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的有效策略探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发展,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老教材对知识的传授学习变为新教材以探究讨论问题去学习知识的转变,这样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思想品德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14-01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线的中学思品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教师如何实现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思品的有效教学呢? 
  一、注重角色的转变,做好教师的引领角色 
  新课程要求我们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于是,有些教师开始迷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教师就是配角。因此,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惟恐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了放任自流的局面,达不到教学目标。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不断完善中取得成功的,新课标也是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满堂灌”,做“演员”,让学生做“观众”,也不能袖手旁观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该是“导演”,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演员”,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师生、师师、生生的合作,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过去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现在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参与者、合作者,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学生从过去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变为现在主动的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二、采取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记得在教学《人类的需要》时,考虑到经过短暂的五一小长假,大家刚刚回到学校学习,于是我巧借学生好奇心提出疑问导入:①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劳动节?②劳动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③如果失去了劳动人类会怎么样?问题以连环炮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多思多想,提出疑问,师生围绕问题探讨,最终得到解答,自然能学好此课。 
  由此,我更深深懂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开启,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提升。 
  又如:在教学八年级《男生女生》第二课时时,老师就引用“早恋苦果”的故事导入新课:一个女生最近吃不香,睡不好,胸闷,最可怕晚上睡觉出现幻觉——夜深时,突然发现女小偷进来,翻箱子把所有衣服拿出来,她忍不住喊抓贼,室友开灯后,原来是虚惊一场,是她失恋了。原因是她初二开始恋爱,男朋友曾提出分手,理由是交往会耽误他的前途,她不肯,现在和男友考到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男友又提出分手,她不肯,赶到男友的学校,室友告诉男友已有女朋友,她如五雷轰顶,呆住了,回到学校,出现此状况,听此故事后,请对早恋谈出看法,经过生生互动讨论,得出:男女同学健康交往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认识到年幼无知危害性,师生揭示课题:早恋苦果。 
  三、注重情景的创设,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问题导学法”首先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代替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公共利益的维护》时,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公私之间》,教师提问,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存在这几层关系?学生回答,两层——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和矛盾冲突。教师过渡,第一层关系我们很好处理,但是面对着二者的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处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经过课后反思,我感到在这样的过渡下,学生很自然就会思考问题老师的问题,带着问题听新课,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四、注重问题的设计,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学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体验,可能有不同看法或质疑,不能打断思维,应鼓励谈出想法,在倾听过程中建立互相信任的情感,而和谐的人际情境会促进更好体验教育情境,培养独立人格,正确引导。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按自己想法出发,把书上的理论化为生活中的感悟,说出真话。从而让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精练,让学生参与观察、比较,还要设问思考,否则思维无法正常展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回答、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新局面。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习|学生|问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