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风格化发展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要求关注教师的风格化发展

   一方面,教师的风格化发展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教师专业化是一场通过提升教师素质来改革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从而保证高质量教育对社会推动的运动。它强调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关注的是教师的成长,着眼的是教师的发展。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别关注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本课题所研究的就是引导教师以打造教学风格为载体,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从当前我国教师发展现状来看,关注教师的成长发展和风格化发展十分必要

国家教育部师范司马立司长曾指出,当前我国中学教师主要存在着数量上仅满足低水平、质量上合格教师不足、学历上层次普遍偏低、整体教师素质不够高、研究与创新能力不足、实践技能还比较缺乏、教育投入普遍不够高、教育方法手段较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对教师成长发展的关注决不是空穴来风。

传统的教师发展观缺乏对教师持续发展、充实自身的关注,缺少教师可持续成长的观念,特别忽视了教师个性化发展及风格的培养,从而束缚了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修正和突破。

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师发展观,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成长发展”和“教学个性化”意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实现风格化发展,以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职责及发展现状要求促进教师的风格化发展

中学政治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德育工作者,教育的需要、学生的成长都要求政治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但是,目前中学政治教师的成长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如部分政治教师对谋求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只关注于“教”他人,忽视了自己“学”,有的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等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关调查和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授课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缺乏教学艺术和教学魅力。学生的“厌学”导致了教师的“厌教”,教师的“厌教”又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发展呼唤有风格有特色的教师,教师发展要求教师自觉追求风格。

3、风格化发展对不同层次的政治教师都有现实的意义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不同层次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成长发展的问题。以我县为例,一方面,近几年大批的青年教师踏上思想政治课的讲坛,如何促使他们快速成材?怎么样在师徒结对的良好机制下尽快从模仿到独立,从学习到创造?令人深思。另一方面,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名师还不多,(整个嘉善县至今还未有一个政治学科的特级教师),40岁左右的骨干教师面临着一个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突破职业生涯“高原期”的现实问题,而高级教师的日益年轻化则提醒我们对从中产生的“革命到头”思想引起警觉。

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个教师对教学风格的追求其实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从教学风格入手,研究风格与教师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整体和个体二个视角上探讨促进教师风格化发展的具体策略,有助于为政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导和可行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通过教师的风格化发展,突破思政教学的窘迫与困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则是本课题研究的深层次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政治教师风格化发展的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和教学风格研究紧密相关。

国际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起源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推进,有关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在近几年受到普遍的关注。叶澜、钟启泉、陈永明、傅道春等都对此有相关的专著或论述,但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来看,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主要还是在高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进行探索,涉及到具体的学科研究还不多。结合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有关中学政治教师的成长发展特别是风格化发展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仅见的也只是作为案例研究的一些具体材料,如傅道春的《优秀教师成长的访谈与启示》。

教学风格的研究在国内外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经验总结、理论探讨到教学风格论的酝酿、形成,教学风格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涌现了一批此方面的专家,如李如密、张武升等。他们对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形成途径等有关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在教学风格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师教学风格研究也在不断拓展。但在目前的研究中,有关语文等“大”学科的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的研究比较多,也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成果。如滕英超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实录》等,但对中学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只是散见于一些对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或教学探讨中,缺乏系统的研究。而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风格结合起来并放在中学政治教师成长发展大背景下探讨尚为研究的空白。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等

1、概念界定

⑴教学风格: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学科特点和教师个性特征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风度和教学技巧的稳定性表现。

⑵风格化发展:主要指教师为追求教学艺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不断探索创造、突破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

2、预期目标

⑴通过理论研究,全面把握教学风格与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入阐明政治教师风格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⑵以嘉善县高中政治教师队伍为对象,调查研究中学政治教师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制订培养独特风格的整体策略和针对不同教师风格化发展的具体实施措施,引导课题组成员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带动其他老师主动追求教学艺术,实现风格化发展。

3、研究内容

⑴概念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中学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含义、特点与类型、培养风格与政治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关系、中学政治教师在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特点与形成,不同教师风格化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等。

⑵培养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是了解中学政治教师对自身成长发展的认识、了解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手段、探索中学政治教师风格化发展的策略;分层研究不同教师以培养风格为指向,促进自身成长发展的具体策略。

具体有:政治学科带头人的风格化发展、青年教师的风格化发展、中年教师的风格化发展、高级教师年轻化后的进一步发展等;

   4、实施途径:

⑴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内外并重、合力促进”。

内力:激发教师对教学风格的自觉追求,主动促进自身的风格化发展;

外力:谋求学校等方面的支持,推动教师风格化发展。

⑵具体策略

主要做到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积极利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方面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建立的相关机制,以此为平台,一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在快速成材中追求教学特色和风格;另一方面,促使政治骨干教师总结教学特色、创造独特风格,催化“名师”的脱颖而出。从课题组成员所在地来看,主要可以借助于嘉善县“强师工程”和嘉善高级中学“教师专业评估学分银行制度”等。另外与省、市、县教科部门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合作,获得他们的理论、信息和技术的支持。

