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教学研究>> 教改新论>>正文内容

教育国际化与民族精神教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不可阻挡的教育发展趋势。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唯有把推进教育国际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造就具有民族意识的国际型人才,才能继续保持中国教育特色,才能最终振兴中华民族。

一教育国际化是机遇,更是挑战
当今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信息交流的迅速与便捷,国际机构的世界性事务的增多,必然导致国际间面临着更深刻的共同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日益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国际间竞争的加剧,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推动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教育国际化为各国现代教育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等带来了机遇。对于我国来说,教育国际化培养了人们的国际意识,形成了开放型人才的发展观念。引进国外先进、优秀教育思想或经验,促进了我们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更新或转变。吸引国外人员来中国学习、交流、合作,扩大了中国影响,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吸引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也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
但不容忽视也不能否认的是,教育国际化在带来这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教育国际化中的隐性政治目的依旧不可忽视
“国家”,首先是一个政治集团。其政治利益是首要利益。为了维护、加强自己的政治利益(甚至抢占、剥夺别国的政治利益),各国需要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竭力形成自己的优势。教育领域同样是政治利益竞争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重要场所。政治利益、政治需要、政治环境构成教育国际化的首要存在条件。不过,由于世界范围内文明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增长,教育的这种政治目的在表面上显得有些“淡化”。但事实上,教育的政治功能就从来没有消失过。表面上的“淡化”也并不意味着教育政治功能的丧失。只能说教育的政治功能在今天显得更加隐性化。对于当前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这种教育的政治目的与功能只能是被强化,而不是被弱化。英国教育国际化中的政治动机很明显,曾提出“资助海外生的重点是前英国殖民地国家”[1]。美国亨廷顿在《转变中的防卫环境及美国的国家利益》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政治冲突将发生在不同的文明国家与集团之间,建议美国政府在输出经济的同时,必须全方位输出文化教育[1]。美国认为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美国学生的“全球意识”,使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霸主地位。教育国际化被作为外交途径的补充、政治的延续而加以发展,并由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主要控制权。对于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问题。
2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会不可避免的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等产生冲击。假如这种冲击属于正常碰撞、交流,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它作为西方推行“软权力侵略”[1]的文化扩张与文化霸权主义武器,却还没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与警惕。这就是一种和平欢歌下的危险。“教育帝国主义”或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危险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殖民而导致弱势国家民族教育及本土文化被扭曲、牺牲甚至丧失。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在弱势国家固有的“强势文化心态”的支配下,目前主要还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鉴经验,吸取先进思想,引进先进设施等,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不得不用西方国家的知识、技术、观念、思维方法等培养本国所需人才。这就使我国不由自主地处于一种心理上的劣势地位,甚至还可能存在盲目崇拜、盲从心理。如果我们对这种情况缺乏清醒认识与反思,这种潜在的威胁极有可能成为事实,而且是很残酷的事实。
3教育国际化带来的人才与奖金外流所造成的经济发展隐患
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教育国际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一个损失就是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着我们在短时期内根本不可能赶上与超越的优良设备设施、学习工作条件、研究环境等,一部分长期受到国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法熏染的留学人员,自然愿意留在更能实现自己梦想与价值的地方来寻求发展。此外,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交流的重点就已经由援助合作转向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即朝向教育贸易方向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后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留学人员外出费用的大量增加,学成后国家却没有收益的机会,必然造成资金的显著外流。在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知识、人才、资金、经济都是息息相关的要素。各国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本国经济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全球教育:学校变化研究》中写道:“对全球教育的合理理解,常常集中在提高美国的经济实力上。”[2]在这种认识下,美国会把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实得利益让惠于别国吗?当然不会。可以,我们在这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为祖国服务是国民的天职。这种天职可以靠法律规章制度等来强制,但那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面对种种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我们也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防范或保证安全,但那也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最根本的办法在于要塑造有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气节,即具有民族精神的“世界中的中国人”。这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因为人若不是中国人,那么国也将不再是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大力、广泛、全面、不懈地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二民族精神教育是民族发展之本,与民族文化息息相连
