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学校德育>>正文内容

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金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随着德育导师制的推进,教师的角色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德育导师制也日益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推器。长期以来非 班主任 老师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德育工作只是 班主任 老师或者学校政教处的任务,跟自己无关,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岂不知,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在变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更新乃至创新,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会只采用一种模式,于是德育导师制就应运而生了!  

德育导师制的理念,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谓“全员育人”就是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行列当中来,不能认为非班主任老师可以置身事外,如果任课老师只集中精力抓成绩,就会出现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现象。推广“德育导师制”就是要使所有老师都要积极参加到学生管理中来,当然每个非班主任老师也在其中。所谓“全程育人”应该是指要认真做好受导学生的每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这就要求导师贴近学生,全程跟踪学生,用个性化,亲情化的手段与学生真心交流,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自己的教育中安营扎寨,要满腔热情地为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谓“全方位育人”是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不仅仅是教书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老师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品德。良好的品行为学生成长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的形成,而正确的知识又能帮助人领会德行的内涵,并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能相长。 “全方位育人”的第二层涵义是指学校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下。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学校应该做好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者兼顾的管理工作,给他们平等选择受导老师的机会,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培养几个顶尖的人才,而是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整体素质。而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呢,往往喜欢与优生建立受导关系,不愿意与差生建立这种关系,这是不符合德育导师制的要求的。  

自从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后,有些中小学教师认为这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荷,会影响老师的日常教学。我们不能把德育导师制这项工作当做是一种负担,这一制度恰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无论是什么角色的老师,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老师,他的教育对象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乃至热爱老师,是需要学生从心底里真正的认同的,我任务,德育导师制恰恰起到了这么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把它称作是“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金桥”。  

要走进学生心灵,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高中生处于身体、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但这种成长是伴随着付出代价而进行的,他们看似成熟,实则幼稚、看似独立,实则依赖性很强、看似有时自觉,实则盲动,于是,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弃学、自信不足、情绪化严重、人际关系不佳等,这些心理疾患如果不及时医治,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格健全、家庭健全、身体健康的学生尚且经常遇到各种困惑,何况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那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极端化、观点极端化的学生,所以,德育导师更应该以该项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金桥。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等。德育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恰恰是这其中的一种,德育导师就可以通过德育导师制这一载体,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逐步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高中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首先找到他们受挫的原因,其原因有客观因素,包括家长期望值、国家教育体制、经济体制变化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教师只有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现在的状况,才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的敲门砖,但这块敲门砖的材料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如果一个社会过于重视物质,象小儿麻痹症一样,人人都在为金钱而奔波忙碌,那么爱的淡漠便成了这个社会的通病,精神的富足,爱的充盈都无从谈起了。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伟大小说《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为儿童纯真感情喝彩。同时书中也表达了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个家庭、每个学校到整个社会,都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学会去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老师、爱同学、爱国家、爱社会。从《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们也在深深地思考:儿童的爱心要培养,我们老师呢?“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美誉告诉我们,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望而生畏的,是爱的传播者。每一个成功的老师,都有他一套独到的方法、技巧,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靠爱来做催化剂的。否则再多的道理、再多的手段都等于对牛弹琴。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这是架起同学学生心灵的金桥的第一步。  

进门不一定落座,可能我们通过爱心的滋润,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但不一定是学生心目中的贵宾,究竟能走多深、多远,是德育导师工作方法和原则是否正确的体现。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对这句话的感触非常深。辛勤的园丁洒下不同的种子,施不同的肥料,采用不同的耕作方法,收获着不同的果实;机器大工业中,批量生产的是统一规格、统一功能、统一形状的工业品,与农业的耕作方法的最大不同是能否体现个性化的原则。所以,德育导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切不可整齐划一,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个性化。  

虽然从高中学生总体看,他们的心理、身体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但个体的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过不同的环境影响,初步形成了不同兴趣、爱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五个层次中,有两个是比较关键的,包括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钟志农先生积极主张关注学生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养尊处优的太多,他们的需要大多是物质的满足,如果说精神上的匮乏那是不公正的,但现在高中生的文化生活与所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很多情况下是不相融的,所以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从他们的感觉、他们的需要入手,关注他们的不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转化成间接兴趣,再到直接兴趣。比如,对于政治教材,学生普遍的观点就是:都是大道理,想要通过考试就要靠“背”。这是学生价值观的体现,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一种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主观判断。学生之所以这么认为,就是 因为该学科与他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如果从日常的政治现象入手,讲闯红灯、讲结婚办理登记证、讲金融危机下的就业门路,学生就会由不感兴趣到间接兴趣,进而转化为直接兴趣,这就形成了他们的需要,教师也因此取信于学生,教师的教学和教导都能让学生从心理彻底的接受,学生也由此愿意与老师探讨,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老师成为他心灵的坐客。个性化原则有很多要求,我仅就注重学生的需要这个角度进行了浅析。  

我强调的另外一个原则是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党的创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学起源于费尔巴哈的哲学学说,而在我国,“以人为本”的观点于上世纪90年代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112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首届“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论坛,正式以官方的名义响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随着教师、学生角色的转换,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于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步占据了教育教学理论和原则的首位。德育导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做到:在学习中关注受导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成绩变化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发现自身的有点,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双差生”,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逐渐地与老师拉近距离。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倾向、遇到的困难等。这要求德育导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比如,受导的学生中有男同学、有女同学,有家庭富裕的、有贫困的,有胆汁质的、有抑郁质的,有乖巧的、有放荡不羁的,等等,所以导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如,女同学在特殊时期恰好赶上要参加大型的考试,这要提前与她沟通,详细了解,帮助她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再如,某个学生忽然表现出比较沉默、呆滞,要及时进行访谈,从看似不经意、实则经意地找准谈话的切入点,了解到真实的原因,帮助他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  

德育导师制的原则还有很多,我只就个性化和人本化的原则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是走进学生心灵必须坚持的原则。我们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机制的完善、手段的创新,都是任重道远的,每一位德育导师,都要把德育工作生活化,在生活中,把自己的爱心、知识汇集成甘甜的泉水,争取在滋润学生心田的同时,早日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金桥!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