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改变“三割裂”教学现状 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
文章摘要:
-----------

  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卓越的信息处理智慧与创造力,具有全面化综合化的素质。而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割裂,这三种割裂集中表现出:学校培养的学生还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呼唤基础教育要改变三种割裂的现状,学校教育功能要与发展学生全面素质融为一体,实现三者的整合。要达到这一境界,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推理力、创新想象力、驾驭信息力”特征的探究性整合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功能改革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方法有:创建主题知识网页,开展自主差异性的Web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意空间,让学生自设问题自主探究;让学生深入生活自设问题情境,进行本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等。这种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采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性评估方法,检验出这些教改方法是可行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功能改革课堂教学也有弊端,用自律共探学习策略能够消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负面效应。有许多方法能够培养整合能力,笔者就日常教学过程中祢补“三种割裂”缺陷、建构“三种整合”、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学科教学价值观,确立符合信息时代的教育价值观方面进行了行动性探究实验。

--------
关键词:
--------
     教育 信息技术 探究性整合能力 自律共探策略


  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各种知识与信息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各种媒体和互联网又以最迅捷的方式传播知识和信息。处于信息社会的人们,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可以更方便地选择和接受信息。可是这些信息是复杂多样的,有些是有益的信息,有些是有害的信息;有些是真实的信息,有些是虚假的信息;有些是重要的信息,有些是“垃圾”信息。如何选择与挖掘有益、真实、重要的信息,如何更主动、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是信息社会遇到的重要问题。信息社会中的教育应重视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反思批判能力为特征的探究性整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一、改变“三种割裂”,实现“三种整合”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基础教育依据信息时代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变革的着眼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理念、思维、手段整合学科教学,使中学生具有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探究性整合能力。反思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依然把教材知识作为不变的定论,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教材知识,并能套用书本知识解决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这就导致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出现了“三种割裂”。其表现为:

 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割裂。学校教育过分强调教材与教师的权威,使学生生活在书本中,对客观世界茫然无知,在理智上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批判性,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要求。

 二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割裂。生活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具体的环境,是人们日常实际生活本身,它是实践的、多变的、客观的、具有张力的。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抽象与概括,是理性的积淀。科学世界的理性结果最终必须在生活世界中以平凡的方式显现于直观,其价值也只能在生活世界中得到证明。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是统一的,但以往的学校教育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导致学校教育中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分裂,甚至颠倒两者关系,致使学生难以体验到生活的多元性、非线性、多维性。

 三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分裂。人的科学素质主要指具有求真的本领与技能,追求对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人的人文素质主要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致使出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人文教育空场,出现对人自身教育的空场,使科学素质教育失去生活世界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提高价值判断力与创新力。

  “三种割裂”集中表现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失全面化综合化的素质,使有些学生失去价值方向感,成为“空心人”;还使有些人失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不具有对事物的完整性的认识,成为“碎片人”。这两种人都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教育要关注并优化造就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三种割裂”的局面。要改变“三种割裂”的局面就要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人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统一,实现三种整合。

  实现三种整合必须要建构一个整体的开放的多变的整体观,这就需要有全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的表现是:在整体中追求部分,在部分中追求整合;在同一追求差异,在差异中追求共性;在多元中追求一体,在对立中追求最佳结合点;在平衡中追求卓越,在卓越中追求最大化,在合作的和谐中追求自我的优化发展;在竞争对立中追求双赢,在激烈的冲突中趋利避害……这一切都集中表现为人们应该具有对信息的探究性整合能力,反思当今中学基础教育中的“三种割裂”现状,直接危害全新思维方式的建构,这一局面如不扭转就会使学生丧失“学而能通”、“学而能化”、“学而能新”的探究性整合能力,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般来讲,整合是指各系统各部分的协调一致,以形成能维持一个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整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低水平的整合,即协调平衡内部各要素,一种是高水平的整合,即协调平衡通过信息整合达到各系统的功能整合。在信息化环境中为了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进行的各种整合是高水平的整合。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各个育人范畴的中心都是把学生作为根本对象。因此,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应该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合为一体。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使学校的资源进行功能性的整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各种资源的活力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自我与科学世界、人文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渗透融合为一体,力求达到“科学知识与技能、人的良知与情感、多彩的文化、人文素养的动态平衡”,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中培育探究性整合能力,以改变“三种割裂”的教育现状。

