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国际意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尽管不断引来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种种攻击,但却无法改变中国正在迅速“和平崛起”的事实与趋势,也不能不正视中国在亚太及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正在崛起的中国

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发展的长期过程与趋势,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与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核心性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与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亿美元俱乐部”。到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1.4万亿美元(1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5位,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4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的规模就更大,已进入世界前3位。

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成本、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迅速增加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在华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向中国大陆,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最多的地区。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5亿美元。其中,2002年与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2003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1557亿美元的36.6%,即超过三分之一,仅次于美国的866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的重要据点。目前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地区总部超过30个,研发中心超过400个,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之中。外商在华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的不断增加,也带动中国航运、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与采购中心正在形成。尤其是中国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迅速增长,2003年达到4766万个标准箱,已跃居世界前列,其中上海港口成为世界第3大港口,深圳紧跟其后,升至第4位,预计五年内,深圳港将超过香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逐步确立。近两年,中国对外贸易量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金额在增加。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5大贸易国;2003年突破8000亿美元(8512亿美元),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4大贸易国,预计2004年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3大贸易国。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巨大潜在市场的优势正在显现,2003年一举超过法国、英国与日本,由世界第6大贸易进口大国上升为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目前中国已是钢铁、水泥、手机等至少100种产品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不断有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特别是中国“神舟五呈”飞船的成功升空与回收,成为全球第三个有此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科技进入一个新的高度,被认为是“不仅提升了国家尊严,也代表中国政府决心将全球工厂转变为主要科技动力”。同时,中国在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与重大突破,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在世界高科技产业领域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即将从资本输入逐渐走向资本输出。一个国家走向资本输出基本上有两个条件。一是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与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资本管制政策的放松。第一个条件,中国逐渐具备,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急于开拓国际市场,要建立国际品牌,要成为世界级大型跨国企业。第二个条件虽然还不完全具备,但资本市场的开放已提上日程。中国政府正在加快研究开放资本账下的人民币可兑换政策,资本管制将大大放宽。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逐渐趋热。到2002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累计共提供36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担保给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目前对外投资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与开拓市场。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反倾销浪潮的出现,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将会更多地向世界扩大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将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对外资本输出国。

中国正在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外贸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外贸大国美国以其庞大的进口能力吸纳着全球特别是亚洲的产品,带动着亚洲及全球的外贸与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扩张,正在成为全球外贸扩张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IMF银行信用分析家根据购买力计算的1995年至2002年主要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中国的贡献率达25%,超过美国的20%,尽管可能有扩大成份,但不可否认,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贡献在2003年表现得更为突出。据统计,2003年,中国市场进口量增长近40%,其中,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2%,对日本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66%;韩国对中国出口增长48%,对韩国总体出口贡献率为32%;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增长20%,出口贡献率近70%。不仅如此,大陆已成为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最大出口市场,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马来西亚、泰国与菲律宾,甚至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市场。新加坡媒体报道,2003年前9个月,新加坡对中国出口306亿新元的货物,而对美国出口只有248亿新元,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市场已超过美国成为新加坡的最大出口市场。中韩贸易发展更为迅速,2002年贸易额达441亿美元,较建交的1992年增长近8倍;2001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市场;2003年9月起又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即到2003年9月,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比重达到17.7%,首次超过对美出口贸易的17.5%。同样,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仍在持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且2003年两岸贸易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台美贸易总额。

日本最大报刊《读卖新闻》与第二大报刊《朝日新闻》分别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支撑力之一。美国曾占日本出口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却不断萎缩,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2003年12月,日本对美国出口下跌7.8%,对亚洲出口增长16.2%,全年对美国贸易顺差下降跌13.7%,降为6.6万亿日元;对亚洲贸易顺差增长37.6%,达到5.6万亿日元,逐渐逼近美国。其中,2003年,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3.2%,成为日本外贸与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

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未来三年的货物进口总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有望在2005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国,将为亚洲国家或地区提供更大的市场,在继台湾、新加坡与韩国之后,也将成为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亚洲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日本亚洲经济强国的地位正在让位于中国

日本作为战后新兴的经济强国,GDP已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二位,曾在亚洲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认为是亚洲的“领头雁”。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进口能力萎缩,加上对亚洲国家的技术封锁政策,不仅是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的地位下降,而且因其无国际观与在历史问题上的守旧、顽固立场,无法获得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充分信任,日本不仅无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无法负起应负的国际责任,而且在经济上逐渐失去领导地位,逐渐被“和平崛起“的中国取代其在亚洲的经济大国地位,使中国在亚洲与国际事务中的领导角色更加重要,国际大国的地位日益上升。

