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原创:政治易混知识点之经济常识

1、 正确理解价值概念

1)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商品是劳动产品,虽然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千差万别,但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价值。

2)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人类劳动就形成价值。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关系,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故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是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

2、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 纸币的发行量必然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②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格就会上涨。③ 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随着生产货币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而它所代表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货币价值减少,商品价格就会上涨。④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也会引起物价的上涨。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3、 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是如何贯彻的?

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等。

2)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交换场合,而是从总体上说的。

3)等价交换原则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调节了供求和商品生产而实现的。

4、 价值、价格、供求之间的内联系

1)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一致的。

2)价格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但不能引起商品价值的变化 。

3)正是价格和供求关系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供求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使商品价格的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并始终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从崦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实现了价格和价值的相符。

5、 货币的本质和体现的关系

1)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又不同于其他一般等价物,它的价值大,适应范围广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货币和一般商品一样都是用于交换的,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6、公有制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

7、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它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地、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用什么形式。

8、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二者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一种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

股份合作制是本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本的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9、国民经济的主体、主导和支柱

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是指主要的并且能够引导事物发展的方向;支柱比喻中坚持力量,是指在整个事物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国在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0、股票价格与股票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与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额只表明投资人入股的货币资本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

11、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活劳动消耗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此外,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可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划等号。

12、正确认识股份制的性质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多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13、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比较

参与竞争时的动机和出发点:正当竞争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以最低消耗获取最大利润;不正当竞争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以获取高额违法所得。

竞争时采取的手段:正当竞争以正当、合法、公平的商业做法,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 、降低成本、提高信誉。不正当竞争是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

社会效果与法律后果:正当竞争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到法律的保护。不正当竞争投寄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还会给现有财富带来浪费,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

14、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方向

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道路就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一要靠党的政策,二要靠科技,三要靠投入,四要靠产业化经营。

15、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三者的比较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

理论依据  狭义的生产劳动 狭义的生产劳动  广义的生产劳动

包括的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计算方法  五部门生产总值 五部门的新价值  所有部门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

价值表现  CVM     VM       社会所部门的增加值

数值表现  大于国民收入  小于社会总产值  大于国民收入

              和国民生产总值

优缺点   重复计算不准确 无重复计算,但  面广;准确;无重复计算;

包括的部门范围太 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

窄,不能全面反映 社会成果;便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和社会成

果,不利于国际比较

16、税收、利润、债务、罚款与收费的区别

税收、利润、债务收入、罚款与收费都是或大都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但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而其他收形式则不完全具有这些基本特征。

1)税收与利润的区别。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企业依法上缴税收,不能打折扣,不得讨价还价。利润在这里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它是国家以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利润具有有偿性,而固定性不明显。这是因为企业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向国家上缴利润,但以怎样的比例分配,情况会多种多样。歌曲上缴利润不如税收那样稳定可靠。

2)税收与债务收入的区别。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债务(国债、外债)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更不具有无偿性,因为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是自愿的,借到多少、何时偿还债等不是固定不变的。

3)税收与罚款、没收财产等的区别。税收和罚款、没收财产等,都具有无偿性和强制性,但罚款、没收财产等不具有固定性。例如,在我国发票管理规定中,对未按规定领购、开具、保管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要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于1万元以下的罚款。在这里,没收非法所得没有固定数额,有多少收多少。

4)税收与收费的区别。二者都具有强制性,但收费不具有完全的固定性和无偿性。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情况下,乱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更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具体地说,税收与收费的区别如下:一是征收的具体主体不同。税收是由国有税务机关(包括海关、农税部门)代表国家征收的;收费是由其他行政或事业单位征收的。二是用途不同。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款由国家统一支配,用于社会公共需要;各项收费一般采取专款专用原则,除少数作为财政收外,大多数用于本行业、本部门业务支出的需要。三是特点不同。税收具有固定性,是一种规范的分配;收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是非规范的分配。

17、弄清“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

“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人”与“征税对象”这几个概念,是学习税收内容时需要弄清楚并加以区分的概念。

1)纳税人与负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也是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从民法的角度讲,纳税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以及属于自然人范围内的个体户、农村承包户等。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履行法定权利的承担法定义务的组织,如企业、社团等。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凡发生应税收入的、取得应税收入的,都必须依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负税人指税款的实际承担者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而纳税人只是负担税款的法律主体。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只有当纳税人所纳的税款无法转嫁时,这时纳税人就同时是负税人。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如果纳税人能够把所纳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这时,纳税人和负税人就属于不同的主体。例如,消费税的纳税人是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而负税人则是消费者。税法一般只规定纳人,而不规定负税人。

2)纳税人与代扣代缴人的区别。纳税人一般指税款的缴纳者,但在有些场合,纳税人并不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而是由代扣代缴人代其缴纳。

代扣代缴人是税法规定有义务从纳税人的收入扣除其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企业。例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征收办法,那些向个人支付收的单位就成为扣缴义务人,即代扣代缴人。

3)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征税对象即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是征税的客体。例如,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应纳税的劳务收入,服务收入。而其纳税人则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商业、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公用事业、出版、娱乐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又如,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利润和个人工资薪金等项收入;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屋等。

18、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来源就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

1)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事业单位的存款,二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2)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指:一方面,为应付存户提取而向中央银行借入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由于有一定数量定期存款,银行总会有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这两部分构成了银行资金来源。

3)因此,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来源就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不仅说法不同,而且也不是指同一部分资金。

19、债券和股票

不同点:

A、 性质不同:债券是债务,限期偿还;股票是入股凭证。

B、 受益权不同:债券定期收取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大;股票取得股息和经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

C、 偿还方法不同:债券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股票股金不能退,只能卖出股票。

相同点: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20、市场交易坚持平等原则,就是交易双方等价交换吗?

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销售者之间应该平等,即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二是购买者之间应该平等,即购买者机会均等地从市场上选购商品和服务;三是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应该平等,即互相高材生、平等交换。因此,把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简单地理解成交易双方等价交换是不当的。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