1民族精神与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灵魂。它不仅仅体现一种情感上的素质,同时也是民族生活特色、审美方式、语言、思维、道德行为等的稳定综合体现。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与沉淀下来的精华。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刚毅奋进的人生态度,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公的高远理想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所有这一切又都可以以一句自豪的“我是中国人”而得到精炼与升华。“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①。
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与风貌,增强民族的品格与风貌,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进取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是民族精神的竞争。我国一再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而育人的根本追求,就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在于振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教育蕴涵于民族文化之中,因此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道德教育、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舍利而取义”到“大学之道”,从“人性本善”到“留取丹心照汗清”等等,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精神的重视以及对这一精神的保持、提高颇具魅力与实效。只有把民族精神教育植根于民族文化当中,才能汲取其不可替代的深沉内蕴。
三一手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一手紧抓民族精神教育,两手都要硬
1正确认识教育国际化民族精神化与民族精神教育的关系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对处于相互信赖时代的共同选择。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发须主动、积极迎接并推进教育国际化。这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在面对生存、发展危机感时所必须有的抉择,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权益之所在。国家要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从战略规划、法制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创设良好条件。进一点滴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则是发展中的软件。唯有两手齐抓共硬,才能真正保证民族、国家发展的魄力与动力。
推进教育国际化并不要求丧失民族民族性,坚持民族性也并不意味着拒绝国际化。但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以民族性为支撑。民族精神教育是推进本国教育国际化的心理、意识保障。民族文化可以在教育国际化中受到冲击,发生变化甚至有突破性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但这种必然要以民族精神贯穿其中,即保证文化始终是本民族的文化。要使民族精神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中不会瓦解、消失,并不断得到丰富、充实与提高,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来说,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就是一项要有意识开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2进行必要的危机感教育,注重维护国家教育主权
我们坚信中国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在上升,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仍存在诸多危机。教育国际化之中的巨大挑战对我国来说,实际上都是一个个潜在的危机,有时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因此,加强对国民的这种危机感教育必不可少。这种教育实际上是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教育:国家忧患意识教育。因为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不会是一个能发展的民族,更不会是一个能自信屹立于世界的民族。进行必要的危机感教育,并不会消磨掉人的锐气与斗志,相反,明确的危机感教育会使人对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有更早、更好的心理准备,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教育一致化,更不是西方教育的同一化,而是包含着各国教育差异的辩证统一,是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的平等双向交流与融合。其中,教育主权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所有教育危机中应首要强调的一点。教育主权,是本国、本民族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教育为本国政治、经济服务的本质体现,也是教育国际化当中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维护教育主权是一国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义务。
3坚持“立体”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中国根意识的国际人
“立体”,一方面指的是在学校、社会(包括家庭、社区、工厂等)层面上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指的是在各个人群层次上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当今的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随着其进程的推进,已涉及到成人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教育领域。因此,这就不仅仅是国家、学校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一个关系到全社会、全民的事情。因此,只有坚持“立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并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继续保持优良整体性,使我们的国民保持拳拳爱国情。当然,在新时代,伴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民族精神教育既要根植于优秀传统精神教育的土壤中,又要具有时代感。因此要注重对传统精神的吸收与改造,立足于时代发展潮流,使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针对性。不仅如此,还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迁,特别把社会、集体、人民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价值观科学地统一起来,义利相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统一。这是时代价值取向的合理模式,也是民族精神教育中突出的时代内容。唯有此,在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潜在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是“中国的”人才,才是具有中国意识的国际型人才。这样,既能保障我国与世界接轨,保持在世界范围与水平上的发展,又能不断繁荣我们民族自己的精神、文化、经济等,而最终强盛的,将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注释
①转引自李兵:《浅谈学习江泽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教育探索》,2001年第1期,第7页

[参考文献]
[1]舒志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代政治分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33,33,35
[2]何智蕴,刘海飞,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华东经济管理,2000(2):77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改新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