中国逐步取代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不仅表现为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及贸易与投资格局的变化,而且表现为国际社会对日本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判断的变化。近两年来,不仅许多外国大公司撤离日本,而且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公司已于2002年从日本市场撤出。甚至连许多国际通讯社也从日本撤出转向中国。甚至日本经济都不再成为美国重要研究机构的研究的重要对象。美国民主党重要智库美京布鲁金研究所,已结束日本经济研究。美国一些机构甚至无法筹措研究日本的预算经费。这些种种迹象显示,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正在让位于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力的上升,也改变着日本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新审视,不再强调中国是日本的威胁,而是将中国看作是日本发展的机会,日本大企业重新布局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发展战略,这是日本经济大国地位让位于中国的另一重要体现。

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与“和平崛起”,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影响力不断上升。尤其是美国“9.11事件”后,中国在国际反恐合作及主导推动“朝核六方会谈”等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影响力与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也迅速将中国推向一个具负责人的世界大国。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靠的是开放价值与制度体系的形成,靠的是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不是靠战争掠夺兴起,这对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兴起与战争掠夺相关大为不同,从而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从而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将创造新的大国发展模式,给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纵观数百年来世界经济强权的兴衰,似乎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通过海盗掠夺、贩奴与战争等罪恶获得发展,简单地讲就是靠的是“舰尖炮利”与强权。从昔日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到今天的美国,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然而,中国不同,中国是靠着自己的改革与发展,在国际和平环境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走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平等发展”与不称霸的对外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绝不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希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崛起也在改变着中国与亚洲的关系。长期以来,亚洲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发展一直存在疑虑,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崛起可能成为他们的“威胁”,加上一些西方势力的有意喧染“中国威胁论”,使得亚洲国家普遍担忧中国的崛起,而不是喜看“东方龙”的腾飞。然而,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与中国入世后对亚洲经济的积极意义正在逐渐改变昔日的误解,正在重新审视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意义。

在1997-1998年来势凶猛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亚洲“四小龙”与新兴的亚洲“四小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经济实力甚强的韩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此时,亚洲国家或地区纷纷通过大幅货币贬值以自保,或希望将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然而,中国政府在此时却做出了颇不寻常的重大决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金融风暴的蔓延,减轻了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压力,同时中国尽其所能对有关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使东亚国家很快度过金融危机。经过此举,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也获得亚洲国家的充分信任,中国成为一个可信赖的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是亚洲国家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中国“和平崛起“,不仅改变着亚洲地区格局,也改变着世界秩序。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而且代表着亚洲的声音与亚洲的崛起。在全球三大块经济版图中,有美国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北美经济强权,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经济强权,而亚洲尚不足以成为世界经济强权,而且亚洲昔日经济龙头并不代表亚洲,而常常归入西方势力范围,只有中国经济的崛起及“10+1”、“10+3”等经济合作机制的启动与发展,才能促进亚洲的整个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还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增大与整体力量的崛起,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与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建立更为公平的世界新秩序,将使世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更趋均衡。

中国“和平崛起”与台湾问题的解决

然而,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台湾因素却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国完成“和平崛起”的重要条件。

中国“和平崛起”本身对海峡两岸关系与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改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力量对比,为台湾从经济上融入中国及政治上向中国靠拢创造条件。尽管目前“台独”势力在加速发展,但就经济关系、文化整合与长远观察,中国的“和平崛起”仍有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即使“台独”活动升级导致台海危机甚或战争的爆发,尽管会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影响,延缓其进程,但正好将台湾这一棘手的问题通过战争得到妥善解决,形成一个新的台海和平稳定机制,从而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一个新的契机。

若排除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国“和平崛起”将加快大陆内地与台港澳的区域经济合作及“中国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据2002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对“大中华经济圈”的研究,1998年到2001年,“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由6.9%上升到9.6%,已超过日本;预计到2007年,该比率将达到13.7%,届时“大中华经济圈”的进出口总值将达2万亿美元,是日本的1倍,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因此“大中国经济圈”是“未来经济超强”。世界银行研究估计,未来五年(到2007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大中华经济圈”将取代欧盟成为一个拥有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美元的经济实体。

目前,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已正式建立CEPA机制,加速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的融合,未来台湾必将融入这一经济合作机制,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合作机制与框架的建立,最终实现振兴中华的梦想。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