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三课>>正文内容

谈谈名牌战略

“品牌”,“名牌”,“名牌战略”,这几个词,人们耳熟能详。其实,这不是几个词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动向和重要的趋势。

一、为什么要重视和强调名牌战略?

现在,人们更加重视名牌和名牌战略,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企业角度看,市场竞争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价格竞争。这是最初级的也是最普遍的竞争方式。主要靠价格便宜,你的价格高,我的价格低,我就可以卖出去,你就卖不动。价格竞争的基础是成本,成本低才能价格低。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一般比较低,所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主要靠价格竞争的水平上。

第二个层面是质量竞争。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质量竞争主要是靠东西好,靠比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简称“性价比”),即“物美价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购买东西时,逐渐把东西好不好,即质量的好坏放在第一位了。1998年北京酷热,空调卖得很快,但在大商场调查发现,价格在四五千元的高档空调反而比价格在3000元的空调卖得多几倍。为什么?因为北京人收入较高,装空调就来个一步到位,宁可多花点儿钱装好的,也不愿意少花钱买差的。过去我们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虽然便宜,但质量不行,外国人就把它作为“地摊货”,进不了主流消费渠道。

第三个层面是品牌竞争。这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层面。这种竞争主要靠牌子,看牌子响不响。产品竞争主要是质量竞争,但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质量竞争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卖家总比买家掌握的信息要多。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厂家说他的质量如何如何好,消费者往往听不懂,更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所以,难以下购买的决心。如果是一个名牌,消费者虽然不见得懂得那么多的质量知识,但凭着对这个牌子的信任,也可以下决心购买。有了名牌,好质量才容易被确认;没有好品牌,即使有好质量,也难以被确认。所以,质量竞争常常是通过牌子竞争来实现的。此外还有一层,那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越来越引起重视。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还要满足文化的需求。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仅重视商品的物质质量,还重视商品的文化含量。而商品的文化含量则主要包含在品牌之中。

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这是市场竞争永远存在的三个层面。世界的市场早已发育成为了品牌竞争的市场,我国的市场也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学会高层次的品牌竞争。

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领导最关心的是自己地方的经济发展。那么地方经济如何发展呢?我认为,这中间存在着一个“五句话”逻辑:

第一句话,“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它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发展靠它的市场竞争能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是靠市场竞争能力。你这里市场的东西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经济要想发展,将是很困难的。

第二句话,“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经济有无特色。”市场竞争能力不是靠“大而全”、“小而全”,主要靠“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特”的经济特色。经济特色“特”到什么程度?最好形成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需要这种东西只有找我,找别人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你的竞争力自然就强了。

第三句话,“经济特色必须落实到支柱产业。”所谓经济特色,不应该只是几个点缀性的特色产品,而应该是支柱产业。也就是说,地方经济的主要产业应该是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特色的产业。

第四句话,“支柱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带领。”产业必须要落实到企业上。一个产业往往包含许多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要形成产业链,而且要有龙头企业带领。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具有带动和提升作用。当初中国女排为什么获得三连冠?除了整体水平很高以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当时有一个郎平。后来有十几年不行了,也不是全部队员都不行了,主要就是缺少一个郎平这样的队员。大家把球救起来了,但是没有人一下子把对方扣死,还是不能得分,整个队伍的水平难以集中发挥出来。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很类似这样的关系。

第五句话,“只有高大名企业才有资格做龙头企业。”所谓“高大名”企业,就是技术高、规模大、牌子响的企业,一句话,就是名牌企业。

把这五句话连起来看,问题很清楚,处于地方经济发展牛鼻子地位的就是名牌战略。地方名牌战略的任务很清楚:扶植当地名牌的发展,利用名牌的带动、整合和提升作用。

三是加入WTO之后的必然对策。中国如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近几年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而深入研究对策,不能不提到名牌。

世界都承认,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中国将是一个怎样的制造大国,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三对策”。他指出,跨国公司有三大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有三大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本土市场优势、劳动力优势。我们要把跨国公司的三个优势和我们的三个优势结合起来,造成符合三个要求的制造能力。这三个要求是: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能力。这里把“拥有知名品牌”放在了第一位。

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从制造的角度说,我国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第一位,但是世界名牌却很少。直到2004年1月,世界品牌实验所的一个排行榜中才把我国“海尔”列入世界100个名牌之中,排在第95位。除此之外,我们再没有什么世界级的名牌了。

“品牌小国”有什么问题?

