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平衡”的思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保持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对象、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各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组合;生态平衡
  
  所谓课堂生态平衡,是指课堂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相互构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使得师生之间、师生与课堂教学环境之间能够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是,纵观课改多年,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依然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以至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存在,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学生俨然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面对这种现实,我们不能否认: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和封闭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教师似乎只想到自己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和乐趣,以致课堂教学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改变这种状况,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合了新课程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等精神,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逐渐趋于“平衡”。但在实施过程中许多理念又被盲目地追随、片面地扩大、泛滥地运用,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各学科的本色。要解决这种困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平衡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等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教学中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要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协调好、把握好、保持好各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
  1、畅说与静思的平衡
  顾名思义,畅说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敢说、自由地说,甚至让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畅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学生素质训练,它几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学生质疑需要“说”,解疑需要“说”,交流需要“说”,评价更离不开“说”。学生在“说”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在“说”中交流思想和情感,更在“说”中不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可见,生态平衡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说,而且更需要畅说,离开了畅说,课堂教学的价值就会被大打折扣,学生素质就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当然,畅说并不是要让学生毫无节制的说,不是仅仅为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才说,而是为了学生素质训练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围绕教学主题才说。因为在畅说的同时,还有一种制衡的力量——思考。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的学习就会导致迷惘和无知,没有思考的畅说就会导致瞎说、胡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思考的一堂课,那是肤浅而没有智慧的一堂课;没有思考作基础的读书和交流,那是低效、乏味而又苍白的。
  2、提问与质疑的平衡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要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体验,这对课堂教学来说同样也是适用的。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不断地用自己事先预设的问题牵着学生走,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是极富个性的,也是极富学习能力的,只是长期以来被极大压抑而慢慢地被封闭起来。因此,教学中要改变这种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失衡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大胆地提问,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迪,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保持提问与质疑间的平衡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了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3、合作与独立的平衡
  合作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形式的合作,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是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但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识、相互接纳。合作与独立是辩证的关系,合作是以独立为基础,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合作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方式,它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把合作与独立相互对立起来。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才能有凑效。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这边提出问题,那边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根本没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在合作过程中通常也是优生“一统天下”,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意识强化和锻炼,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预设是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的设计,这种预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但只有预设会使课堂陷于封闭、沉闷和被动,陷于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预设的同时需要生成。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课堂教学环境等情况,对预设进行灵活调整,开展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① 
  
  二、课堂教学资源的平衡
  
  传统的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的惟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及教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激发和创造性的的发挥。的“新课标”拓宽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指明了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途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创造性处理教学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充实学生学习源泉,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1、文本与拓展的平衡
  文本即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要是离开了文本便会容易偏离主题,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平衡的生态课堂教学中,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对教材进行不断地更新、拓展与补充,使教材跳动时代的脉搏、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如果我们将教学封闭在文本之内,学生就无法通过文本的窗口接触与文本有关的信息,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获得的信息就会狭窄而有限,因此适度拓展文本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更好地拓展文本,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与文本有关的资料,获取必要的信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知识的盲点去拓展和补充;在课后,教师可以把课堂中还需探索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相关内容带出课堂,让学生继续研究。当然,拓展文本必须有一个度,无限拓展文本势必会冲淡对文本的研究,造成喧宾夺主、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立足文本,合理拓展。2、课内与课外的平衡
  课内即通常指的课堂教学,它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广度和密度,提高课堂上每一分钟的效率,对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课外即指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它是课内的合理延伸和有益补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人称之为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根据哲学原理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如果在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不到课外的应用,那么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枯燥乏味,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对于高师生而言,要使他们能够学有所用、会用,教师就要注意把握好课内与课外的平衡,重视学生课外的实践锻炼,把他们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为能力。这正符合新课改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各学科的实践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课外实践的机会”。
  3、传统板书与媒体使用的平衡
  传统板书与现代媒体是当前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两种教学手段。这两种手段各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使二者做到有效结合,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是每一位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媒体使用确实能够扩大教学信息量,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失去了传统板书的设计,而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教学,教师就会变成一名机械程式化的程序操作员,课堂教学就会缺少应有的灵动和意蕴。优秀的传统板书设计和使用,是课堂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动态生成。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备课、授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握好传统板书与媒体使用的平衡,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和活力。
  
  三、课堂教学对象的平衡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一定意义讲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教是只是一种手段,学才是教的目的,这符合当前所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一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个性特征、能力水平、思想觉悟等又各不相同,教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样的教学对象的平衡,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认知与情感的平衡
  认知体现了学习知识的“工具性”,情感则体现了学习知识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正如叶澜教授曾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记忆结论多,探索过程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②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体验到生命的尊重和学习生活的乐趣,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教师就应该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基本理念,时时处处关注学生,从根本上对人的生命存在给予整体的关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品格、学习智慧和个性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历程,从而进行有效学习。
  2、共性与个性的平衡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体。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人应该获得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个性是共性的基础,普遍的本质必须通过个别存在的事物才能够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可言,但个性中又都包含有共性。教师在对待教学对象上,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但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被当成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是知识传授的接受者,重视的只是学生存在问题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各自丰富多彩的个性。从而导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过于简单,无法真正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兴趣、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同时也要坚守个性中的共性,以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平衡
  
  在平衡的生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但课堂教学中师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双方要互教互学,而不能只当“师爷”,高高在上,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双方才能充分交流和互动,才能和谐共进、教学相长,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是不对等的,它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性,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主体,而学生是被动者和受制者,是绝对的客体,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独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
  [注释]
  ① 余文森.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5):18-19.
  ② 童小英. 关注学生发展 丰富生命体验[J].绍兴教育.2004,(5):20.
  
  [参考文献]
  [1] 王军. 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第三辑)初中部分[M].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2005.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0.
  [3] 童小英. 关注学生发展 丰富生命体验[J].绍兴教育.2004,(5):20.
  [4] 徐陶,彭文波. 课堂生态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38.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