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如何上一节有温度的历史课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笔者曾参加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国南北战争》,最终获得初中组一等奖。时间过去许久,现在翻看课件,对当初教学素材的选定仍然有几分“得意”。在艰辛的准备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呢?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活动丰富……思来想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所有教学设计的终极指向是什么呢?——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认知,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心灵认知。教师是媒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历史体悟,建构起与历史的对话。因此,历史课应该是有温度的。下面我具体结合《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选材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为什么选择以林肯演讲作为教学线索 
  网上关于这节课的公开课不计其数,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教学。因此,我必须跳出传统套数,另辟蹊径。经过反复思考与斟酌,选择以林肯演讲作为教学线索展开,共四则演讲节选,分别是1858年6月“裂开的房子”演说、1861年3月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说、1863年葛底斯堡演说和1865年3月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林肯在内战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要讲清楚南北战争自然绕不过林肯,他与内战直接相关。这四则演讲贯穿战争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将背景、过程、结果串联起来。 
  第二,透过演讲,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林肯在战争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演讲、书信等材料,是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史料,价值宝贵。通过呈现林肯在不同时期的演讲,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学生走近林肯,架构起与历史人物的心灵对话,从而体会出林肯人格的魅力与伟大。 
  第三,林肯演讲的感染力强,教师可以运用模拟演说的教学形式,营造历史氛围。林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我们所熟知的《葛底斯堡演说》,思想深刻、感情真挚、语言精练,思想性与文学性兼具。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模拟演讲,激起大家的共鸣。“把国家的创伤包扎起来”——林肯1865年3月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同样令人动容。在教学的最后,模仿这段演讲可以将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对内心产生一种冲击。 
  二、林肯演讲素材的具体运用 
  根据所选择的素材,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三幕:第一幕,“裂开的房子”;第二幕,“伟大的内战”;第三幕,“把国家的创伤包扎起来”。 
  (一)第一幕:“裂开的房子” 
  “‘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这座房子倒塌——但我确实期望它结束分裂的状态。”[1](P96) 
  ——节选自林肯1858年6月的一次演说 
  这篇演说节选也被教材引用,形象而生动。林肯直接指出美国当时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南北分裂,无法回避与遮掩。“要么反对奴隶制的人将制止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展,并使公众相信它正处于最终消灭的过程中;要么拥护奴隶制的人将把它向前推进……”[1](P96—97)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国危险的处境,南北双方剑拔弩张,国家面临崩塌。历史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思考,美国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危险的地步?房子为什么会裂开?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将南北战争的背景教学融入其中。面对危局,美国怎么办?学生几乎一起回答:战争,打败南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引出了林肯的第二则演讲: 
  “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去干预蓄奴州的奴隶制度……政府将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自己不做侵略者,冲突必可避免。……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一定不要成为敌人。”[1](P179、188) 
  ——节选自林肯1861年3月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说 
  林肯在就职演说中所表达的态度与学生的答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林肯主张避免冲突,极力挽留南方。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南方态度坚决,已经宣布脱离联邦。“事情该怎样就怎样吧……或许波托马克河将被从人们的伤口流出的鲜血所染红,宾夕法尼亚州大道将被60英尺血肉模糊的尸体所覆盖,或许最后一丝自由的残痕将从美洲大陆上被一扫而光。南部各州绝不会在亚伯拉罕·林肯就职这样一种侮辱和可耻的事情上屈服的”[2](P108)。1861年2月,南卡罗来纳等七个州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成立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的国家,将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定为首都。在事实上已经分裂的情况下,林肯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材料中我们看到的是真诚,“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又不是摧毁奴隶制”[1](P237)。林肯视统一为国家的最高利益,为此可以做出让步,战争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通过补充性材料的阅读,学生感受到林肯处境的艰难,更体会到他的胸怀与坚韧。 
  (二)第二幕:“伟大的内战” 
  第二幕的主要内容是内战过程的教学,学生易于掌握。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线索,掌握基础知识。但教学是否仅止于此呢?我想到在内战中林肯曾发表了一篇最经典的演说——葛底斯堡演说: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北美大陆)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 
  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1](P277—278) 
  ——节选自林肯1863年11月葛底斯堡演说 
  这篇演说堪称林肯的经典之作,但葛底斯堡战役——美国内战的转折点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到。我觉得有必要进行补充教学。在简要介绍后,让学生诵读这篇演说,体会其中的深意——这场战争的价值何在?它真的伟大吗?思想内涵分析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的提示与引导。根据着重号注释,学生很快想到《独立宣言》及其所确立的美国立国原则——自由、平等。南北战争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使先辈们创立的自由国度完整地延续下去,而不致分崩离析。这段演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意义。《独立宣言》载:“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一切人生来平等,难道这不包括黑人奴隶?《宣言》秉承了立国原则,赋予黑奴权利,使美国社会走向平等,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的“民有、民治、民享”。 
  (三)第三幕:“把国家的创伤包扎起来” 
  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南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美国的危局得以化解,联邦统一得以维护,本课讲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但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该如何处理失败的南方呢?当然,胜者王败者寇的惯常思维占主导,大部分学生认为政府会严惩南方叛乱者。但结果并不是这样。我引用了林肯的第二次就职演说: 
  “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一切人抱宽容态度;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事业,把国家的创伤包扎起来,关怀那些担负起战争重担的人,关怀他们的孤儿寡母。”[1](P309) 
  ——节选自林肯1865年3月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 
  在内战结束后如何处理战败的南方,林肯选择了宽容,释然地拥抱南方。因此,这场战争“向世人展示了战争中一种新的文明和风格:宽容、和解、礼貌与尊重……战争没有在人民心灵上留下创伤和后遗症,而是给社会带来了持久的安定、和睦与繁荣”[3](P36—37)。演讲的使用,无疑超出学生的预计,没有想到林肯政府会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结束战争。 
  通过选用林肯的演讲,学生被深深吸引,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起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历史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同身受。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多尝试,逐渐改变现行的一种偏好于宏大叙事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堂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历史人物的内心,让课堂不再冰冷,而是有温度、有心灵交流。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林肯,朱曾汶译.林肯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卡尔·桑德堡,梁志坚,郑军荣,等译.林肯全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3]郭蕾.美国南北战争之经过、影响教学实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林肯|战争|历史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