二、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性所产生的力量。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是有助于教育信息发生增益性传播的环境,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使信息增益性互动。如果每个学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通过互动作用不断有新的信息整合而成,在教学互动作用下学生获得的信息量不再是两种,有效互动越大增益性越大。但是信息不可能自发产生有效增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用于教学,有利于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明确探究性整合能力的表现。探究性整合能力具有三方面的突出表现:

  1、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从认识世界的一般过程及规律来讲,人们首先获得对事物外表现象的认识,然后再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在对事物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再深刻认识事物存在与变化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感知事物特征是获得科学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推理是用人的思维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是认识上升的关键,只有通过推理的逻辑过程才能真正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这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视化功能,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就形成了推理有效发生的理想场所,有利于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这种有利于进行推理活动的情境场应该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价值观念和共同经验相适应,否则,难以使学生将各种知识、理念及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教学的整合,是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及规律进行完整性、系统化的有序协调原则的整合归纳,在这个归纳过程中,由于可视化的功能性作用,学生能够考虑到某个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整合的价值无处不在,学生不仅需要整合心理、新旧知识、还包括整合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现实世界、未来世界、科学世界、生活世界等,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依托可视化功能,把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外在化,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学习最大需求的角度去选择最适合自身建构知识的领域,创设有目的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情境场,有利于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创新想象能力

  人们要获得大量的合理的感性材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培养探究性的整合能力必须要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的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发现新问题、发明新成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带着问题意识观察问题情境有利于积累合理的感性材料,有利于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这种观察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还是情感与意志的整合过程。从感性认识的阶段看,获取信息是重要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的强与弱关系到是否能够获取有效信息。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观察问题的情境过程是一个整合知识、情感、意志的过程,是一个整合成问题意识的过程。

  观察事物的过程伴随着人的联想与想象。合理的联想与想象都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视化功能,将要研究的对象形象化,把对象变化过程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方法推进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是用具体的感性意象来理解事物和进行创造想象功能的。形象思维注重经过联想、想象、幻想形成审美意象,它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区别,但是两种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逻辑思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为其铺垫,通过形象思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用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合理的想象力。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视化功能,将要研究的对象形象化,使学生凭借感性形象,用融合联想、想象、情感的思维方法,启迪思维,提出假设。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观察与想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一般的想象与合理的想象都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使得学生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力,为质疑旧知识,创新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视化功能可以使教学在虚拟的真实中进行探究事物的本质。感知可视化,有利于学生观察现象,缩短认识事物本质的时间;想象可视化,有利于学生突破事物时空限制,拓展视野,认识事物存在的条件,揭示出事物存在的条件;尤其是利用可视化功能展现思想的可视化,有利于观察逻辑思维的过程,理解学科价值的真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在可视化功能的情境中,学生是一个具体的整合者,既接受过去,也承认未来的变化影响,更重视现在的作用,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实现整合,可视化提供的情境、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都成为被整合的对象,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整合,在建立新旧知识兼容基础上,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扬弃,使自身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与优化。
  
  3、培养驾驭信息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信息构成矛盾,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构成矛盾……学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有效信息、利用信息、创生信息成为探究性整合能力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提升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驾驭信息能力主要表现有:高效获取信息能力;有效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把驾驭信息能力转变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驾驭信息能力需要批判性智慧加以支撑。培育批判性智慧需要抛弃两种思维品质,一是盲从他人的思维,二是自以为是的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批判性智慧是用批判性思维建构的,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问为什么?要追根究底,不受现成观点的束缚,直接从事物发展趋势的角度提出疑问。这种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打破人类已有的习惯性知识的界限,从事物存在的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探讨事物存在变化的条件、寻求令人更可信的理解,这种批判性思维并不迫使我们放弃自己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对原有观点追根溯源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从这一角度看,运用批判性思维时必须要反思,批判的关注点不仅在于针对外部世界,针对他人,还在于针对人类自己,在于主体自我。这种反思能使人类打破已有的主观意向,思维框框的约束。反思自我时要学会用全面的实践标准评价自我,这就需要学生能根据完整性系统化要求合乎规律地进行信息优化整合。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提供的信息要进行筛选,要体现教学主题知识,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后获取信息,这种信息有益于学生想象与批判吸收,只有这样的信息才有增益性,能进行探究性整合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