从眼前看,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必须依托人家的品牌销售,我们产品卖出的价格就很低。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皮夹克,平均每件卖80美元,美国经销商加上他们的品牌,可以卖到400美元一件。谁获得了更多的效益是很清楚的事情。

从长远看,没有自己的品牌,将给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隐患。现在劳动力便宜,人家到你这里加工,如果你也要提高工资,劳动力不再便宜,人家就可以到别的国家去加工,那时你的经济就要萎缩了。我们现在提倡自主知识产权,但没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将难有着落。例如,我国的汽车国产化,也可能创造一些新的技术或工艺,但没有自主品牌,人家允许你用你才能用。即使用上了,也是给外国的品牌长脸,并不能提升自己的产业地位。

二、如何正确认识品牌和名牌?

什么是品牌?

所谓品牌,就是有经济价值的牌子。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品牌分五种:

第一种是商标,就是附着在商品上的企业的标记。人们通过商标可以知道这个产品是哪个企业生产的。

第二种是商号,是企业的名称,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商标和商号不同,一个企业一般只能有一个商号,但商标可以有许多个。有的企业,商标和商号是一个,但在不同场合性质不同。比如说“海尔冰箱”,这里的“海尔”是商标,它标志产品;说“海尔集团”,这里的“海尔”是商号,它标志企业。

第三种是公用品牌。商标加商号的专用权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公用品牌则不同,它是可以由许多企业共用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条件。例如国际羊毛局颁发的“纯羊毛标志”,达到羊毛局规定的标准,经过一定的程序,许多企业都可以使用这种标志。我国的皮革协会颁发的“真皮标志”、“真皮王标志”也属于这类品牌。现在,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每年都要评定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如果作为一个品牌的话,它也属于公用品牌。公用品牌的作用很大,打个比喻,人们出国可以坐两种飞机:一种是专机,只有最高首长有专机可坐;一种是民航机,一般人坐的是民航机。完全靠自己的品牌(专机)打到世界上去,当然很好,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企业,大多数企业最方便的办法还是靠公用品牌(民航机)的帮助。

第四种是借用品牌。这类品牌本身并不是经济性质的品牌,但经过借用可以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例如2008年奥运会,是国际大型体育活动,不是经济品牌。但它的标志可以成为品牌并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通过类似“2008年奥运会特许饮料”、“2008年奥运会特许服装”等方法,把它品牌化,发挥经济效应。我国的健力宝是最早利用这类品牌启动的企业,但多数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开窍。

第五种是载体品牌。所谓载体品牌,自身虽然并不完全具备品牌的全部要素,但它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品牌作用。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中关村”、“中央商务区”都属于这一类品牌。许多地方打造的城市品牌,也属于这一类。

我们要善于综合使用这五种品牌,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加以利用。目前温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自觉。他们的企业着力打造自己的商标、商号,行业协会着力打造当地的公用品牌,政府着力打造载体品牌。他们已经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低压电器之乡”等十来个称号,这些其实都是载体品牌。这些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所以,多种品牌的综合使用,不仅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

什么是名牌?

简单地说,知名的品牌就是名牌。但名牌的内涵决不是这样简单。很多人并不真正懂得“名牌”。最常见的误区有:

一是把名牌产品当成了名牌。名牌和名牌产品,不是一个概念。再好的名牌产品也会过时,而真正的名牌是越老越值钱。名牌产品的载体是产品,产品的名称是不能专用的,因此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名牌的载体是商标和商号,它经过注册之后是享有法律保护的专用权。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带来了企业经营上的一系列误区。

