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堂下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作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堂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导学案创设情境、对比设问、故事引入、开展活动和现实功能五个方面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调动、培养、巩固策略。 
  关键词: 新课堂理念 学习兴趣 培养方式 
  一、新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的资料很多,如人物事物图片、影音资料等。如在讲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学生很容易活跃起来,纷纷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 
  二、对比设问,产生兴趣 
  “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可以先从时间上将雅典实行民主的时间和中国进行比较:中国人开始知道“民主”这个词是什么时候?(20世纪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向中国介绍民主和科学时中国人才知道民主的概念)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直到20世纪我们才开始接触并为之奋斗的民主制却早在2500年前的雅典就已经得到了实现,更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在处于21世纪的今天当世界各国大多还在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时候,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却已经实现全民参政的民主。雅典迈向民主的脚步之快、实现民主的程度之高真是令人惊叹。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对雅典民主制有一种新奇感,从而有种探知究竟的欲望,此时教师加以引导:雅典的民主制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当时全民参政的雅典民主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呢?以此引出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同样,在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时,可以通过把雅典的民主和今天的民主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雅典民主的实质。 
  三、故事架桥,激发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公民参政情况时,可以对学生讲解“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这一故事,通过对雅典公民帕帕迪行使公民权利的见闻和遭遇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人民主权的概念和轮番而治的体现,而且可以让学生体味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在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课时可以用“酎金夺爵”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说明汉武帝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如可以用“南门立木”的故事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用“卧薪尝胆”的故事表明越王立志雪耻的决心、用“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刘备爱惜人才最终使其占据西南一席之地等。通过故事架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完成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 
  四、设置活动,培养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步完成自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就学生感兴趣又存在争议的人物或事件组织辩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涉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问题,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人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在就这个问题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大多积极参与但意见不一:有些学生侧重于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肯定,认为他统一六国,结束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应该给予肯定;也有些学生侧重于对秦始皇的批判,认为他残暴,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徭役害得民不聊生,焚书坑儒又严重摧残文化禁锢了思想,因此应对他持否定态度。辩论过程很激烈也出现不少亮点,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又如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涉及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是卖国贼;又有人认为李鸿章只是政令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因此不能说他是卖国贼而应该说清政府是卖国政府;对这些历史上没有定论的人物,学生比较感兴趣,设计讨论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的途径。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 
  五、察往思来,巩固兴趣 
  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就当代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如在讲述经济史时会讲到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罗斯福新政采取各项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我国借鉴“凯恩斯理论”所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培养并逐步增强其利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总之,新课堂理念下要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新课程实验的践行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民主|学习|学生|历史|兴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