  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培养学生探究性整合能力的的核心方法应该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其内涵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使这种方法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就必须在整合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整合能力。

  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入手,在宏观上发挥学校整体功能的作用,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性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三种割裂”的现状,实现“三种整合”的目的。在微观角度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创设情境化虚拟化学习环境,实现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这两个纬度统一于新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具有推理力、想象力、批判力特点的探究性整合能力。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就会比传统教学的单一听讲课要强得多,既能看到听到、动手操作,又能有交互作用、保持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性是超文本,把多媒体超文本提供的思维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就会比传统的组织教学的方法要强得多,可以用网状结构非线形地组织管理信息,用先进技术重组教学内容,提供进行探究性整合知识的学习条件。多媒体的功能有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可视化功能,创设情境化虚拟化的教与学环境。

  可视化教学是指:用计算机软件和包括音频在内的多媒体资料,将被感知、被认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对学科知识本身、科学思想、观念等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现实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本质地表现或揭示给学生。可视化教学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建立起一座桥梁,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发生整合性的联系。可视化功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通过实验,笔者发现,把可视化功能运用于教学,有利于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在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可视化功能创设情境,以此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把有关信息与学科学习主题相结合,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或者由学生根据学习本章节的主题知识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展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可视化功能进行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整合力的具体做法有:

1、创建主题知识网页,开展Web教学

  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发挥教师功能的实践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还是知识、能力、素质相互融合为一体的过程。国际互联网把古今中外的全人类的智慧汇聚起来并覆盖全球,每个社会成员与他“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与智慧,这一特点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新型的教与学的实践平台,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进行问题情境式的Web教学,使学生在协作交互学习的作用中,建构知识,实现探究能力的扩张。Web教学的课堂特征是:教师制作主题网页为学生的自律学习进行问题式导航,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电脑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是Web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自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形成学生学习的推动力。Web课堂教学的流程是:



  Web教学,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视“双基、双力”,开展双边活动,循序渐进等特点,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地位、支配学生学习活动等不良做法,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作用。高中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基本依据,它是教学督导与评估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评价与考核的依据,它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达成要求都作了描述,它为Web教学起了导航目标的作用。Web教学根据学习需要层层设问,依靠主题网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制作主题网页时,笔者根据“问题情境”、“留白”、“反思”三个不同的环节,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设置交互按钮,使问题逐步深化,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路见下图:



  例如: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教学内容进行网页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分层设计问题,见下表:



  在具体的Web课堂学习过程中,从点击网页的情况以及BBS平台提问的内容来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的确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以高二(1)的统计为例,见下图:



  在问题式的Web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功能,制作有梯度要求的主题网页,使学生根据自我发展目标有选择的学习,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我。这不仅有效地实现差异性学习,还有个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整合能力。这些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媲美的。

  2、提供创意空间,让学生自设问题自主探究

  人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学生在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联想的作用,从一个概念或一个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概念与主题上。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系统提供的超文本式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信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整合能力。因为基础教育的中的探究活动不同于科研活动,在情境化中创设体验活动,使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中发挥合理的想象力,从多个维度把知识、情感、能力、实际经验整合起来,有利于认识活动的深化。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能够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运用学科中心知识及其它综合素质加以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建构知识,把学习活动从线性的单一知识连接变为网状结构的非线性知识的创意设计活动。在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整合。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具有探究性整合能力的知识,不是外在于自我的书本知识,而是统摄主体的内在的自我知识。因此,在问题情境教学中,采取自律合作的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创意问题,在运用知识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其思路与教学流程是:



  例如:市场交易原则的教学内容,涉及许多易混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观念转变的教学难度。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笔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全球CEO第一人韦尔奇的经营情况,用IT提供情境并用图表表示,见下图: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带着疑问自学,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问题创意,在交流问题创意中评出最佳创意。例如,高一(1)评出的最佳创意是:假设你的父亲和你都是企业家,你父亲推崇胡雪岩的理念,你的经营理念游离在胡雪岩与韦尔奇之间,你父亲的企业曾一度红火现已衰落。请结合有关历史事实分析父亲经营成败的原因,你应该怎样实现转变?

