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心理健康呼唤“生命教育”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最近,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曝光。据2003年11月24日《江淮晨报》和12月21日的《教师报》报道:陈贤是安徽泗县小骆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11月17日、18日、19日连续三天被班主任扇耳光,此前周五则被地理老师扇耳光,一气之下,遂服农药自杀。此次校园悲剧最令人心潮难平之处是陈贤遗书中的这几句话:“对不起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我知道哭、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我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要以死证明他们没有资格做一名教师,至少不能做一个好教师……”虽然因不堪老师凌辱选择自杀的学生不少,但像陈贤同学那样抱定“要以死证明他们没有资格做一名教师”的自觉意识的例子则极其罕见。这石破天惊的遗言给我们的内心震撼无比强烈,我们相信,每一位读者尤其是教师看到这样的生死呼吁,不能不为之耸然动容!陈贤事件再一次给教育界敲响了一记警钟: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权的不当行使会引起法律后果。
 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匆匆而逝,来不及让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对他们道一声“珍重”,说走就走了,只给曾留下他们青春风采的世界一个令人思之泪下、念之悲悯的背影。这无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因为他们这种对珍贵生命主动放弃的轻生行为,非但不能证明自身抉择的崇高价值,反而成了示世界以懦弱的黯然告白。这无论如何不是轻生者所渴望得到的回应,毕竟,他们是在用整个生命,满怀希望地去撞击无情的命运之钟。由此可见,自杀的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今天的青少年,使他们青春的笑语无声,美好的理想成空。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以及广大青少年的家长都不能不反思:是怎样一种邪恶的力量,把年轻的生命推向了黑暗的坟墓?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以及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些什么?请记住,当年轻的生命不在时,无论你在其身上寄予了多少美好的希望,他们也都将如暴风雨中被吹落的花朵,只能落地成泥土,不能再生为果实……因为死亡是生活的彻底毁灭!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似乎就缺少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生命的信念”。在中小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课程本来是必须的,现在则更显得无比急迫,这对于遏制上述的学生“冲动性自杀”将会有效可行。
 依笔者之见,当前学校中除了开设原有的人生观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课程,更要注重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实施。通过“生命教育”课程开设,指导学生个体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的活动。具体来说,生命教育就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人格培养,是建立在情感教育基础上的,因为心理和性格是构成人格的重要方面。然而,据笔者调查,在我们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人格常常被忽略,因为它既难以把握,又与学习成绩无明显利害关系,而且目前的学校教育是大一统模式,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无暇顾及。由此,在学校强大而片面的竞争压力下,青少年在人格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便在所难免。人性的培养,则是建立在人格基础上的,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真正把孩子当“人”看,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建立起在此基础上的人格。要知道,只有首先培养青少年做一个健康的人,然后才能谈论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功利性因素被无限扩大的结果,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青少年“人”的权利。
 我们曾对从自杀中挽救出的学生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自杀有着自身性格、家庭影响、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集中在一起时,才导致了自杀。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轻生现象的发生,使青春的花朵即便在暴风雨中,也能傲然枝头呢?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有效预防青少的自杀,可以从加强青春期教育、设立心理援助电话、重视理想教育和成功教育及生命教育几个方面入手,同时,教育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应使人幸福而不是痛苦。缺乏理想会成为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因为没有理想的人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挫折承受力差,容易悲观厌世。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缺乏理想,对自己奋斗的意义感到困惑。他们说,父母要我们考大学,可这就是最终目标吗?我们觉得这没意思。为此,理想教育应吸收心理学和成功学的理论和经验,结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生动的方法进行。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家长不要一味地把他们束缚在学习上,应鼓励其全面发展,并为其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土壤。第二,要对青少年进行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只要拥有了健全的心理,则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坦然面对。这里,学校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鲜活生命的消失,我们并不排除学校、老师和家长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观念上、方法上存在种种错误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但从在校学生自杀事件看到,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舍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他们的生命意识是如此的淡漠,几乎让人无法相信;他们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只因无法承受就选择彻底离去。如果说,这些学生在学习考试分数上或情感等方面,或受到家长、或来自学校、或迫于社会压力,以及一些难以缓解的焦虑和冲突是外因,那么其本身心理素质的脆弱就是起了关键作用的内因,动辄出现自杀现象,这不能说不与我们中小学教育中缺失“生命教育”课程有关!我们觉得不能把这些出现问题的孩子推向社会,应该在学校重点去咨询辅导,加以管理。我国目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很滞后,经常是出事后才意识到应当怎样做。但是从心理治疗角度来讲,预防是第一位的。人一旦有了病才治疗就麻烦起来了。比如一个人吸毒,上瘾后想戒掉就很难,但可以有早期的预防和干预。当我们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反应时就应及早提醒他,从而堵住事态发展的源头。教育也是一样,预防至关重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事后也会感到不对,也会内疚。他们的过失原本是可以得到避免的。青少年阶段是发展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生理都有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社会家庭的问题往往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人生目标和处世方式。他们是迫切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群。有关方面在预防上应加大投入,把有问题的孩子组织起来,在学校由老师、心理专家门负责管理。
 生命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据笔者了解,国外的很多学校都开设有和生命与死亡教育相关的课程。如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小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使死亡教育很难得到国人认同,以致至今依然是一片空白。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某学校一语文老师在讲完课文《生命》后,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做一篇悼词:先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老师的初衷是让学生以此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人生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可此举立即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国内不少媒体也借机炒作,认为有违社会风俗。但一些目光敏锐的有识之士却指出:我们青少年亟待普及死亡教育,以便让其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并体会死亡给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日前,由知名精神卫生专家、社会学家、教育专家等各方专家组成的预防自杀讲习班已经在北京成立,并起草了《中国国家自杀预防策略草案》,他们呼吁社会各方,尤其是教育界积极参与预防自杀工作,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目前,在我国教育中,许多老师、家长,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结果在许多青少年身上出现了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情感发育严重不足。但在教育教学中,能认识到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老师、家长并不多,相当一部分老师、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情感方面无所谓。看来,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人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在不自觉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关专家才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而死亡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死亡教育真正能走近我们的课堂,并且受到我们热情而又坦然的欢迎,就像欢迎美丽生命的诞生一样!
 大量事实表明,对于处在成熟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我们要进行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方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以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生活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多一份文明,少一份愚昧,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与社会。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为教育界开创了“因材施教”的模范先例,这是教育者不可违背的原则。身为教师,必须站在“大教育”的背景下育人。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大写的“人”。他不仅属于这个班级,还属于这个社会,属于整个人类世界。他不仅属于现在,更重要的是他属于未来,教育必须放眼孩子一生的发展。每个孩子发展的起点不同、发展的优势不同,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与特长,让每个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他自己。同时,教师一定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把。更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轻易给人下定性结论,特别是正在迅速成长的孩子。教育最大的责任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尊自重自强,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位学生都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这才是教育者该下大力气实现的艰巨目标。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