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现阶段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综合政治课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手段,探索适合我校实际,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建网络环境下以情景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为主导教学方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2、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小组,对校情、学情、师情进行摸底排查,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并加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术,初步摸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情景设计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首先寻求突破。

3、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在全国有影响报刊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4、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出版相关专著,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出现一批相关课题的研究型教师,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摸索出现代先进的符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教师不断更新观念,适应信息社会变化的需要。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师生创设制度,制造条件,营造氛围以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

4、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特色,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传统的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机结合。

(三)主要观点:

1、网络环境下政治课开展情景教学,将会起到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作用。

2、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开展以课题教学为主线的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育与养成。

3、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将得到更深入的体现。

4、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教学和学习的评价机制将全新的改变。

(四)创新之处:

1、研究性学习一直是我校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以前的研究内容相对接形成我校特色。

2、我校专题学习网站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提高创新,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模式的探索。

4、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以课题教学为主线的研究性学习。

二、现阶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思路:

从政治课现实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调查研究法: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三)技术路线:

1、完善专题学习网站。

2、完善本学科教学资源库。

三、课题研究过程和开展情况

教学科研,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增强教师素质、完善办学条件的有力措施。因此,在学校的支持下,本课题的工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更新思想观念,做好培训工作。

2、建立健全了实验工作制度,规范了实验管理。

3、加强软硬件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校一直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领先地位。从1990年的80386电脑,发展到现在6台服务器,300台台式电脑。用交换机、光缆、双绞线连接近400个节点,实现了主干千兆,桌面100兆的硬件配置。2005年接入教育网,实现校园网上办公自动化、网页浏览、校内E-mail收发等功能。现在有中心机房一个,微机室6个,教师电子备课室2个和多个多媒体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展示台,大屏幕投影仪。使基于网络的现代中学教育得以实现,为学校办公和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为实施开放型的远程在线培训以及课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整合

根据我校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层面中,形成全新的教学准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研究: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根据学习者特征进行有针对性设计。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课堂学习内容的设计。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学习任务的设计。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学习情景的设计。

1)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应具有吸引力的表征(虚拟现实、高质量视频);它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富有挑战的上下文背景。

2)创设接近真实情景的学习情景,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景,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种环境中应有自包含的帮助系统,以便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3)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

4)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景必须相融合,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情景中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学习资源的设计。

7、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认知工具的选择。

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下教学评价的设计。

四、课题研究成效

(一)创建了全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

通过实验,首先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成了学习的方式,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通过研究,我校初步建立了适合自己的全新教学设计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整合实验中,实验教师利用制作的各种课件。具有一般教学工具所达不到的理想的功能,具有快捷性、形象直观性、容量的硕大性、优美性、游戏特性,可虚拟现实、可反复演示再现情景。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完美的整合,融合它们各自的个性,交互她们优越的特性,让它们有机的结合,把教学的困难点、抽象性形象地展现出来,借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产生良好的效应。

在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整合实验中,实验教师加强了教学资源的建设,将教学资源分为基本元素材与教学集成元素材两类。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成素材有课件、课案等。基本元素材供教师自己组合课件时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经组合好的课件,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直接使用。同时学生也可通过资源注册共享教师设计的学科资源。通过这种手段可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地表现教学所确定的内容,形声兼备、感染力强,符合认识规律。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了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学生掌握了以下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2、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4、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教研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为提高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业务能力,学校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骨干作用,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对全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的培训。大多数教师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能进行文字处理,表明已具备制作电子教案和使用课件的能力,但是具有编辑、开发教学资源技能的教师比例还比较低,如会用PHOTOSHOP等处理图片的比较少。同时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青年教师在操作系统、编程和网络技术方面占较大优势。据统计,当前使用信息技术备课、打印测验卷、统计成绩的教师已达100%。在课件制作、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等活动中,我校教师积极参与,且均有获奖。

(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既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又注重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实施启发。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建立了课题研究实验班,在研究中,学校指导教师精心备课,找准启发的切入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客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化解知识的难点,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多元化的模式与仿真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地学习,使学习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等全方位得到优化和拓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少教师经过研究实践,还写出不少优秀论文。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的学科理论水平、科研能力(调查、分析、总结等)较低,未能跟上课题开展的需要,从而影响了科研的进程;有的教师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要形成新的教学观和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2、有的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3、师生的信息修养不平衡,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其先进作用。

4、大多数教师虽然能够开发简易的课件,但还不具备开发优秀、高质量课件的能力。

5、教师撰写的整合论文只是在校内进行交流,对外没有形成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六、课题研究未来设想和下阶段工作思路及安排

1、继续加强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积极寻找科研工作的理论依据,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撑点;

2、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重视教师的调查、分析、总结、写作等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做好研究实践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小结,不断深化教改工作,推动科研的进程;

3、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学习,进一步熟悉教材和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4、各教研组将对教材熟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和对信息技术比较熟悉的青年教师结对组合,按照子课题的要求,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内容入手,以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髓。各教研组设计一些课例,开展试验研究,注意积累数据,及时做好课例的分析和总结;教师备课可以在备课组统一研究的基础上分工进行单元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然后共同研究,作修改补充,同科组的教师可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修改使用,实行资源共享;

5、指导教师撰写整合中的教改论文,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6、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专栏,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经验介绍和优秀课件等及时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供老师们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7、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在原有资源库的基础上,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充实,同时要加大对它的使用力度;

8、继续做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因为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力争通过学习,使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9、把整合中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册,以推广科研经验;

10、积累一批优质的课件和把一批优秀的课例录制做成VCD,以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