  高一(2)评出的最佳创意是:某公司的老总推崇胡雪岩的关系即是财富的经营理念,公司的经济效益由正数变成负数,请结合图示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变化过程,谈谈“搞好关系就有财富”经营理念的落后性。



  从评出的最佳创意问题中可看到,学生能从知识的整体系统中理解市场交易原则,能从历史角度比较拉虎皮做生意与按规则做生意的本质区别;能结合我国改革进程认识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能用数学图表联系实际进行创意问题,切实把握这部分知识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组的问题创意进行当场评议,笔者采用公众议论的评价方法,评比指标见下图:



  这些评比标准是对教育目标功能进行分解性评比,笔者运用行动研究实验方法,经过多轮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发现测评结果大体上呈现正态分布,表明评比指标是可行的。测评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教学评估,发现提供创意空间自设问题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有利于新旧知识整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使学生比较真实自然地显现自我价值观,有利于教师捕捉教育信息,发挥教师功能,从内化心智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优化实现了中学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同时笔者还发现个别学生小组的问题创意总是简单问题,思维方式多为单一的线性的,这些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也不冒尖。在多次的互动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这些事实表明,由IT提供情境,通过交互作用。由学生自主创意、自主评议、自我反思调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性整合能力。
3、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入生活 进行研究性学习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带给人类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时空的新变化,为我们建立了不断延伸的动态交互系统,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直接延伸,也为学生认知创建了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尤其是信息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环境,虚拟现实,创设如同真实一般的情境。利用虚拟情境,学生得到的体验感受比传统教学更接近真实。信息技术中的虚拟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体现了一种思想,启迪我们运用这一思想,去拓宽教学改革的思路。将虚拟思想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围绕学科核心知识的运用,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生活世界的亮点,用虚拟思想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身知识建构,着眼于从知识应用生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整合能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与信息技术整合,而且还需要创造实践环节,使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都离不开实践,只有把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才能实现探究性整合能力培养目标。其具体的思路与流程图是:



  例如:对外开放的教学内容不仅多而且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很难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角度掌握发展对外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关系,为此组织了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高三(1)班共有12个课题,在交流评比中,学生把“发挥比较优势需要国家保驾护航”作为最佳课题小组。该课题研究特色是:从“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入手研究,自己设计问题情境,用A国B国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利益作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他们用图示作为研究起点,详见下图:



  该小组从生产要素禀赋角度论证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针对A国B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国际贸易的利益会不会自动的均等地沐浴每个国家,怎样运用“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原则去获取最大利益的假设。课题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国家的策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认为该课题创新性比较强,创新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用数学图示设计问题情境,联系对外贸易的实际事例,以政治与经济关系为中心知识点,把经济常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与政治常识中的“国家”两部分核心知识进行合理的联结,构成网络型知识体系;其二,在市场与国家职能关系上能合理地突破惯性思维束缚,提出发挥国策保驾护航作用的见解。该课题组被学生公认为最佳课题组。

  笔者组织课题小组汇报时,采用学生评议的方法,组织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当场评议。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笔者认为用公众议论的评价方法是可行的,评比指标见下图:



  这些评比指标主要评估学生在自控与监控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达标情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实验方法,经过几轮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发现评估结果大体呈现正态分布,表明这些评比指标是可行的。评估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课堂教学评估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发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入生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某知识点的价值,还能使学生知道某一知识点在哪些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笔者认识到,运用IT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有许多,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切实可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要用实践来检验。具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用传统的标准加以评价。笔者在实验中发现用真实性的评估标准检验教学效果比较符合教学规律。真实性的评估方法是指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态度的各种方法”。笔者在实验中总结出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详见下图:



