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正文内容

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提要: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分别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和非生命两种形式。详细探讨了开发教学活动资源的方法,并就课程资源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改革计划与课程资源建设等问题阐述了具体想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然而,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了。在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也刚刚起步。所以,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提出有关课程资源的若干理论构想,旨在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当然,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更多地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资源就是如此。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它们都可以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决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按照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的说法,“(1)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2)加强校外课程(the out—of—curriculum)(3)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①我们应重视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一方面学校要善于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内课程资源也可以向社区和其他学校辐射。各级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使得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资源还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在此很难一一涉及。不过,按照功能特点和支配权限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足以帮助我们建立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而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课程资源的处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因为一方面条件性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素材性资源也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它还只能是备选材料,它只有在经过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
  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一般的情况是,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源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从理论上讲,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课程资源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中小学甚至把教科书当成惟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十分狭隘。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

  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素材性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的载体形式为依存而表现出来的。如果按照课程资源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②
  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课程材料的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张印刷制品和电子音像制品,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与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室、文体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一样,都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但它们并不能够成为课程自身的直接构成要素,不能成为课程的实质内容。
  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另外,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他们构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
  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教学资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各种层次的教育研究人员,乃至学生和社会人士等作为这种具有内生性的课程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形式,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建设和优化配置,始终是课程资源建设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在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课程资源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进行,通过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个课程资源结构的优化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于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优先性原则。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运用。其二,适应性原则。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共性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如果要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那么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除了考虑学生群体的情况外,还要考虑教师群体的情况。只有这样,课程资源才能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基本途径。③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第五,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深程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的主要有以下途径。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研究青少年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赏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对象的兴趣和活动是大有益处的,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各门功课的选材都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受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因此,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于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材料,是各门功课选材的必要依据。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尝试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从而及时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都有所了解。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以外有些什么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价值,将这些技能做一番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于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至于态度、兴趣和接受能力等,虽然也有通则,但很难提供有益的通用标准素质清单。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作为课程组织成分之一的素质标准。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④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他们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人分享。

  五、课程资源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认识问题

  从当前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来看,主要依靠的是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他们开发的课程的学术性品质可能是很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等方面却显不足。对于那些反映地区和学校学生差异性的课程需求,地方、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至于具体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更是如此。因此,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那么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教师乃至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要给地方特别是学校以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使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更新等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从课程实施活动空间来看,班级课堂成为最主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许多中小学生还缺少相应的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课程资源库等。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上,缺少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从课程素材或内容上看,偏重知识资源特别是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也远离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偏重于纸张印刷制品,甚至把教科书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加以固化,而对于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则重视不够。
  此外,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建立。学校在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使用效率上,还需要进行调整和不断地加以完善。此外,还要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的途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有广阔的自然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
  就教材本身而言,结构单一和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特点也很突出。不能否认,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与教学资源,是课程教材编制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在资源的选取上,古老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被赋予了新的答案。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课程资源结构的重点在发生变化,学校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网络资源异军突起,这些都为课程资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动力。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分析哪些课程资源在整个课程资源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于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
  对于条件性课程资源来说,必须首先保证的是实施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具备了这些基本前提条件之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则要量力而行。与之相比,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所需的能力。用于这种发展的资金和专业时间,是教育预算的一个重要部分。
  3.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⑤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
  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保证为基础教育分配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和社区。最重要的资源是专业教师,这是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时,时间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计划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以适应学生学习、活动和所学内容的需要。此外,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常规进修时间也必须纳入日常教学安排。
  课程改革计划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消耗、补充、维护和更新所需的投入,要有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适当的工作,并确保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必要的教学材料。
  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是有效的科学学习环境中的几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教师在资源的安排与利用上要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成员也都必须担负起他们应该担负的那份责任,确保资源能够被利用。
  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研究,这些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学生学习环境,确保学习环境的灵活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安全性。教师必须能掌握课程资源,也必须被赋予权力,使自己不但能够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也能决定什么时候、什么场所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去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在作选择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资源的适当用途和可获得性,也要让学生们能够保持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们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的机会。
  总之,上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得到课程政策上的保证和支持。否则,课程资源的建设将举步维艰。

  注:
  ①[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②吴廷熙:《教育资源建设之思考》,《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12期。
  ③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115页。
  ④⑤[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蕺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85—86、276页。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改新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