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03年6月10日《华商报》报道,高考才刚刚过去,就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陕西高陵一考生趁家中无人服毒自杀,估计与考试不理想有一定的联系。无独有偶,6月13日的人民网也报道说,浙江温岭一高考女生跳楼身亡,只因第一门没考好!血淋淋的事件触目惊心,惨痛的教训引人深思。我们应该清楚:生命远比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更加珍贵。“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这么简单的考试都砸了。”中考结束已半个多月了,成都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学生还常常从噩梦中惊醒,泪流满面,伤心欲绝……

  一个个悲剧的发生,震动了人们。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生活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没有“挫败教育”的配合,“成功教育”是很难单独进行的。那么,如何训练学生从挫败中站起来,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呢?

  【一】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健康的竞争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智的发展。家长应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实质,学生才能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行动,将生命的能量透过有益于社会与集体的方式释放出来。

  1、让孩子适时适度的发泄——孩子遇到挫折,容易感到沮丧和愤怒。父母切勿一开始就责备,要耐心听孩子诉苦,也不妨让他门大叫几声,用力打枕头来发泄他们的情绪。现在有些城市不是专门设置了发泄场所吗?朱自清在《背影》中说:“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大人尚需释放不满、郁闷情绪,何况孩子呢?

  2、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面对挫败的孩子,千万别责怪他们笨或者什么“瓜娃子”、“烂泥糊不上壁”,责备既不能改变他们的挫折,也无助于他们找到真正失败的原因,而且这样做危害更重。因为责备,幼稚的心灵里便很难再建立信心了。正确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外在因素可改变或自己可改进的地方,使他在被理解、接纳的气氛下,不需过分自责,而是决心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3、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项对875位家长的调查统计显示,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代替孩子解决的占41%,这个数字千万不能忽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按子女的能力,分派一些工作及责任给他们,并让他们学习作决定。即使决定未必是家长所想,也应在可能的范围内让他们亲自体验决定的得失造成的结果。

  4、发掘子女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并不一定成绩好才有用,真心的一句赞美,足以令子女学会欣赏自己,增强信心。当孩子成功时,别说他只不过是幸运使然,指出是他努力的成果,教育他持之以恒,力争更大的成功。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更能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更具有竞争力,当然也更容易走向成功,一次次小的成功可以成为巨大成功的基石。

  【二】发挥学校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需要在挫折中不断地解决困难的过程中磨练出来。学校在这方面如何做呢?

  1、改变教育观念——学校应真正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从心理、社会、文化几个方面为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做到全面提高、和谐发展,不可偏废,特别是不可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

  2、发挥德育功效——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首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真正的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渗透对学生的意志、情感的培养,让他们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由此来预防因失败造成的打击和挫折。

  3、关爱全体学生——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的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母亲般的情怀温暖每一颗幼稚的心”。教师的言语、行为、态度和情感不可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特别要同情和帮助受挫折者,引导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而不是继续指责、批评和处罚。爱能创造奇迹,爱能拯救人的心灵,师爱有时比父母之爱更具有动力。

  4、改善教育方法——教师要努力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研成果,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对不同智商、不同情商、不同能力、不同个性、不同抱负的学生,要分别指导,区别对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证明:亲切真挚的态度和情感,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感悟的心理效应。

  5、开展多项活动——课外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教育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校内外活动,重视闲暇生活的指导。学校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信念。诸如开展科技活动、社会自然学科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读写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舔生活情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降低因失败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三】加强社会教育功效,净化社区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学生健全素质的培养,融入社会之中,会增强其教育功效。

  1、现时社会“灰色文化”的清除和治理刻不容缓——舞枪弄棒的武侠小说,影视剧中缠绵的言情镜头,网络上的各种游戏,给青少年传输复仇凶杀、空虚无聊、沉迷堕落的信息。当青少年染上这些“灰色”,所受的一切教育与现实一经接触,便如肥皂泡般一触即碎,从而增加了受挫折学生的心理负担。

  2、端正社会评估导向,纠正认识标准——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团体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自发性。从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来看,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有严密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它具有明显的偶然性、片面性和自发倾向。因此,特别需要学校对社会力量的组织与引导。事实说明:“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就的学生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由此学校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宣传方式,向校外公众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思路、改革举措等,改变社会以“考上多少重点来衡量学校优劣、教师好坏”的传统观念,纠正各级行政部门的指挥棒(许多地方教育部门每年都以统考、升学分数来排名学校和老师)。总之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急需努力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根本转变,学校的压力轻了,那么学生也减轻负担了,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求学,岂不是更容易走上成才之路吗?但现实是学生超负荷运转,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厌学、厌世情绪。