  真实性评估的基础是把学放在第一位,课堂的控制权由学生掌握,学习进程与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估相统一,在评估过程中学生调节自我。自我评估是一种高回报低成本的评估方法,教师不必为它牺牲正常的教学时间与精力,只需把自我评估的具体要求融合在主题知识网页之中,这一功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评估过程怎样进行呢?真实性评估是动态过程,形成性评估是指帮助教师设计与改进教学的诊断性的评估。从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提问次数及相关知识点点击的提问次数,检验教师设计学件的合理性。进行性评估指对一段时间内学生某种能力、概念、态度的多次评估,以便了解学生纵向学习的进程情况。从学生的疑问中可以检验教师梯进式问题情境设计的合理性,学生从前后问题的解答中了解自我学习的情况。焦点式评估主要用于检测学生某一方面的成绩,常常用于对重点与难点的学习测评。元认知评估是指对自身思维和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约束的知识进行评估。主要了解学生有没有把书本知识内化为潜在知识与潜能。经过实验,笔者认为用IT整合学科的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实现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的学习与评估,能促使学生对这三种知识的自我评估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进行。

四、运用自律共探策略 消除整合教学的负面效应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还要认识这一工具具有“双刃剑”特色。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六大矛盾: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矛盾、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矛盾、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矛盾、教师解疑一对多的矛盾、学习要求与时间失控的矛盾、合作学习与自律学习的矛盾,这些矛盾的焦点在于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矛盾,这矛盾产生了整合教学的负面效应,例如,Web教学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一些控制力不强的同学来讲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合教学的优势。

  学习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有了IT加入的学习依然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教学依然是学生主体的主动进取过程,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归根到底要通过学习者个体的探索活动。为了消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负面效应,实验总结出培养学生探究性整合能力的教学策略,即“自律共探”的学习策略。“自律共探”策略是指:学生依据主题网页或在问题情境中自律学习,自律共探策略有助于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提升自己的探究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互动中建构知识,注重自律性

  自律共探策略的核心是自律学习,基于Web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人与人的诘问交流共同探究解决。自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相互渗透,学生能够在个体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整合他人经验,建构自身知识。

 2、自主控制课堂教学,克服依赖性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作主题网页时,在教学规律与认知规律的指导下,采用问题式的方法层层推进学习进程,对教材内容进行框架式的逻辑整合,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学生在自律学习时,学生是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发现问题的学习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者,合作学习的伙伴。在自律学习中,学生根据主题网页有选择地学习,对学习进程进行选择,从而使学生切实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控制权,并使控制权与监控权和谐统一。这为解决网络学习的依赖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3.在体验中明辨“利与害”,自我反思与调整

  Web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律学习,自律学习与自主学习还是有区别,自律学习强调在自我体验中明辨“利与害”,进行取舍性的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设计出好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控制权,通过对比实验,发现Web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高二(8)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采取合作学习与自律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自律学习,高二(1)在Web教学条件下进行自律共探策略的自律学习,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生都掌握了学习进程的控制权,但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对学生提问的质量,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分类的角度进行评估,评估统计如下:



  程序性知识要求比陈述性知识要高,获得程序性知识的疑问多表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深,能反思自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度高,学习的自律性强。对事物的多面性认识得全,探究性整合能力强。

  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新的基础教育,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重新确立符合信息时代的教学价值观。这是一个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的过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摈弃“三种割裂”、建构“三种整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更为艰难的是要从学科育人价值的层面拓展IT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寻找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寻求培养探究性整合能力的最有效策略,寻求拓展整合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亮点。笔者常常被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而感到困惑。在新课程标准还未完全贯彻的情况下,在目前的“双轨运转”的前提下,既要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升学竞争的需要,要取得双赢,倍感艰难。不管困惑与艰难有多大,从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探究性整合能力的角度看,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
经过一年多实验,其感受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教学一定会使基础教育的改革开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美]ScottG. Paris Linda R. Ayres. 培养反思力. [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中]施方良.学习论.[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中]蒋超.高考综合能力考试手稿.[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中]兰宏生.谈谈“整合”之路. CNKI导报.网络教育版,2001.
[5] [中]李德顺.学哲学有什么用.中宣部时事报告编辑部.中学时事,2001—2002第五期.
[6] [中]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 [中]成中英.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

………… 致 谢 …………

  在北师大哲学系学习期间,我们被北师大浓浓的文化氛围所熏陶,被哲学系的领导与教授的精辟论点所折服,哲学系的领导与教授们悉心指导我们转变观念,为我们关注学科领域的变化、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科学文化与国际接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并创造条件进行社会调查,使我们有机会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拓展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们领悟到了哲学系教授们的敏锐的洞察力、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他们活跃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本论文是在兰久富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兰老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在理论研究上给予很大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