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本研究的缘起是我国目前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很多中小学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生自杀,暴力事件等漠视生命事件曾出不穷,对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子自杀,有2百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5位的原因;在15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浙江金华的高中生徐力,仅因为母亲的几句啼叨,竟向生育、养育自己17年的母亲举起了砍刀。还有不少青少年,因为一点事情不顺心,而对同学大打出手,学校暴力现象令人震惊。这些青少年说明了我国目前学生生命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学生面对各种生活问题时无力接受挫折、自暴自弃,甚至犯罪、轻生,他们不能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借自己的生命。基于这样的现实,在我国青少年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①] 他们十分需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借生命的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生命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国家教育职能部门也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明确要求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关怀,因此,生命教育便愈来愈成为各学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学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旨在培养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说到底是生命真谛的探究,是生命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②] 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文献综述

国家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普通高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的开放意识”。同时,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也明确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些提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近几年,在社会现实和国家重视的双重压力下,研究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的方法也不断涌现,生命教育研究得到空前的重视。国内对于生命教育研究比较出色的专家有冯建军,刘济良,刘宣文等专家和教授。冯建军在《回归生命的教育》的文章中指出,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那么,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特性是什么呢?我认为,生命具有全面性、自由性、创造性和独特性。也就是说,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所以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要凸现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

刘济良在谈到生命教育时,强调关注、呵护珍爱人的生命就必须从关注生活世界开始。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刘宣文对目前生命教育的现状作了综述研究认为,(1)倾向于从“预防自杀”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我国学校心理辅导中本来就存在着“重矫治、轻发展”的弊端,在发展性辅导已成为我国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的今天,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容易使生命教育误人歧途。无论从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观点看,还是从“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以及“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这些观点看,生命教育与发展性辅导的最终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完善个人人格,促进学生个体最大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如何从发展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融人发展性辅导的实践中是当务之急。(2)生命教育的研究停留在“奔走、呼吁”等探讨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如何让这些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实施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还是一个看急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上述专家的观点,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是正如刘宣文教授所言,缺乏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缺乏必要的结合,两者脱节,实践层面的研究太少。本课题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把具体学科和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渗透生命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作一些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三、研究内容

(一)探究影响生命教育实施的因素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其实施和推行过程肯定会碰到一些阻力和问题。因而,总结和摸索影响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便成了本课题的首要关注的问题。

在我们进行本课题的认证研究中,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观念的认同和接受问题。在班级中渗透生命教育,同学们并不以为然,认为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没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们普遍认为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不强,教学形式单调,因而会导致效果不佳,大家无法认同这种形式。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很强,由于学生能力和视野所限,往往会忽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但是作为在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改变学生消极的观念,提升教师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和能力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

因此,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同事是否理解认同,学校是否鼓励支持(包括经费投入和活动开展),社会主要是家长是否密切配合,均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顺利实施,这是本课题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探索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策略

总体上,本课题将采取“先搞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实施策略。切实贯彻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理念引领和实践推进相结合,先课外再课内的基本原则,以系列化、主题化、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突出价值认同、开放互动、主动学习、实践创新的基本特点,充分实现生命教育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具体的研究包括:课题前期以理念引领和实践行动为重点,即在前期研究中观念先行,如在三个平行班级中执教以“倡导生命教育理念、提升生命生活价值、促进学校学习质量”为主题的市区公开课,让学生能够认同生命教育的理念;突出行动研究,即先组织少数同学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和展示以期引发其他同学的兴趣和参与,以点带面,以求学生共同提高发展。

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以系列化、主题化和多样化为重点:

1)以课题为主导的综合研究(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或者有关生命教育有关的知识、图片、文章、案例、电影等素材进行两周一次的展示)

2)以思想政治学科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如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命知识网络结构的整理,师生互动积极积累和整理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是生命教育主要阵地。)

3)以假日为契机的实践研究(在寒、暑长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生命教育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尤其尝试与多方面的单位合作,比如交警,监狱、消防、新闻媒体、司法机关、公司和一些企业的合作。)

4)以展示为平台的运作(由学生创办刊物和知识拓展,可以开展定期的生命德育论坛。)

5)在班级之间和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种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小论文竞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等,营造整个氛围。

(三)探索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成效

通过以上方式的研究和探索,结合问卷的跟踪调查,判断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和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否有所提升。如果学生的问卷调查所反映的生命意识指数有明显的提升,就说明本研究取得的一定的成效。

(四)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以后的反思

这部分是反思本研究取得的成就,比如说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方法,对学生有效的参与方式。以及本研究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研究中的一些无效的措施或者对学生生命意识帮助不大的教学内容等。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法   

所谓文献法,就是通过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献,以取得对研究主题一个整体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文献法的作用就在于能做出一个科学的对生命教育文献综述。为本研究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为本研究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所谓问卷调查法就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是本研究采用的最主要的一种方法,也是证明生命教育各种实践操作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3.访谈法      

所谓访谈法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说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通过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以研究的深入。

(二)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本人的课题是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学科中渗透,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所以笔者对本研究的设计思路是:首先是通过各种文献和资料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做一个全方面的情报收集,让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情况和最新进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然后对学生进行一个学年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作对比分析,来研究学生接触生命教育前和接触生命教育后的对学生的影响。

 

五、时间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摸索阶段(200512月—2006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本课题研究,进行课题论证和前期实践,为课题的可行性和顺利实施提供基本经验。

第二阶段:课题形成和实施阶段(20064月—20056月)

本阶段基本形成课题研究的成熟方案,根据方案进行有序扎实的实践探索,策划和设计各种载体和实践形式,不断积累案例和可操作性强的各种经验,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和深化阶段(20067月—200612月)

继续推进课题实施,集中力量对各种难点进行突破,不断以案例的形式,拓展和深化课题研究。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与反思阶段(20071月)

本阶段整理各种实践经验、学习案例和相关材料,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撰写课题报告。

 

六、人员分工

七、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

(一)预期目标和突破点

1、在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过程中,到底会碰到哪些阻力和问题,探索和确认哪些关键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该课题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行,需要用怎样具体的行动策略去解决它们,从而在不断探索和反思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和构建一套较为规范乃至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基本模式。

2、本研究将着重突破目前在广泛运用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各种实践性难题:如为学生传授和培训一些基本和有效的提升生命意识的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和实效性;通过设计创新一些载体,切实形成和解决学生生命意识缺乏的问题;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检测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效果问题等等。

3、通过对评价机制的转变,努力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中,引入和实行以生命价值为目的教学方式,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渗透下,确保基础好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基础薄弱的“后进生”在通过自身的学习同样可以获取成功的自信。即达到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想境界,且在此过程中自觉地完成学习方式和竞争方式的巨大转变,有效地提升学习能力和正确的生活观。

4、通过研究,我们试图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形成一下一些有价值的基本概念: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和同伴一起有价值的学习,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个体差异,帮助同伴成长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懂得分享等。这些理念是以新课程目标相契合的。

(二)成果形式

最终的成果形式包括:案例、论文、结题报告

 

八、研究的条件

(一)软件保障

1、课题成员实力强。

2、学校图书馆、期刊资料种类齐全。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3、学校与其他单位有良好的交往关系。

(二)硬件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的认同和支持,尤其在经费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优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杨月.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J].中国教师.2004.12

[] 徐亚芬.中学政治课生命教育要义浅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3

[] 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67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