  【四】学生自身加强德行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性格

  健康的身躯是“形”健,健康的性格是“神”健,只有“形”、“神”兼备的人,才能有大的成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以下12条38字的健康性格标准:“尚实际、有创见、建知交、重客观、崇新颖、择真善、爱生命、具坦诚、重公益、能包容、富幽默、信任人”。虽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按照上述标准塑造一个健康的性格,是不为过分的。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养、锻炼和塑造更为重要。有的人性格不好,或许是因为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性格遭到扭曲,就需要锤炼,即按照健康的性格标准,不断深入现实生活中,到人生的大舞台上去发展自己。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社会信息,是锻炼学生性格的必需营养。

  学生如何自我锤炼、塑造健康的性格呢?下面着重就每年中考、高考落榜学生的心理困境来探讨问题。每年大考之后,在许多同学喜享“金榜题名”的欢乐时,必然会有一部分考生经受“名落孙山”的痛苦。落榜者中,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的占多数,但也有不少人因此产生消极和悲观情绪。大考落榜的悲观情绪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负疚感、自卑感、懊悔感等。治疗落榜学生的消极心理,除了社会和家长、教师的关怀外,更重要的是考生自己要学会心理调适。

  1、学会自我安慰——专家建议,每个考生都应当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考试胜败的原因,客观评价自己,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同时,还要懂得,高考虽是一场搏斗,但也有偶然性,在竞技场上,有成功者,也一定有失败者。当落榜已成为现实时,就应该勇于正视,不要沉缅于幻想和追悔之中,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没能取得成功,但自己问心无愧;没有考上的不只是我一个……”。这对走出心理困境会有一定帮助。

  2、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有的考生把考试的失败看作前途的终结,他们整日长吁短叹,愁眉苦脸。还有些考生考前得到家长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本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以示报答,结果心想事不成,遂产生愧疚,整天闷在家里,形成严重的孤独心理。这时,师长应让考生明白:上重高、重大并非唯一的出路,有志者把战胜逆境作为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未上过大学、靠自学成才者比比皆是。当然,这并非说读不读重高、上不上大学不重要,而是说落榜者应选好成才的目标,利用自身的条件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定会学有所成,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

  3、学会体验生活——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人人有本难念的经。考生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调节情绪。比如在等盼考分之际,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与亲朋好友一起去郊游,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在得知考分不理想后,大可不必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沮丧,主动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乃明智之举。可以从事自己所爱好的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计算机等活动,还可以从头再来,继续考试!坚持不懈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此使情绪得以调节,情感得以升华,心理更为健康,抗挫折能力得以提高。

  4、学会自找苦吃——最近几年,“磨难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部门的热门话题。磨难降临于头上,使人深感烦恼,痛苦不堪。它实质上包括了两种作用:一是让人的心灵经受磨难,虽然苦不堪言,但是锻炼了人的意志、毅力和承受重压的能力,使人逐渐成熟并且拥有坚强、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二是这种精神世界必然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使人敢于正视任何困难,面对风险,能以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化险为夷,走向成功。西方发达国家很重视对子女的生存教育,美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日本的“磨难教育”更具特色:在北海道,一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要完成艰苦的体力劳动。澳洲人再富也要让孩子经受磨难。而中国的家长们对孩子大爱特爱,不该爱也爱。家长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使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练自己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最终使得自己缺乏敢于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为了使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少年必须在生活中学会自找苦吃,求得真知,受到锻炼。

  试想,如果没有经历磨难,成功从何处而来?让我们“感谢磨难,因为磨难是黎明时的第一道曙光,是春天里新绽的嫩芽,是深夜里提琴的独语,是上天降给我们的福兆。”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正确面对挫折是才智的跨越。我们的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萧伯纳告诉后人:“在我年轻时,我所做的事,十中有九都是失败的,为了不甘于失败,我便十倍努力于工作。”漫长的人生中,谁都有或大或小的挫折失败。它是人生的老师,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是人生途中的一门功课,是一笔受益终生的财富。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祖国的栋梁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必须从小就有意识地进行挫折训练。这是青少年成长中必需的营养品,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前提,走向成功必需的资本,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附:参考资料

  《怎样塑造学生心灵》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学生心理与班级管理》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为了孩子走向成功》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走出心灵的误区》 杭州出版社1998

  《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