法律 
  (1)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我国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由表二归纳可知: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持的态度,等等。这些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通过对阅读要点的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重点进行阅读就更具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但是,无论何种情况选用何种读法,都必须有目的地读,带着任务读,切忌盲目读、随意读。否则,就难以提高读书效率,获得预期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 
  [2]七年级思想品德(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阅读|学习|学生|法律|知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