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复习指导>>正文内容

主观题设问形式及解题思路例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计更加新颖、巧妙。在备考复习中,不少考生对主观性试题的解答无所适从,心中无底。为此,本人对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的高考试题作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其设问形式及解题思路作归纳讲解并整理成文,供同学们参考。
  1. “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例1】 (2009年江苏卷第35题)(材料略)
  
  (1)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2)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
  【解析】 将甲型H1N1流感这一焦点问题引入高考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性,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标理念。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相关内容及方法论要求。上述题目首先应把握人类认识有哪些哲学道理、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有哪三个具体表现;第二,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三,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2. “反映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例2】 (2009年广东卷第41题)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2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 回答该类试题注意要从纵向、横向等角度全面分析材料。上述材料应体现三个信息点:各项指标均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GDP之间的关系、财政收入和GDP之间的关系。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第一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在表述上应运用政治术语,其观点应与教材理论相一致。三看待相关现象或信息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既要看出成绩,又要看出问题或不足。
  3. “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例3】 (2009年江苏卷第34题)(材料略)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解析】 本题对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是要从我国经济角度分析,即发展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二是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分析,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需要;三是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即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解答本题必须考虑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仅从书本知识来回答是不完整的。
  
  4. “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例4】 (2009年安徽卷第37题)(材料略)
  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解析】解答此类题应首先注意题目的指向性,应从经济角度去分析;其次,结合材料解答应注意角度,既要考虑地区意义,又要考虑主体意义。本题回答时,应考虑三个角度:一从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来看,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特别是国际形势,有利于推动投资和消费、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安徽省整体发展来看,有利于安徽省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5. “影响类”主观题
  “影响”类与“意义”类题的设问有一定区别,“意义类”题的设问一般是积极影响。而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影响类”题的设问应注意根据性质分析,在回答时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题目最后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例5】 (2009年宁夏卷第38题)(材料略)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
  【解析】 本题设问已降低了难度,如将问题设置为“发行消费卷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有何影响”,难度就增加了不少。解题时要抓住设问的主体限定词——政府:客体限定词——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在此基础上考虑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分别阐述和论证政府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然后再阐述和论证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
  6. “措施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提供什么对策”、“采取什么措施”、“提供什么建议”等来进行设问。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再紧扣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例6】 (2009年重庆卷第38题)
  材料二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见下表)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提出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该题针对性强,浅近中见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解答时应根据设问要求,首先必须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反映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抓住“珍珠兰花茶”、“黄连等产品”、“百万亩草食畜牧基地”、“生产技术成熟的青蒿素制药企业”、发展“锰、钒矿深加工基地”等键词句,转化为经济生活知识点:重视产品质量,保持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发展经济等,并做到分层回答。
  7. “认识类”主观题
  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有何感悟”等等。且要分析其原因,“知其所以然”。回答此种题型一般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何意义”等角度全面回答。当然根据材料具体分析这是解题的关键。
  【例7】 (2009年广东卷第40题)(材料略)
  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解析】 本题要求谈谈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考查考生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知识的掌握。解答时考生首先从总的方面分析人民群众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及意义;然后分别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个方面分析。
  8. “启示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回答这类题一般应考虑两方面: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求我们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在此基础上,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
  【例8】 (2009年浙江卷第41题)(材料略)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 回答本题可考虑两方面:一是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即我们应怎么办?二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启示?回答时首先分析材料说明的道理,即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再思考我们怎么办。
  9. “辨析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解题应注意:一是强调问号分解,审清题目到底有几个辨点,以防漏答。二是强调“辨”、“析”、“评”三字。“辨”即说明该层意思的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析”即运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论依据。“评”是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表明自己的态度。
  【例9】 (2009年福建卷第39题)(材料略)
  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 本题首先要指出政府“无为之治”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其次要分析政府“无为之治”的不合理性并说明理由;最后阐明考生自己的观点,政府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反对一切依靠政府的思想和政府无用论。对这样的正误混杂型试题,需要对正确和错误的观点分别进行阐释。总之,做评析类的题应做到指出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指出其中片面或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阐述正确的观点或做法;补全题中观点的不足之处。
  10. “选择类”主观题
  新课标背景下的政治高考题开始强调其选择性,就是引导学生增强价值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前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对于带有选择性的探究题:一是看清问题,识别其选择性;二是要选择自己最具有把握性的问题方向去回答。
  【例10】 (2009年天津卷第14题)(材料略)
  有人认为,青年志愿者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 这一问,其实是一个类似于辨析题性质的问题,回答时候要注意选取角度,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去作答,但是要注意不要同时作答两个观点,也不要求把两个观念罗列再加以区别、辨析。
  11. “举例类”主观题
  举例题是近年来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的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新题型。这类题力求引导考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实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或者通过摆事实更好地阐明某一观点。
  【例11】 (2008年江苏卷第37题)(材料略)
  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解析】 本题通过要求考生例举举办奥运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让考生更好地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做题时应做到:一是看清问题,举什么范围的事例:二是要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三是举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看是否要理论阐述,不是所有题目都强调理论说明。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