第二层面:充分利用县级政治教研大组这一活动平台,通过教学观摩、成员交流、读书活动、课题研讨等引导教师提高理论修养、反思教学实践、提练自身特色、促进风格化发展。

第三层面:教师自身的努力,这是风格化发展的重点与关键。

具体操作:

²       在学习中提高——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读书会等途径引导教师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相关理论等。重点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教学艺术论》、《有效教学论》、《现代教师论》、《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反思性教学》等著作并写出读书笔记、学习论文。计划延请华师大、浙师大等高校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提高教师对风格化发展的理论认识。

²       在反思中发现——通过听课评课、问题会诊、同僚教练、临床视导、自我反思等途径引导教师借鉴他人先进经验,总结自己教学特色,发扬优势、扭转劣势,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找准风格化发展的突破点,实现自觉高效的专业成长。

这方面,着重做好二方面工作:

①收集信息进行反思:通过对陆志龙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张彪老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张强老师(青年教师、县学科带头人)等的听课、访谈等收集相关信息,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实例即课例,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课例,分析其中的风格特色,学习借鉴其成功之处,以获得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榜样支持。

②通过教学后记、相关测验等自我研习、自我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分析自我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反思总结能反映教学个性和特色的典型经验。在寻求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学规律和个人的心理特征,确定风格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作出一个周详的自我发展计划。

²       在实践中发展——通过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个人课堂教学风格研讨会、撰写论文等形式引导教师以形成一定教学风格为导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行动,不断修正,实现发展。

 

四、研究操作措施及做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专家指导法等(详见研究步骤)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阶段、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610月):寻找可供研究的实际问题,广泛涉猎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申报课题等。

⑵理论学习和研讨阶段(200611-12月):检索和阅读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和文献资料,通过理论探讨、专家指导、专题研究等途径对教学风格与教师成长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使课题组成员能掌握相关理论并整理出能用以指导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写出读书文章和相关论文。

⑶调查研究阶段(20071-2月):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中学政治教师队伍构成和成长发展情况;通过学习观摩、访谈交流等途径了解优秀政治教师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貌,归纳总结成绩与问题;通过听课评课、问题会诊等方式完成对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现状的调查。

⑷反思探讨阶段(20073-4月):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自我反思、问题会诊、撰写案例或课例并探讨,明确不同教师成长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风格培养的整体策略和具体措施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每个成员写出自我诊断书并提出风格培养的类型、方向和方案。

⑸阶段总结和修正阶段:(20075-6月)小结前几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和实施情况,寻求专家指导,广泛征求意见,修正研究方案,明确下一阶段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重点。

⑹深入研究、积极实践阶段(20077-8月):通过写好行动记录、观察手记、学生反馈、教师反思等促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成长发展的方向并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风格培养方式、途径、阶段等。

⑺课题总结阶段20079-10月):总结课题中所取得的成果,完成案例、课例的分析整理和有关论文的撰写并争取获奖、发表,最终形成课题报告。

2、人员分工

顾问:

⑴贾靖华:嘉善县县级导师,中学高级教师,县教研室教科室主任

⑵何根林:嘉善县县级导师,中学高级教师,县政治教研员。

课题组成员:

⑴张彪: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县级导师。课题主持,全面负责课题的运作。

⑵褚宝福:中学高级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论证和问卷调查的分析

⑶张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及分析

⑷张晓慧:中学二级教师。主要负责课例等采集及分析

王德锋:中学二级教师。参与调查及研究

3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课题主体结题报告,附件:专题论文、调查资料、优秀案例和课例、多媒体光盘和其他资料。

六、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前期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负责人张彪老师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艺术及教学风格”展开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并以此撰写了学位论文,获得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张彪、张强、褚宝福老师等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且有数篇公开发表。

2、人员素质高、结构合理。

课题组成员由一线政治教师组成,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有省教坛新秀二名、市学科带头人二名、县教学能手四名。

课题负责人张彪为中学高级教师,浙师大教育硕士、省教坛新秀、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强师工程县级导师、嘉善县政治教研大组组长,从事多年中学政治教学,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并在有关专业报刊上公开发表。

成员层次全面、结构合理,既有人到中年的中学高级教师(张彪、褚宝福),也有初步成才的青年教师(张强),还有参加师徒结对的“徒弟”级青年教师(张晓慧、王德锋),这为本课题开展全面和针对性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科研氛围浓、条件较好

我校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市教科研基础和先进学校,重视师力资源的开发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和良好的条件;县强师工程为本课题的展开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合理的机制。我县地处沪杭之间,有助于及时获得高校专家指导和信息支援。

4、经费保证:本课题得到了县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金额:5000

理论指导:  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

课题实施:  嘉善高级中学课题组

课题立项报告执笔人:  张彪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