二是把著名地方土特产当成了品牌。“北京烤鸭”是著名土特产,不是名牌,“全聚德”才是我们说的名牌。一些地方以为自己有许多著名土特产就是有了名牌,这是不对的。

三是把名牌的形成简单地看成了知名度的提高。真正成为名牌不是有知名度就可以了,它必须是三个“度”的有机整体——信任度、美誉度、知名度。没有前两个度,只有知名度是不实在的,甚至是危险的。

四是认为品牌与中小企业无关。名牌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名牌战略恰恰是中小企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的催化剂。海尔奇迹般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中小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造名牌,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利用大名牌。

五是认为名牌与搞生产资料的企业无关。生产资料企业的产品一般不直接和消费者见面,它的买主是用户,好像知名度并不重要。但这种特殊性并不否定名牌对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的无形资产也需要储存;同样的有形资产在不同的无形资产下面有不同的价值;这样的企业也往往需要利用品牌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信誉在与用户的交往中同样重要。

真正的品牌企业必须具备六项条件:一,持久稳定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二,相当的经济规模;三,较高科技水平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四,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五,有完善的品牌体系和品牌管理;六,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地方政府和企业怎样实施名牌战略?

先说企业如何实施名牌战略。

企业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名实循环”。所谓“名实循环”,就是善于以实造名,又善于以名促实。“名实循环”的操作,应该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方式方法。

例如,要注意“以实造名”,通过实际操作,不仅造就好的产品,更注意造就好的名声。海尔“砸冰箱”的故事,就是“以实造名”的典型案例。按一般的管理办法看,“砸冰箱”是愚蠢的行动,因为当时海尔刚刚起步,经济还处于困难的境况,76台质量有问题的冰箱,并不是有很严重的问题,修理一下还是可以卖的,砸掉了,变成了废铁,是一笔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但从“以实造名”的角度看,就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举动,这一砸,不仅教育了职工,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海尔对质量要求得就是这样严格,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报废,决不凑凑合合卖给消费者。冰箱砸了,海尔的牌子却响了。

也可以“借实造名”。例如,TCL成为我国彩电业“老三”的时候,它还是自己一台彩电都不生产的。当时它看到中国彩电市场29寸彩电非常俏销,于是决定用别人生产的彩电,贴上自己的商标尽快打入市场。这样的经济策略也获得了成功。

也可以“借名启动”。例如,地处安徽合肥的荣事达,开始生产洗衣机的时候,怕自己的牌子不行,就为上海的“水仙”牌贴牌生产,在取得经验之后,才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一举成功。

也可以“嫁接名牌”。大家记得,有一个时期,许多厂家的冰箱都用了中外嫁接的品牌,仅阿里斯顿就有八家嫁接,有“长风阿里斯顿”、“长岭阿里斯顿”、“伯乐阿里斯顿”、“美菱阿里斯顿”等等,都在自己的商标后面加上外国名牌的名字。这一方面是“屈从”一些消费者崇拜洋货的心理,一方面也是借用外国名牌提高自己的身价。后来,到了一定时候,他们都把外国的名字取消,自己的品牌也树起来了。

也可以许多小企业联合起来造大名牌。例如,“恒源祥”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途径和方法,总的原则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创造。

再说说地方如何实施名牌战略。

第一,地方政府要把名牌战略当做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名牌是改革和发展的结合部,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必须放到应有的地位上加以重视。

第二,地方名牌战略的重心是支持本地名牌的发展。在政策和规划等方面应该对此予以重视。青岛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第三,利用名牌整合、提升当地经济。政府要注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品牌的打造、产业链的形成,充分发挥“城市载体效应”、“产业聚集效应”、“名牌外溢效应”。温州的经验、漯河的经验都值得重视。

第四,实施名牌战略是综合工程。任务包括:创造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工作包括:名牌理论,名牌舆论,名牌法制,名牌战略,名牌活动。

第五,必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政府要建立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名牌战略实施领导小组。要建立综合社会各种力量的专门实施名牌战略的社会团体。目的是综合发挥企业、政府、立法执法机关、舆论机关、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的力量和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品牌管理和实施名牌战略人才。

(作者为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日报原总编,著有《名牌论》。)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企业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