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传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 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民族文化是某个民族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还指考古发现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民族文化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革命,民族文化将会产生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发展。然而,现代文明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忽略、甚至遗弃了文化的传承,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失传,文化一旦灭失,带来的损失正如大自然许多已经消失的物种一样将难以再生,因此,人们通过“申遗”等抢救性措施力图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民族精神。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见,当前我们抓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民族精神极为重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这一使命要求我们着重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防止古老文化传统的灭绝;二是要做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弘扬工作,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三是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开放与融合工作,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吸收世界先进优秀文化,不断提升国民的现代文明的能力水平,坚定中华大民族信念,树立世界眼光,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公民素养。其中,第二件事,是我们教育部门、学校、教育工作者更直接的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的中心任务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文化也更加繁荣。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随着改革开放领域的拓宽和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碰撞影响,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文明素质的提高,还有艰巨的工作要做。

党的十七大报告反复指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积极健康的民族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张扬积极的伦理道德理念,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深入观察、深刻剖析一切积极健康的民族文化现象,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无一不是传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追求健康的生活志趣,提倡崇高的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恩施人歌颂巴曼子、陈连升,是学习传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操办祝米酒,是对生命的庆典;习俗撒尔嗬是对生命的敬重;崇尚哭嫁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它使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通过哭嫁形式而很好地结合;土家摆手舞则是对劳动过程的记叙、丰收的欢庆、祖先的祭祀。以上这些都是在追求积极的伦理道德主张,彰显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社会理念。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著名思想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首要任务是进行包括思想、政治、心理、法纪、品德、生态等多种要素在内地大德育工作。

实施大德育需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但其主阵地是学校。因此,民族文化进校园环境建设、进各学科课堂教学、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进学生实践体验活动、进教育教学评价、进师生头脑,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积极传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在彰显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本地德育资源的开掘运用,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与学校德育工作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本地德育资源的开掘运用,是探索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八五”、“九五”、“十五”以来,我州通过德育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的整体水平,但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全州德育工作仍然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存在着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使德育工作处于边缘化、表面化、概念化、应付化的状态,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和生活、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爱护和指导不够。有些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足和迫于安全防范的压力,缺乏对学生进行道德实践、体验活动的组织和引导。青少年中是非混淆,法纪观念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甚至犯罪的状况时有发生。

正是在着重考虑恩施州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着重考虑本州德育工作的现状实际的基础上,我们才确立了“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并得到了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立项和经费资助。

纵观人的成长发展,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中,在生产劳动中,经过实践、体验、感悟、内化而形成的。教育家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儿童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智力的发展,最终要依赖于主体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而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同志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国的传统格言:“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些观点,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兴趣是道德和智力生成的重要动力,讲求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就应该注意德育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途径与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道德实践体验活动,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道德教育的感召力。假若我们能充分开发挖掘运用本地社会和人文、自然的德育资源,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开展有效的道德人格教育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全州的公民素养,那么,我们所做的这项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根据我州的现状,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做好这项研究。尤其是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新情况,做好这项研究,则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所谓德育资源是指在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中,诸多可用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纪律、心理、人格等方面进行教育的相关因素。 

从内容上分,它包括了民族精神与优良传统、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人文精神、自然景观、宗教信仰、社会理想、法制纪律、社会公德、生物道德、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人格品质以及传媒信息等方面要素。

从功能上分,主要包括社区组织、德育机构和队伍、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德育工作机制、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德育知识载体、学生自育主体等方面要素。

