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论语文教学价值观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的发展置于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它的主要内容为:语文教学是一种合作过程;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对话的空间;语文学习是最富建构意义的学习过程 ;语文教学应以最经济的速度、最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语文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 学生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已有时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如大家所预期的那样,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化?据了解,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地方问题还相当严重。不少教师未能真正的领会新课标的核心价值,教学理念依然落后、教学模式依然陈旧、教学手段依然单一。究其原因,很多教师将其归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不然。我们姑且撇开应试教育的是非,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样在素质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还怕什么应试呢?可见,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部分教师对教学价值的选择上。他们对教学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虽然有些教师已关注到学生品德、情感、意志、技能,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为此,我们需要一起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的教学价值观,进而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语文教学价值观,并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

一、语文教学是一种合作过程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师生关系变得疏远、冷漠、不正常了。有教育心理学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教学质量比作生产力,师生关系就类似生产关系。那么据政治经济学观点,任何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都将带来一次生产力的解放。由此可见,我们必须着力转变目前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交流,而师生合作是这个人际交往、信息交流中最主要的方面。从这点看,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合作过程。当然语文教学在强调师生合作的同时,也提倡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但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问题。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通过合作,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教学更加完善和科学。我国教育学者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提出了师生合作教学的思想,我们应该在前辈的基础上努力向前发展。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就会把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与服从关系应变为指导与合作的关系。合作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教师只有从思想上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二、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对话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追求知识本位,对知识习得的关注取代了对学生发展的重视,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进而抹杀学生个体的内在价值,这与新课程标准是背道而驰的。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现代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多元化、高密度、多层次、多维度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立体交叉的对话。在对话者的视野中,对话双方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在自由对话的空间中,学生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饱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蕴涵着引发对话的基本条件。这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不断扩展自我世界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在写作教学中,尽管学生的习作仍显稚嫩,但却蕴涵着学生独特的思想与真挚情感,在习作中他们不仅表现其各自的观念、展示其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期待着由此而引发的新一轮的对话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观点、思想的冲击碰撞与对话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其所追求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由于需要阐释大量文本,不同读者对于文本的体验和解释必然是多元化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为学生努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对话空间。

三、语文学习是最富建构意义的学习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主动建构活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语文学习是最富建构意义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应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的学生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该认可这些差异性,甚至启发、诱导学生属于个人的理解和判断。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课文乃至对某段、句、字的理解,因每个学生的经历、经验不同,而往往不尽相同,有些理解看似离奇,实则包含学生的独特的见解,体现他个人的价值。语文教师不应一味追求理解的标准性而忽视学生建构知识的差异性,否则就会损害甚至扼杀学生的个性。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去契合课文的思路,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鉴赏,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兴趣才能得以迁延。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

四、语文教学应以最经济的速度、最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社会在飞速发展,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学习时间却在相对减少。那么前人学习语文的模式就不再适应当今的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最经济的速度、最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规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使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其一,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科学、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学生。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复习迎考阶段表现得尤为严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随意性很大。语文教师应透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并以此组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手段。语文教师不能一味的勉励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学语文的本味,也不是学语文的最好方法。难道语文就不能学得有趣而轻松吗?结论是毫无疑问的。

其二,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教学规律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语文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分析任务、设计课案、实施教学、进行评价。

其三,使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课堂效益。信息化的今天,语文课堂不能再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教学现状,必须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中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毋须赘言,它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省时、高效。当然,新技术、新手段的使用,必须科学化、合理化,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语文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主要是应试)把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拓展语文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教师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语言。通过广泛阅读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内容应植根于现实,贴近社会生活。脱离社会生活的语文学习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限于语文教材。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由于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文学教育需求,因此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时的价值取向应偏重于社会生活需求。像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及其他应用型文体,都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都会遇到的,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对这类文体进行较为熟练的阅读与写作。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力与诱惑力。

参考文献

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吴立岗、夏惠贤:《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皮亚杰 《建构主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教学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