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热点专题:树立科学发展观

时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文件中首次集中阐述新的发展观,即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也是抗

击“非典”斗争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国庆讲话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

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

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决定》中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推动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发展是核心,协调发展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重要支撑,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

2.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 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发展落实到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

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正确对待GDP的增长。

考核的学科主干知识点

政治:

1.经济常识:①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为 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市场经济 知识:要实现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 性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同时也明确了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③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④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新型工业化道路。⑤经济结构的 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⑥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⑦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哲学常识: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针对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实践决定认识 的观点。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认识 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扩展和推移的观点。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 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④坚持统 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坚持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理,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必须全面地把握事物的具体的、真实的联系;统筹人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世界物质性原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服从自然,还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思想体现了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⑤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的观点。

3.政治常识:①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容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②国家机构的性质及其组织活动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容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③党的性质、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的体现,也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④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⑤对外政策中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国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⑥国际竞争的实质。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快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高考命题方向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规律,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注意这里可与西部开发、民族团结、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相联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问题。

试题解析

【例1】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 )

A.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语是调整经济结构,那么B项在表达上是错误的,因为联系有客 观性;而A项和C项与题目无关,答案只能选D。

【例2】2004年3月6 EI《人民日报》载文强调,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 的客观要求。 ( )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

C.社会主义本质 D.市场经济竞争性和开放性特征

【解析】题目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与题目吻合的答案是D。

【例3】人类的经济活动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同时,又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即所谓“负面效应”。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我们可称之为“绿色GDP”。

我国评价国民经济的指标经历了从工农业生产总值到国内生产总值(GDP),再到绿色 GDP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解析】这是以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依据的材料主观题。设问要求指出材料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因此必须以哲学思维来认真阅读材料,从其中关键字词、句意和材料的整体中挖掘其哲学寓意。

【答案】从辩证法上讲,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分析经济增长;从认识论上讲,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是不断发展和上升的;从价值观上讲,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改革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其哲学理论根据是 (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主观能动性制约规律的客观性

C.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达到了新的高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我们提出的任务是: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2000年翻两 番,这意味着GDP将从8.9万多亿增长到35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从800美元到超过3000美元。因此,我们必须 ( )

①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 ②从整体着眼,搞好局部

③准备走曲折的路 ④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值。引入“绿色GDP”概念的 主要目的是 ( )

A.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

C.加快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D.使人们不再关心经济的单一速度指标

4.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以牺牲环 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了。这说明

( )

①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2004年6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巨大飞跃,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加 节制的掠夺和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恶果。这一深刻教训启示我们 ( )

A.必须承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D.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6.2004年5月14日—16日,胡锦涛在吉林考察工作时强调,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实推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坚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7.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调整经济结构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 )

A.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纵横联系之中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8.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形成了全方 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从1978年到2004年3月底,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5138亿美元。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人们能够利用和改造规律

9.2004年5月20 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对相对落后地区给予更多的倾斜,增强造血功能,发挥后发优势,形成不同地区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大对落后地区扶持力度的哲学依据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0.2004年4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其哲学理论根据在于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1.据报道,新疆大学的某教授忍痛把他研究的啤酒花深加工提纯技术专利卖给了北京的 某一厂家,因为在新疆这一高新技术竟无人问津。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 )

A.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不缺乏

B.只有北京的厂家懂得技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C.西部地区不懂得价值规律的客观性

D.西部地区要发展,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的改革意见》指出,要落实放宽市场准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同其他企业平等竞 争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及进入基础设施、公有事业和其他领域的具体办法。企业间平等竞争的关系从根本上看是由 ( )

A.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决定的 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C.价值规律决定的 D.国有企业的作用决定的

1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对区域性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述措施的实施 ( )

①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②表明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③表明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④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说 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应坚持 的原则 ( )

A.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B.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C.效率优先 D.按劳分配

1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 ( )

①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②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 ④消除腐败现象,巩固国家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04年8月6 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以来,为配合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中央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实,各级财税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了财政收入在 经济陕速增长基础上稳定较快增长。各级财税部门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是因为 ( )

①财政收入是国家各种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收入越多,越能促进经济发 展③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是财政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④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04年6月15日保监会执行的新《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75条规定,“保险公司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所采用的语言应当通俗易懂、明确清楚、便于理解”。保险公司采取通俗易懂、明确清楚、便于理解的语言 ( )

A.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B.有利于投保者的索赔,尊重了消费者的求偿权

C.能够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实现消费者的监督权

D.能够为投保户提供安全保障,确保生产生活安全

18.2004年5月27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己有2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累计对外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分布在16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走出去” ( )

①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 ②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要求

③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④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9.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述要求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 )

①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②我国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 能③我国的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依法治国是我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004年4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宏观 调控政策,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绝不准自行其是。这一要求体现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