从资源开掘采撷的范围上分,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音像资源,主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录相、VCD(CD、DV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实物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站、电视广播、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社区组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学生与家庭成员、教师、邻居、校外其他社会人士(老红军、老干部、名人)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和条件的观点,根据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恰当合理的运用德育资源,必然会促进德育方法的改进,途径的完善,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收到德育的实效。把德育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德育要素提出来,进行系统研究,开掘应用,能使传统的德育理念得到创新和升华。通过研究,促进德育资源的整合,引导资源的有效利用,把学生的德育体验与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劳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从而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能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国家、自然的关系,成为“五爱”、“四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地处大巴山系和武陵山系的恩施州,是古代巴国的腹地。万里长江、八百里清江、三百里郁江贯穿境内,如母亲般的乳汁滋养着全州各族儿女,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长江文化和清江文化。恩施州又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山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是湘鄂川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抗日六战区指挥部驻地。厚重的土家族、苗族、侗族历史文化,壮美的山川自然风物,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生动故事,形成了丰富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历史人文、自然环境教育资源,彰显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添了这方热土的神奇力量。远方的朋友若问恩施在哪里?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在哪“一树一林一井寨”(水杉树、梭布垭石林或平坝营万亩杜鹃林、大水井、鱼木寨)的大山里;在哪“二族二姐”(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苗族鼓舞、2007年全国隆力奇杯青歌赛一等奖歌曲“花冬冬姐”和传统民歌“黄四姐”)舞歌台的歌舞之乡;在哪“三江三峡”(长江三峡、清江恩施大峡谷、郁江江口峡谷)展奇秀的画廊里;在哪“四龙四特”(民歌龙船调、腾龙洞、神龙溪、龙鳞宫、漆茶药菜或具体指坝漆、玉露茶、板党、莼菜)誉中外的仙境里;在哪建始“早期直立人”居住洞穴的远古里。新中国的建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带来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义务教育的普及,合作医疗的实施,社会福利保险的完善,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成,恩施飞机场的扩建,水利电力的发展,信息网络的密布,城市功能的完善,城乡的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村通电、通路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正在不断改变着长期以来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面貌,突现出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而上述恩施州的这些资源恰恰是全州中小学重要的本地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又恰恰彰显出恩施州民族文化的魅力。本地德育资源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有机结合,可以声情并茂、耳濡目染、形神相映地传导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所接受。从而也就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

运用本地德育资源优势是提高山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究竟怎样增强中小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这里我们至少应先弄清三个问题:

第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德育工作的方向问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方针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所以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首先就是坚持教育方向,把握人才规格方面缺限较多,所育人才不能较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其次,才是忽视育人的工作,抓学业成绩硬、抓德育工作软,单凭学科成绩、升学指标评价教学好坏,不注意学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成绩不好,升不了学是否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什么地位也没有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强调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应弄清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含义。这里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针对性是指必须针对被教育对象及其相关因素(如环境条件)的具体状况,主要不良问题,采取正确的反映德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有的放矢”的德育策略、措施、方法、评价。实效性则主要是德育工作的具体效果,对德育过程和针对性具有反作用,主要是检验评价作用。效果好,有实效,就说明德育过程的针对性强。效果不好,就说明德育过程缺乏针对性,必须加以改进。

第三,应弄清怎样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一个含义宽广的课题,不仅仅是中小学,所有大、中、小学,其他教育机构,乃至全社会都应该研究探讨。研究这一课题,可以从改进管理、培育队伍、改进方法、改革内容、营造环境、强化制度等方面着手,更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中小学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措施和途径。一切从具体的学校、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出发,不宜千篇一律。根据我们恩施州的状况,我们选择了“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这一研究方向,把“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作为提高鄂西山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般而言,针对性应做到德育内容适宜,德育形式多样,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个性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强化德育过程,评价恰当适度;实效性应达到兴趣得到激发,认知得到同化,情感得到交融,思想得到震撼,心理得到调适,个性得到张扬,观念得到内化,行为能够体现,人格得到提高,境界得到升华,社会反响良好。

由此可见,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研究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前瞻性。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让灿烂的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引起师生的兴趣,激发出师生的民族情感,发扬优良传统,培养良好品德习惯,这一途径方法不仅适用于鄂西山区中小学,也适用于平原、大城市等其它中小学,对其它大中小学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具有很强的推广运用价值。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和本地德育资源开掘运用的基本载体。

“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方德育读本、校本德育教材的研发和学科渗透德育以及德育实践体验活动来实施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作用。

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恩施州本地德育资源和学校、师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人本理念和民族、地方特色;坚持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充分运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课堂以及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来发挥本地德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弘扬优良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创造力。为打造民族风情园、生态旅游州积极奉献。

本着这些原则,我们采取重点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措施,即由课题组核心成员主笔,首先集中时间开发地方德育读本、校本德育教材,然后由实验研究学校运用实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并在实验中修改完善地方德育读本和校本教材。同时,由参与研究实验的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开掘德育资源,编写校本德育教材,并积极运用于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目前已经湖北省教育厅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写出版了《恩施民族常识》(供义务教育3~6年级使用)、《恩施民族文化》(供义务教育7~9年级使用)。今年秋季开始,《恩施民族常识》和《恩施民族文化》这两本地方教材将在全州中小学广泛使用。此外,还有《魅力恩施》、《银昌故事校本教材》、《恩施抗战教育读本》等地方德育读本、教材已成初稿。

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为本地德育资源的开掘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本地德育资源的运用让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双双都以地方课程、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为基本载体,共同协力繁荣民族文化,齐心互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