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文化生活重点考点整理及文化热点预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08年高考江苏卷涉及到的《文化生活》考点:优秀文化的作用(20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1题)、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2题)、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23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4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5题)、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37/1)、举办奥运会的文化意义(37/2)。考查的题型为单项选择和综合探究题。   

根据08高考政治江苏卷的命题特点来看,除选择题外文化生活部分在主观题中没有单独命题,只在综合探究题第一问和第二问中与其它内容进行综合考查,这对我们预测09年高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预测高考题的押宝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仅仅是预测高考可能的考查范围,我们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仍然是踏踏实实做好全面的复习工作。  

(说明:以下内容中斜体加粗的部分为新教材的内容;因在08年一模期间已经整理过文化生活所有知识点的详细内容,故此次只整理了理解部分的内容,且均为简述内容;理解部分包括“理解”、“说明”、“坚持”、“树立”,共25个考点。)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3、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分析回眸】本单元在《文化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2007年和2008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看,以知识立意的题目逐步减少,而以能力立意的题目增加;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题目减少,考查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题目增加。本单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密切联系、相互交融。如2008年江苏卷第37题第2问,海南卷第17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影响人的方式、优秀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的影响等。2008年广东卷第17题,山东文综卷第19题。  

09年可能的热点预测】  

1、结合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山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说明增强文化软实力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3、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阐述以及2008年“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优秀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动画诞生80周年以及韩剧的热播等事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5、通过列举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经典图书、优秀歌曲等,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6、结合抗震救灾精神说明文化的作用,结合网络、流行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说明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  

7、引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说法,如老子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来考查文化的作用或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5、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7、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中华文化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世界文化①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8、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9、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0、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1、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3、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4、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融汇出新的过程。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坚持正确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二单元分析回眸】本单元共分三部分: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这几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较高,从命题形式上看,主、客观试题均有所涉及。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与海南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文化多样性;山东文综卷考查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上,广东卷和江苏卷均以选择题形式进行了考查,山东文综卷则命制了一道主观题;关于文化创新,2008年山东卷20题、28题第2问,江苏卷选择题23题以及主观题37题均进行了考查。  

09年可能的热点预测】  

1、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同时,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应得到充分的关注,所以高考可能以各种形式考查文化多样性。如可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典型音乐、舞蹈等说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或以中国、其他各国著名文化遗产为例,阐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或以“08奥运期间本土文化展示活动”为例,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2、在世界文化交往中,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来看,各种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与融合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高考可能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外互办文化年等来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或以网络为例探究文化传播的途径及特点;或以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办孔子文化节,全球祭孔行为以及“洋节日”在我国盛行,“传统节日”受到冷遇等来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高考命题时可能会以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例材料、典型经验为背景材料,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影响文化传承的因素等知识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以一些传统民族文化后继无人为例,说明应如何拯救民族文化遗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以一些传统民间文化没落为例,说明如何使民族文化重新焕发活力;或以我国的书法、美术、音乐艺术的流传,以我国的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为例,说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进而说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或引用一些至今仍被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经典的传统故事,说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在今天的作用;  

5、以奥运会开幕式盛大文艺演出、一些传统经典戏剧或剧目的改编等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工作者的职责;  

6、结合著名作家作品或引起广泛影响的文艺节目、文艺作品分析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辨证关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国文化  

16、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得益于它的特有的包容性。  

①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包容性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7、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在当代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8、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第三单元分析回眸】本专题知识与历史、现实联系紧密,中华文化的特征和中华民族精神也是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一般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2008年高考中,广东、江苏、宁夏三省试卷多处试题对该知识点以选择题形式进行了考查;广东卷37题是以主观性试题的形式进行了考查;海南卷和广东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  

09年可能的热点预测】  

1、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阅读相关的古文,了解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和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原因;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2、结合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如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等;  

3、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抗击金融危机的“信心”从哪里来?这就可以从包括奥运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民族精神可为中国人民战胜金融危机提供信心和动力;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在危机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等;  

4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缓和,充分体现出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点可结合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与重要性去分析。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9、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2、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23、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2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5、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单元分析回眸】本单元与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生活联系极为密切。每个青年人都应该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2008年高考中江苏卷25题、广东卷19题、22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思想道德建设;海南卷第3题、广东卷第21题、宁夏卷等以选择题方式考查了先进文化;海南卷第25题单独命制了主观题考查先进文化。  

09年可能的热点预测】  

1、结合个别青少年犯罪案例,说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危害;或可从落后文化及腐朽文化的表现、危害、发展先进文化等角度去分析我们应正确对待网络文化,打击淫秽色情文化;  

2、结合一些优秀电影、电视剧、优秀作品等,说明应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从而正确看待大众文化;或可用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等知识分析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武侠小说、追星、各种“山寨文化”等现象。;  

3、以校园、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及文化下乡等活动为例,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进而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4、以抗震救灾及08年“感动中国人物”为例,分析牢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等,说明我们应该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文化生活重点考点整理及文化热点预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