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正文内容

浅议班级常规的接受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班级管理离不开班级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必须有一个人人都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而班级常规的接受是一个好的班级常规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一、班级常规接受的意义
  
  班集体的形成必须建立一套班级成员所共同接受的规章制度,并使这一制度不断内化成为班级学生的心理尺度,即被每个学生所采纳、接受,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班集体的形成。因此,班级常规接受具有了特殊的教育意义。
  
  1、反映了班级对其成员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班级常规一般应反映班级对其成员行为的期望和要求,并为其提供一定的行为模式,成为班级评价学生行为的标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接受班级常规,形成“依法治班,守法光荣”的心理环境,并以此引导学生根据班级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经常对照检查,寻找差距,不断进步。
  
  2、实现班级常规的教育价值
  当班规被班级成员接受之后,遵守班级常规会成为学生的动力因素,激励学生努力向上,有效调节每个学生的行为,使之产生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克服违反班级常规的行为。班级常规的认同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引导、教育、内化规范的过程。
  
  3、推动班集体的形成
  班级常规一般通过奖赏、处罚来保持集体行为的一致性,从而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任何一个集体,其形成都必须有一套大家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准则,而形成后也需要这些规范来保持集体的整体性,当集体成员的行为偏离或违反这些准则时,集体对这些行为马上产生反应,纠正成员的偏离行为,禁止成员违背集体规范,使成员的行为回到规范的轨道上来,使其与其他成员、与集体的行为保持一致。
  
  二、班级常规接受的心理机制
  
  班规接受的心理机制也可称为激励机制,即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出班规后,班主任要及时采取激励机制,主要是对理想型行为的确认和强化,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从而使学生逐渐接受班规。
  行为科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行为都是由激励而产生的。一种需要满足后,便不再是激励的因素,个体必然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作为新的激励起点。另外,需求使人产生某种期望,期望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努力,同时,也取决于组织给予的确认和鼓励。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的报酬与其期望值基本相符,个体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如果个人努力没有成效,或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就会对激励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而言,促使班级常规接受的激励机制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反馈激励
  班主任把学生品德表现和学习成绩反馈给学生,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积极性会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班级定期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都能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在反馈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处理好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发现个体行为有某种进步时,就应该及时给予合理奖励,并创造一种情境,使其进步得到教育者及其组织系统的信任和同伴的羡慕,强化其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体行为定势。
  
  2、奖励激励
  通过奖励或惩罚,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使之巩固和发扬;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之收敛或消退,都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养成积极性行为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奖励与惩罚必须是公平合理的,班主任应该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关心学生的行为变化,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奖励,而不能只关心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实践证明,如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激励与己无关,激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赏识激励
  人都有归属心理,希望自身才能得到发展,受人赏识,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有较大抱负的学生,并不满足于获得奖励,而是期望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赏识,这种赏识会使学生发挥持久稳定的积极性。所以,班主任要处理好奖励与满足个体行为需要的关系。班主任对于学生合理现实的个体需要,应该给予确认和鼓励,并为学生实现合理个体需要提供种种有利条件。如果学生建立了“规范性行为——奖励——需要的满足”这个反射体系,那么,激励调控就能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规范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常规习惯的养成,要多奖励、少惩罚,建立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其自我遵行。班级常规是儿童易违反,也是易被班主任处罚的项目,如果班主任以警察抓小偷的心态来经营它,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彰,极易遭受学生的反抗。如果能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在儿童的表现中欣赏其善良、正向的一面,忽略其缺点,并常给予鼓励,一定能激发儿童的自信心与荣誉心,并进一步促成学生对班规的接受。
  
  三、班级常规认同的实现
  
  实现学生对班级常规的认同,就要矫正学生的偏差性及排斥性行为,消除学生对班级常规的排斥心理。一旦学生认同班级常规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场,这种磁场的影响和约束作用远比班主任管理的作用大得多。
  
  1、开展主题活动,内化班级常规
  班级主题活动课是班级管理的主阵地,学生的意见可以在班级活动课上提出,班级常规能在课上制订,学生的创新品质也能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内化成为优良个性。
  
  2、班主任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
  班主任要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要以行动育人。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做到榜样熏陶、服务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我们常说: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事实证明,班主任只有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行动育人,才能够深深地感化和激励学生。
  
  3、建立一套合理的惩处机制
  在班级常规执行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不遵守班规,出现对班规的排斥现象。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如果越轨行为所获取的利益大于个体行为支付,越轨性行为就会有禁而不止,只有对越轨性行为进行有效的惩处,才能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为了使班规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同,处罚作为一种矫正手段,正如马卡连柯所讲,“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惩处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4、培养班干部维护班级常规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眼睛”和“耳朵”,他们来自于学生,又深入在学生中间。良好的班集体是靠集体的力量粘合在一起的,而班干部是强有力的粘合分子。他们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自身素质较好又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他们能够团结全班同学,发挥班干部队伍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是班主任所不能替代的,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选用班干部人选时,班主任不能感情用事,要多听学生们的意见,要树立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学生为学生们的榜样,建设和巩固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常规只有被班级成员接受才有意义,才可能帮助学生有规律地学习、生活,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让学生能够认同并接受班级常规,是他们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的重要前提。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